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工子弟小学的一天

2005-04-29 00:44毕方方
检察风云 2005年2期
关键词:李老板育英校长

毕方方

李老板”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记者找到他们这个学校里来。“李老板”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李林的尊称。因为他是这所民工子弟小学唯一的投资人。

这所小学就是育英学校。

学校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偏,在深处上海市宝山和杨浦两区城乡接合处的一条并不繁华的路上,偏偏还又躲在了一个汽车修理厂的背后。虽然学校的正门是在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但是更多的人还是从修理厂的铁栅栏里看到了它。

小,实在是太小。四百多人的学校,只能被夹居在中间。左面是条小巷子,右面是个整天轰隆隆的印刷厂。挨着马路又是汽车修理厂。还有小饭馆、小卖部什么的把它围了个严实。只能从小小的正门里喘口气。

这里有从学前班到六年级的班级。如很多农村的小学一样,这里是一个教室一个年级。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教室有多大。只有二十多平方米。这些个二十多平方米,每个都要容纳五、六十个学生。生源多的时候,学生们要两个人一个桌子,甚至三个人、四个人一个桌子。即使在写字的时候,孩子们都不能“放肆”地放开双臂,而是要把两臂夹紧,最好不撞到旁边同学的胳膊,让人家写错字。

从左边数,教室分别是一至五年级、老师办公室、学前班。学前班的楼上,有一个略显突兀的阁楼,像是岗亭,高高在上。这就是六年级的教室。这里要爬上一个简易的铁皮台阶才能到。但是孩子们已经习惯。在平常人要手扶把手、颤颤巍巍上楼的台阶上,孩子们却又蹦又跳地穿过了楼梯。

夹居中的院子只有不到六十平方米。与其他正规的学校相比,大概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高高矗立在学校中央的国旗、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这也是唯一能透露出这个地方就是一所学校的特征。

凌晨

每天的凌晨4点多(双休日除外),李老板和食堂的两位师傅就已经在买菜的路上了。

李老板四十多岁,个子不高,有点胖,有点谢顶,留着上唇的胡须,戴着黑框的大眼镜,穿着皮大衣,微凸的肚子把皮大衣顶出一块,手里总是拿着一支烟。

李老板是安徽颍上人。

近几年,安徽到上海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当地的县委为了解决打工人员子弟的上学问题,安排了很多老师跟踪打工者办学。李老板也是县里的教委委托“跟踪办学”的老师之一。

1995年,李老板用自己的积蓄创立了这个学校。当时还不叫育英中学,叫:安徽驻沪子弟简易学校。当时李老板也不只拥有这么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在上海,他个人拥有5所学校。后来五所学校只剩下了一所,就是这所育英学校。

育英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辗转了四个地方,才算安定下来。

现在,李老板已经不大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主要还是做外联。学校除教学外的大事小情,他都要过问。这也不难理解。学校的房子每年租金8万多,接送孩子的校车每学期3万,还有11个老师每月600块左右的工资,还有水、电费。虽说学生们每年都要缴学费,但是常常是因为家里困难,缴不齐。

因此,李老板精打细算的过着学校里的日子。也正是由于李老板的精细,育英学校才能存在到今天。

离学校不远,有一个卖菜的集贸市场。每天早点来买,菜贩刚刚把菜批来,菜新鲜又便宜。买菜是个学问。不但菜要新鲜、要有营养,最重要的还要安全。全校四百多号学生都吃这个菜。要是出了事,那可是大问题。

五点半,老师们就要起床了。

杜校长住得离学校比较远,骑车大概要半个多小时。除了洗漱、吃早饭的时间,七点之前必须到校。时间比较紧张。

尽管如此,杜校长还是要腾出点时间考虑儿子的午饭是自己做给他吃还是让他自己买着吃?今天的时间到底来不来得及送儿子上学?考虑了半天还是决定急急忙忙先赶到学校再说。

教语文的刘老师也急急忙忙起床。想着今天还有6节课,也赶紧加快速度。一大堆作业昨天还没有批完呢。

早晨

老师们一赶到学校,离上课还早,大家急忙的赶着批作业。

因为学校要节省开支,所以现在每个老师都干着两个人干的活。一个老师一周平均都要有25节以上的课,多的时候一天全天都有课。

在办公室,记者看到,每个老师的桌子上堆了小山似的练习本。本子的边缘已经被翻得黑黑的,本子卷卷的、皱巴巴的。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支教鞭。颜色各异。这是老师们治理淘气学生的法宝。

作业刚刚批完,一天的课程就开始了。七点钟,学生们的早餐和早操时间。八点钟开始早读,二十分钟。

正式上课要到八点半。电铃一“嘀呤呤”大声响,学生们都奔往自己的教室。刚才还人声鼎沸的院子立时安静下来。

学前班的小朋友还在田字格里学字。“一、二、人、目……”。他们的老师刚刚幼师毕业不久,自己都还像个孩子,就已经要板起面孔教课了。

四五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学到了记者当年学过的课文:《荔枝蜜》等,还有X、Y未知数。

老师刚走,一条黄色的小狗就跑了进来,在桌子下嗅了嗅,又跑了出去。

每到课间,学生们就冲出教室。一院子的孩子,个子高高低低、衣服花花绿绿。

一群男孩子围着一个斑驳的、有点摇晃的乒乓球台争吵着打球。你挤一下、我碰一下,直让人担心桌子会忽然塌倒。其中一个男孩子的球拍上面不是胶皮,而是粘着旁边印刷厂废弃的条形码纸。记者去试着打了几下,几乎没有什么弹性。他还是打得很起劲。

有的时候,校医牛老师和教导主任胡老师也会加入到学生的队伍中去。只有这个时候,学生们才能战胜老师。

还有的男孩子在玩现在城市里已经见不到的游戏:拿着用纸叠成的厚厚的四方形使劲在地上甩别人的,只要能把别人的翻过来,就算赢。溅起的土弄花了衣服、脸也不管。女孩子们大部分在玩跳皮筋。其难度之大在城市里的女孩子也不多见了。一个人的高度居然还是有人能跳进去。那个跳进去的女孩子个子不高,弹跳极好。像只纷飞的蝴蝶自由的在四处飞舞。

几次课间,学生们都玩着同样的游戏,但都乐此不疲,很投入。

中午

三节课后,到了11点。一部分离家近的学生回家吃午饭。离家远的在学校里吃饭。中午饭一个月50块钱。

做饭的师傅把饭和菜拿到教室去,由老师们盛给学生。这天中午吃韭菜豆芽、菜花肉片和紫菜汤。

孩子们一个个站在院子里晃悠晃悠的吃饭。有的靠在墙边,有的蹲在那里,吃得都很香。还有的没有吃完就打闹起来了。等学生们差不多吃好,老师们才开始吃。这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安徽人。

杜校长很年轻,个子不高,白白净净。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在老家当了十几年的数学老师,后来到上海来打工,被李老板相中,当了这里的校长。

杜校长说,管理孩子是件很累人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成绩好坏倒在其次,关键是要保证他们在学校的安全。每次课间活动,他都要站在旁边监督他们,不敢有闪失。有的时候也觉得学生很烦,老是捣乱。有的时候又觉得他们单纯、可爱。

杜校长的儿子今年上五年级,在一所公立学校读书。每次考试都在班里的前五名。儿子的外语很好,这让杜校长很欣慰。虽然自己当年因为外语成绩不好而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儿子外语好,也算弥补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孩子不是上海户口,杜校长每个学期要花3000到5000的赞助费。依靠他的能力是不能完全负担得起的。爱人在老家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

杜校长说,现在自己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能考上大学,脱离农村。每次儿子稍有懈怠,他就吓唬儿子:“你要考不上大学,就得上农村挑大粪去!”

教导主任胡老师五十多岁,安徽六安人。平时喜欢抽烟、喝点小酒,喜欢和学生打乒乓球。学生打不过他,说他赖皮他也不介意。甚至有的时候他真的耍赖皮。明明是输了三个球,他非说是只有一个。惹得学生们围着他嚷嚷,他却大笑不止。

吃完中午饭,有的孩子又跑到学校的小卖部买零食吃。吃完的糖纸、包装纸就随手扔在地上。

小卖部是李老板开的。有的学生每天花在零食上要有2、3块钱。这也为学校增添了不少收入。

下午

下午一点十分,又开始上课。

老师们用粉笔都比较节省,彩色的用得比较少。很多老师的粉笔盒都是用罐头盒等代替,里面只有三根左右的粉笔。还有好多笔头没有舍得扔掉。教室里的黑板还是木板式的,也不大。挂在窗户的位置。因为教室只有这么一个窗户,挂上黑板屋子里就有点黑。即使开两个日光灯,光线还是暗。

记者在老师们的办公室翻看学生的作业。他们的字都很整齐。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描写了他第一次来上海的情形:

“(小的时候)那时我还……不知道上海是什么样的,总想去上海。机会终于来了。我爸爸和妈妈终于在上海落脚。爸爸……告诉我上海有很多摩天大楼,有轮船、飞机、地铁等。我糊涂了,我问爸爸地铁是什么东西啊!爸爸说地铁在地下行驶所以叫地铁。……爸爸还告诉我明天带我去上海游玩。这时不能用一个高兴来形容。我蹦起来,跳起来。……在火车上,我胡思乱想上海是什么样的,我人还没到上海,心已经到了。……”

这时一个家长进来找杜校长。她的儿子在这里读二年级。“李云波这几天咋没有回家吃饭哩?”“那他可能在外面买了吃吧。”“什么哩,他是不是在学校里和别人打牌着?”“那不可能!我不会让他们在学校里打牌的!”“那他咋不回家吃饭哩?”“谁让你给他那么多零花钱。以后不给他,他不就回家吃饭嘛。”

正好杜校长看到经常和那孩子一起玩的一个高年级同学,连忙把他叫住:“你看到李云波呗?”那个孩子也不说话,只是摇摇头。

家长又问:“那他是不是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他回家不写作业嘛,就知道玩。”“他们想在这里写作业的就早在老师的辅导下写完了。不会把作业再拿到家里了。”“那他成绩咋样?”“还好,中上等吧。”

家长走后,杜校长无奈地说:“这些家长,平时就知道赚钱,也不管孩子。还有的家里,都没有一张给孩子们写作业的桌子,学生谁愿意把作业带到家里写。不过他们也没有办法,没有钱,在城市里呆不下去。”

这些孩子的家庭普遍比较贫困。他们的爸爸妈妈多是卖菜、泥水匠、油漆工、钟点工、清洁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在几百块钱。去掉房租、吃饭、水电等日常开销也没有太多结余。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孩子的,生活就更加艰难。因为他们没有上海户口,又交不起公立学校的赞助费,这才在这里上学。

两点半,学前班的小朋友放学了。一个当泥水匠的爸爸来接孩子,他对记者说,这个学校还是不错的。不好我能把孩子送到这儿来吗?

三点四十分,放学了。学校租来的中巴车把学生分两次送走。

又一个家长找杜校长,说孩子今天偷偷拿了五块钱,在学校买零食吃。还埋怨学校开的小卖部都把孩子带坏了。丈夫赚钱养活四口人不容易,都让小孩子花了。看样子,家长很为今天这5块钱心疼。杜校长嘱咐家长把钱放好,不要让孩子随便能拿到。

校长又坐了一会儿,看了看区里下达的通知。通知批评了几个校车严重超载的学校。杜校长很得意,自己的学校没有这样的问题。

老师们还在批作业。将近5点的时候,最后一个老师也回家做饭去了。

明天,又是一个重复的今天。

学校的未来

与育英学校相隔不远,有一片房屋已经被拆了,估计是有新的规划。拆迁的事也在李老板和老师们的考虑之内。他们不想再搬家。好在他们已经打听到这里三五年之内是不会拆的。

可是三五年之后呢?

李老板雄心勃勃,他想不久最好能把前面这个汽车修理厂的地方也租下来,到时候盖个新的教学楼,也是和公立学校一样的高大、明亮的楼房。有学生们上课的教室,还要有老师们的宿舍、食堂、清洁的厕所……

虽然李老板使学校一年一年的在赢利、一年一年的在发展,可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个商人。他说:我不是为了挣钱才来办学校的。多年当老师的经历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我去做现在的事情。我就是个老师!

猜你喜欢
李老板育英校长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逆境之中育英才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吃货
聪明的光头强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一个不得罪
绝鉴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