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 兰
今年15岁的刘成军,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懂事,孝顺,学习也很努力,这在而今的独生子女中可不多见。然而,父母怎么也没想到,今年“五一”过后,儿子竟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少言寡语,也不爱和人交往了。那“五一”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个好孩子变了样?
5月3日下午,刘成军跟同学一起到小区附近的一个网吧上网,上了一阵儿觉得没意思就决定自己先回去,回到家吃完晚饭妈妈问起时,刘成军才想起来自己忘了骑车回来,于是就回去取。到了网吧那儿刘成军才发现,车钥匙刚才换衣服时忘在了家里,他心想,反正又不远,干脆把车扛回家吧。这时天已经有点黑了,他扛着车走进小区没多远,就听到一个保安喊抓贼,并用对讲机招呼同伴。刘成军开始没看明白,但后来他觉得不对劲,保安都向自己这方向跑来,而且到了跟前二话没说就开始打他,一边打一边骂:“你偷,偷就打。”到这时他才明白,原来保安把他当成了贼。突如其来的打骂,把刘成军吓坏了,他用手捂着脸,说车是自己的,还讲自己家也是这个小区的,直到这时,保安们才觉得事情可能弄错了。周围站了好多人,正好刘成军的妈妈也在其中,她一看是自己的儿子,连忙过去抱着儿子,并责备保安不弄清情况就打人。这事也惊动了“110”,看着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刘成军,保安当着周围人的面连连给他道歉,后来刘妈妈说:算了,你们也是为了小区的安全,也没错。于是就和刘成军一起回家了。回到家妈妈就冲着刘成军说:“你没长嘴呀,长嘴不会说,这点儿事都说不清楚,真是白长这么大了。”本来就一肚子委屈的刘成军,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怎么想都觉得委屈、气愤,心想:当着那么多人说我是贼,这是对自己多么大的侮辱,这个小区里还有一个同班同,他当时在场吗?要是他知道了会去学校说吗?要是同学们知道了,那自己还怎么在班上待呀。
他越想心里越觉得堵得难受,接下来的几天里,刘成军心事重重再也没出
过门。
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五一”过后刚开学,他被人当成贼打了的消息就在班里传开了,有的同学还直接问他怎么回事。他特恨小区的那个同学,心想肯定是他说出去的,但更让他气愤的是老师也含蓄地向他证实这事,最后学校教务处的也来问有无此事。刘成军有点儿受不了了,在他看来,被学校调查的只有一种人,就是那些品行恶劣的学生,他平时最看不起这种人了,而今天大家居然认为自己也是这种人,他感到自尊心受到
了很大的伤害。他当时惟一的想法就是把那个散布消息的同学狠狠揍一顿。而他也真这么做了,当看到那个同学倒下去时,他觉得真痛快。而这次学校真的来调查了,妈妈也哭着说:“你太让我们失望了。”
如果说开始是自己被冤枉了,同学们误解他,那这次他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好报复人的人了,一时间,同学躲他惟恐不及,而刘成军心中只有一个声音:我不是偷车贼,你们不能这样看我。
打那以后,刘成军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不跟同学讲话,回家也不跟父母讲话,回家就躲进自己的小屋,妈妈说什么他都不爱听。像这样的日子都快过去半年了。在刘成军的日记里,;他写道:;为什么你们都不信任我,我恨你们每一个人。
点评:
也许有人会问,就因为别人不相信他,他就消沉下去甚至仇视别人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毕生发展时将其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每一阶段都有面临的危机,只有充分解决这个主要危机,才能成功应付后面的发展阶段。青春期所面临的危机是解决同一性混乱问题,通俗地说,这一时期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其“自我认同感”。所谓“自我认同感”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看法,明白自己是谁,同时希望被外界(老师、同学、父母等)接纳、欣赏和认可。比如,希望老师认可自己是个好学生,同学认可他是有能力的人,父母认可他是个好孩子等等,而且希望这些认同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稳定的。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获得这种“认同感”的话,有些人就会困惑,愤怒,会觉得受到伤害,在无计可施时,会想到把自己封闭起来,以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这样下去对孩子的身心是一种摧残。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就因为在父母和老师同学那里得不到肯定或认同,他们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甚至走上绝路。这方面
的例子是很多的。
就上文中的刘成军来说,他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是老师认可的好学生,他对自己也很满意,而且充满自信。但是突然,这种“认同感”没有了,所有的人似乎一下子都不喜欢他了,认为他是个贼,甚至一向相信他的父母也对他怀疑,觉得他不再那么好、那么优秀了,这对他来说太难以接受了。他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愤怒了,想把那个带给他这一切的同学揍一顿,而打架的结果又让那一份“认同感”降低了,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他只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任何人交往和沟通,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再受伤。这种有点破罐破摔的行为,父母当然不能接受,当对抗形成并持续下去时,只有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助。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时候被人否定和误解,但是这种否定和误解对青春期孩子的伤害是最严重的,因为它影响了个体以后的性格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父母及学校应给这些孩子更多关注,更多肯定和鼓励,要记住一句老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