赵志疆
一场以高考状元研究、北大专家为卖点的“中国家庭教育报告万里行”活动,其实不过是一家名叫东方彗星资讯的公司盗用北大招牌操作的一场商业秀。该公司用一纸所谓北大科研机构的公函,连续骗倒了许多权威部门。据悉,去年一年就有80多万家长、孩子和老师参加了这场“万里行”报告会。据保守估计,仅江西九江的一次报告会中,东方彗星公司的收入约为20万元。(2005年7月18日《华西都市报》)
纯属子虚乌有的假教授四处招摇撞骗,居然一“行”就是万里之遥,不仅欺骗了众多老师和家长,而且瞒过了妇联、教委等政府部门。毫无疑问,众人心目中的“名校崇拜”情结起了一种相当重要的作用。北大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是汇集了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再加上政策的倾斜、舆论的造势,这块金字招牌本身的诱惑力就是无比巨大的。“北大教授”亲自前来讲课,简直就是地方上的一种荣耀,早已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的人们又如何想得起来去鉴别“北大教授”的真伪?
虽然广东、陕西等地都有人向北大反映过徐威等人冒名顶替情况,但是北大却在长时间内都保持了沉默,甚至徐威等人在尝到“北大金秋心理研究中心”这块假北大招牌的甜头后,又与北大教育学院刚签了一份协议。北大内想必不乏法律专家,如此多的专家学者却奈何不了几个招摇撞骗的骗子,这事谁也无法理解。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北大的高度重视,所以徐威才会骗了东家骗西家,在北大校园内辗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并不高明的骗术屡屡获得成功,北大又并未站出来拆穿骗局,这样的结局无疑是使后来的参与者对骗子本身更加深信不疑,以至于“行骗万里行”才能一路畅通无阻,行骗的雪球越滚越大。
分析这起典型案例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因素不应该被忽略,那就是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名校教授各地巡讲、收取高额费用,这件事如果放在前些年还是十分罕见的。正因为罕见,所以人们会更加慎重,因此骗子得逞的几率也就相对要小很多。但是现在此类现象明显过多、过滥,各类名师、名校组织的“研修班”、“培训班”如过江之鲫,早已“乱花渐欲迷人眼”。
大学作为高尚灵魂和独立自由精神荟萃的象牙塔,被人们视为坚守信仰的最后堡垒。但是在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刷之下,这座堡垒显得如此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从学校专业的调整,到各类培训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大学对经济利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在7月15日,刚刚看到一则消息:北大“完美女性高级研修班”即将开课,短短30天的集中授课时间,收费高达28000元,50人的名额在没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已所剩无几。如此花样繁多、旨在收费的“研修班”,即使身为北大人怕是一时也难以辨明真伪,遑论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普通人群。看得出来,无论北大自己还是那些别有用心的骗子,都是在“北大”的金字招牌之下牟取着利益,所不同的不过是骗子本身有没有获得授权而已。如果说骗子是在混水摸鱼的话,那么是北大自己首先搅浑了这一泓清水,然后才给了骗子以下手的机会。
1996年11月5日,牛津大学否决了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塞义德向牛津捐款340万美元,让牛津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工商管理学院”的提议。校监们决定:“有着古老传统的牛津大学应该远离沾满铜臭味的教育”。
牛津大学校长柯林·卢卡斯认为:“大学应该促进经济发展,但这并不是大学真正的价值所在,大学更要推广一种价值观念,做一种知识的传播。”反观社会上的各类“培训班”,如果作为主办者的名牌大学只是遵循“推广观念、传播知识”的宗旨来行事的话,那些骗子又怎么能有“顺风扯大旗”的机会?
透过这次“行骗万里行”的荒唐闹剧,不仅公众要提高警惕、重新审视“名校崇拜”的种种弊端;作为“受害人”的北大,也有必要反省一下自身的某些做法。大学还是应该与世俗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仅是为了捍卫学校的声誉,更是为了捍卫独立自由的大学精神。这远远要比揪出几个招摇撞骗的骗子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