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距离市场有多远?

2005-04-29 00:44:03赵国浩
山西青年 2005年12期
关键词:商学院商业案例

MBA 教育:你走好近几年,MBA 教育在中国的各大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社会各方面都对其关注倍至,尤其是工商企业界,通过各路媒体发表自己的看法,对MBA 这一新生事物褒贬不一。有人乐观地说中国目前急需三十万职业经理,MBA 的缺口太大,其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而有些人则认为中国自己培养不出真正意义上适合企业需要的MBA,“MBA 热”只不过是“泡沫”现象。不管怎样,这些不同的评价都是基于MBA 教育的现状而作出的。

校园的围墙有多高?

从事MBA 教育的教师与商界的密切联系是非常有利于其教学的。西方商学院教师的实践经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有些人有直接的从商或从政背景,曾在大公司或政界任要职,转入象牙塔后他们的经历就是最宝贵的财富。第二、长期从事研究与教育的教师往往受聘于企业做咨询,或其研究经费由企业资助,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企业。通过这两种途径,教师增强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在目前的中国,第一种途径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有公司的老总、政界的要员乐于操起教鞭的,那将是中国教育之大幸。而第二种途径对于中国的学院则是可行的。作为教育界(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界)应当大力鼓励支持教师走出去,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培养商界与学界的相互需要,营造良性的互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这样做了,深入的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学术水平,也帮助他们知道该教学生什么。但是也有不少教师由于太缺少实践经验,只能拘泥于书本流俗于泛泛,而空泛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

读MBA 的学生怎么通过学习获得应付未来需要的实用知识呢?古老又著名的“案例教学”恐怕是唯一的途径。现在我国案例教学的困境在于科学、详实地反映中国企业经营成败的可用案例太赵国浩: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

“中国的管理学院必须走出校园,更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和参与市场竞争,那将是中国管理科学之幸和MBA 学生之福”

少,又没有哪所院校肯投资开发案例。仅仅类似新闻报道的几页纸的案例称不上有研究价值,写好一个案例其实不比写一本教科书容易。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出20 万人民币征集一本教科书固然表现出相当胆识,但投巨资编写案例在中国还没人敢做。美国的许多商学院每年都要投入相当可观的经费重编案例。我觉得中国的哪个学院走在前面敢于投资编写案例,肯定会获得丰厚收益,对管理学界也是功德无量的美事。

穿珍珠的链子在哪里?

MBA 培养商业管理人才,这好像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但是如果你深入地考察一下我国目前MBA 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和理念,再了解一下攻读MBA 学生的普遍心态,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明确回答的问题。

学校现在更多的还是方法的传授,学生更多的还是追求工具和手段的完美。MBA 的课程设置在财务、金融、信息管理、英语等方面的比重相当大,单就其个别学科的教学而言可能会使学生颇多收获,缺乏的恰恰是通过各种方法的传授对学生进行“商业导向型思维”的训练。好比一个个珍珠,需要一根好链把它们串起来。这根链条就是训练商业敏感性。MBA 培养的学生与那些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应当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可能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但以西方的经验看它确实存在于思维与行为方式之中。比如受过MBA 训练的人应当更有商业嗅觉、更关注各种细节、更具横向思维能力。至少证明所谓“商业感觉”是可以通过良好的长期训练培养的,MBA 的特色应在于此。

我们山西财经大学是省内第一家最早开展MBA 教育的院校,为了保持MBA 教育国际化特色,培养商业全球性的人才,我们MBA 所学习的教材基本采用国际通用教材,并有英文原著,有些课程还采取双语教学。我们始终认为,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的课程能让学生意识到许多的全球性问题和学习国际惯例,以应付全球化进程,培养他们的商业感觉。就读的任何一位MBA 都能告诉你走路的道理:要么遵守规则,要么被车撞倒。同时,MBA 的课程并不特别重视研究理论,而通过大量企业案例教育注重培养MBA 的实践能力。通常全班同学以5-7 人为单位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对企业案例讨论分析并进行角色扮演,既巩固书本知识增加对陌生市场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大家的协作精神和抱团打天下的团队作风。

管理学院距离市场有多远?

从美国的情况看,技术进步引发的巨大需求使管理教育进入了黄金时代。据《商业周刊》调查,美国公司1999 年用于经理层培训和教育的经费达165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我国的情况却迥然不同,一方面许多人抱着极大热情进学校学习MBA 课程,而另一方面MBA 的毕业生并未受到企业界的特别青睐,读MBA 的学生蜂拥而来,就业却冷冷清清,这种局面不可能长期维持。这里固然有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发展水平较低、管理层次上不去的原因,也有学校未能提供市场需要的人才和宣传推广不利的因素。所以管理学院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改变传统的办学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在此,美国商学院的发展战略值得借鉴。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院长Meyer Feldberg 说:“互连网使知识资本自由化了,如果大学不改变传统的校园教育方式,网络教育将取而代之。”面对市场竞争商学院被迫要像一个独立企业那样进行管理和运作。最近美国一所著名商学院就同伦敦商学院、私营的JMW 咨询公司和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创造领导力中心”三个不同寻常的伙伴合作办学,这种方式不再仅仅是学校与学校的联合,而是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据我所知,我国许多管理学院的教师也经常给企业、政府做咨询,只是由于体制上的制约往往是个人行为,即不能形成规模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又不能把实际经验转化为教学优势使学生受益。市场需要开拓与培养,中国的管理学院必须走出校园,更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和参与市场竞争,那将是中国管理科学之幸和MBA 学生之福。

猜你喜欢
商学院商业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湖南商学院学人简介八十二
商学研究(2015年3期)2016-01-04 09: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