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根苗
从一名不起眼的普通教师成长为拥有5000多学生、近200多名教职工的省级示范高中的校长,这是他的同事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如今,他是宣城市“学科带头人”、安徽省“中学教学特级教师”、“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今年五月他又被评为全国劳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就是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校长——余名奇。
“人的一生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
1998年,余名奇被组织任命为宣城二中校长、党支部书记时,学校的教室低矮破旧,教学设备简陋,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省中下游。对此他告诫自己:埋头干事,抬头做人,不等不靠。
上任伊始,他发现二中教师宿舍缺自来水,教师们夜里十二点还在忙着第二天的饮水。为此,他亲自找到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并天天粘在副市长的办公室里,一个月内解决了教师们的饮水问题。
这样,在短短的四年内,为教师们办了几件实事,教师们感动了,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了,学校也一年一个样,1999年到2002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市、省级示范高中。
近几年来,宣城二中共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建设了23300平方米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中心和18488平方米的教师宿舍楼、学生公寓,学校国有资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据审计资料显示,学校总资产由1998年的636.2万元增加到4500万。
数字是枯燥无味的,但数字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硬件的提升,加速了“软件”的不断升级,近几年学校高考本科达线数由1997年的27人增加到2003年的321人,雄居宣城市第一,占全市本科学生的十分之一,体艺类学生录取人数占全市近一半。
1980年初,余名奇大学毕业分配到宣城条件最艰苦的狸桥镇中学,面对学生分数最高只有49分的现状,他培养出了狸桥中学历史上第一个本科生,取得了高考数学分数平均分宣城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1984年,他在宣城市杨柳中学所教的60名学生参加高考又有49人被高校录取。
不俗的业绩为余校长带来了广泛的赞誉,可余校长和每次别人谈起这些时,总是平静地说:“当时获得这些荣誉,自己一点也没想到,但是荣誉越多,对自己的压力越大,反过来说,人的一生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是你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
宣城二中的老师都知道,余校长这个一把手从不批条子,都是由分管副手批条,外人都说他是个傀儡校长,但余校长说,学校的每笔账目往来都要在办公会上过问,学校的每笔资金自己走向他都心中有数,从不含糊。
学校条件逐渐好转了之后,大家都劝他,“学校规模大了,干脆买一辆小车吧!”他总是说“学校还很艰难,能省就省一点吧!”但为了能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用待遇留人,余校长多方集资建起了95套职工宿舍,而他一家三口至今挤在48平方米的旧房内。
采访中老师们还告诉记者,1999年,余校长年逾古稀的父亲患老血栓瘫痪在床。而父亲病重的六个月内,他只回去探望一次。父亲病危时,家人多次催他回家到外地医治。而此时,正值学校接受市级示范高中评估的关键时刻,余校长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最终,示范学校争创成功了,但他的父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余校长失声痛哭。
但对学生的爱,余校长是满腔热忱的。
1984年一场罕见的大雪,把家住70公里之外的24名学生给堵在学校。为了能让学生早日回家过年,余校长亲自送他们徒步回去,他一边背着一名身体虚弱的同学艰难行走,一边不断给其他人鼓气。用了20多个小时,才将24名同学安全送到家。
1998年从边远山区考到宣城二中的刘魁军同学,父亲病魔缠身,幼妹在读,一家人的生活仅靠母亲种田一人维持。家境困难的刘魁军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一直上不去。余校长发现后主动找到他谈心,不仅减免了他的学杂费,而且还个人资助他的生活费,帮助他完成了学业。三年后,刘魁军在大学真情表白:“是尊敬的余校长唤起了我生活的勇气,增强了我生活的信心,更改变了我的人生。”
采访中每位学生都给记者讲出一段动人的故事。故事的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代价,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当记者与余校长谈起他的个人得失时,余校长说:“人生中碰到的事情,选择太多了,但无论哪种选择,你都要付出代价的,关键是你自己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