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和
中医诊病的“拿手好戏”
切脉,也称脉诊、把诊,是医生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更是中医通过扪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拿手好戏”。在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里,就连深闺小姐未婚先孕,也躲不过喜来乐及其徒弟“按三指”的手指。祖国医学认为,人的脉象因随心脏搏动而产生,与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息息相关。而人体的血脉通贯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所以,脉象就成了一项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和阴阳的综合信息。经验丰富的中医师,通过静心地切脉,往往能相当准确地判断病人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历史上有关中医切脉的趣闻甚多,请看——
切脉之术的发明
民间传说,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卿赵简子有一次病倒,昏迷不醒,众人皆认为他已断气死去。就请当时的名医扁鹊来做最后的判断。扁鹊从赵简子的手腕部按及还有微弱的脉跳,断言未亡,经他精心调治,终使赵氏“起死回生”。
又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举国上下正忙于筹办驱魔祛邪的祭祀,询问之后,方知原来是虢国太子已断气半日。扁鹊急上前察看,经摸脉搏、按体温,断定太子属假死,其奄奄一息之态患的是“尸厥”症(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休克”)。当即与弟子用针刺、热熨之法抢救。待虢太子苏醒过来后,再以汤药精心调治二旬告愈。故后人普遍认为,扁鹊是发明切脉察病术的鼻祖。正如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里所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牵线切脉”的故事
中医的切脉术可谓博大精深,颇为灵验。但把它吹捧得玄之又玄、妙之又妙,则莫过于历史上宫廷医官为皇亲国戚的夫人、千金们看病时的“牵线切脉”了。据传,清代慈禧太后有一次患上顽疾,一位姓陈的御医就是在既不能目睹“老佛爷”的神色,又不敢探问其病情的状况下,将丝线绑在“老佛爷”的手腕上,隔着帷帐在丝线上切脉,后小心翼翼地开了3帖药方。太后服后,果然药到病除,特赐陈御医“妙乎回春”金匾一块。但牵线切脉毕竟属故弄玄虚之举,乃历代医官因受缚于封建礼教不得已而为之的骗技。传说,陈御医晚年隐居后才敢透露当年那次为“老佛爷”牵线切脉成功获重赏一事的内幕。当他获悉将召自己为慈禧看病的消息后,急中生智,忙变卖家产,重金贿赂太后身边的内侍、宫女,得知太后所患顽疾乃因贪嗜螺肉所致的食积顽症。在隔帐诊察、牵线切脉等故弄玄虚之后,他开出消食健脾的药方,终使“老佛爷”药到病除,自己才化险为夷。
权作本文的“尾声”
其实,中医诊察断病,古往今来皆须望、闻、问、切“四管齐下”——四诊合参、脉症合参,才能准确地辨证施治。过去,有人把切脉的诊病效力吹捧得神奇无比、玄妙至极,甚至称诊疗时对患者不必察颜观色、询问病况,只需切脉之举就能断百病等,就夸大其词、言过其实了!任何一位老中医,其诊疗生涯中总有可能碰到患者的脉象与病症不相符、不相应的特殊情况。此时,医者惟有细细四诊合参,全面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采取“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诊治方法,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