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尘 梁海波
巨能钙和创维危机余波尚未平息,三大食用油品牌危机又接踵而至,加之此前发生的特富龙、伊利、健力宝、长虹等企业危机事件,2004年成了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危机年。
2004年12月27日,国家卫生部发布“2004年度食用植物油监督抽检情况通报”,判定部分食用油品牌抽检产品不合格,令人吃惊的是,食用油行业三大知名品牌金龙鱼、福临门、金象赫然在榜。此消息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引起众多消费者关注:“连最知名的品牌都出问题了,我还敢买什么油啊?”
目前,危机尚在继续之中,最后的结果殊难预料。但是,从目前三大品牌应对危机事件的举措来看,我们仍然能感觉出其策略有高有下。那么,三大食用油是如何公关的?危机公关的一般规律又是什么呢?
三大品牌做了什么
2004年12月27日,媒体披露国家卫生部食用油检查结果。28日,三大品牌即对检查结果发表声明,可谓“反应迅速”,危机公关意识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如果我们把三大品牌声明的内容进行比较的话,却发现其境界、策略、效果有天壤之别。
首先看金龙鱼的声明。该声明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单回顾事件基本情况。第二部分,陈述企业采取的行动及措施,对所有8家生产企业的产品全面复查;对于问题产品进行追查并召回。第三部分,公布检查结果影印件及国家标准,意在让消费者看实际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整个声明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心平气和。
再看福临门的声明。福临门的声明与金龙鱼基本相似,就国家卫生部抽检情况简单回顾,然后表述企业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召回问题产品。但是,福临门声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于媒体此前所谓的“福临门要与国家卫生部对簿公堂”的报道做出澄清,说 :“福临门从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但是,金象的声明与前两者大相径庭。
金象前后发表了两个声明,第一个针对国家卫生部,声明要点如下 :第一,抽查检测程序不合法,依据是 :抽查前没有知会金象,因此,无法确认是否被抽查、在何时何地抽查、抽查油样是真是假、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等。金象由此认定,国家质量监督和新闻发布程序有问题。第二,鉴于自行检测结果与国家抽查结果差别较大,作为ISO9000质量认证通过单位,金象对国家抽查结果感到莫名其妙。第三,金象是国家免检产品,其他部门没有随便抽查的权力。第四,金象认为,国家部门不应该只关心大型超市和大型企业,而应该多检查和管理地沟油、掺假油、劣质油。第五,金象要求有关部门采取行动消除影响,给金象一个合理、公正的生存环境。第六,金象特别强调,对于不负责任的报道,金象保留使用法律手段的权利。
紧随这一声明,金象又发表了一封致消费者的公开信。公开信内容和金龙鱼、福临门声明大致相似,所不同的是,金象再次强调国家卫生部检测程序不合法,作为国家免检产品,金象保证自己的产品是安全合格的。
但是,虽然三大品牌迅速就抽检结果做出了回应,金象甚至坚决否认产品存在问题,但是,据各地媒体报道,三大品牌的“问题产品”还是被相继撤下货架。事实上,在广州所有超市,三大品牌的所有产品都已销声匿迹。危机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大品牌危机公关策略分析
多数人认为,三大品牌危机公关的声明,境界迥然不同。
专业研究人士倾向认为金龙鱼表现最好,福临门次之,金象最差。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三大品牌的声明各有什么特点。
先看看金龙鱼的声明:
首先,企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表明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此举可赢得消费者认同。
其次,通篇声明逻辑严谨,说理清楚,用语平和,给人自信、沉稳的感觉,是实实在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声明的核心内容清晰 :报道出来之后,企业迅速对所有产品进行全面复查,对可能发生问题的产品全部收回,对消费者的生命和安全高度负责。
而金象的声明给人的则是另外一种感觉。
声明通篇都是否认问题:产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抽查程序不合法 ;新闻发布程序不合法 ;作为免检品牌,金象应该享受免受抽查的特权 ;国家部门不应该对金象这样的大企业进行监管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行动消除负面影响 ;金象保留对有关媒体提起法律诉讼的权利,等等。在这一声明中,金象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受害者形象。显然,这种诉求方式与消费者期待金象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愿背道而驰,因此是不可接受的。在消费者的观念里,国家卫生部是主持公道的机构,不可能和一个企业过不去,也没有必要把一个合格的产品非要说成不合格。金象的全盘否认,只能让消费者认为“金象不愿意解决问题”。也许金象的产品真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它这样简单而草率的态度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本来,卫生部抽查的结果,金象的酸价是最低的,属问题最轻的一个,现在反而成了问题最严重的企业,失败的声明一下子把自己置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而且,金象的矛头直指国家卫生部,这样与最高监督管理机构为敌,无异于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是相当不明智的做法。
另外,金象声明里打击地沟油、掺假油、劣质油的呼吁,则给人转移视线的感觉 ;而所谓的国家免检产品不应该被抽查的说法,则有寻求市场特权的嫌疑。
福临门的声明相对比较中性,不温不火。这可能和福临门在食用油行业的地位有关,前面有金龙鱼,后面有金象,福临门没有必要出风头。尤其有意思的是,福临门在声明中特别强调自己没有说过“和卫生部对簿公堂”的话,生怕因此与国家卫生部闹僵,其态度与金象矛头直指国家卫生部形成鲜明对比。
危机公关的基本要义
事实上,声明只是危机公关的一部分,仅仅发表一两个声明不足以解决企业危机。危机的处理,更重要的体现在企业采取的补救及整改措施。
危机公关是指企业为处理危机事件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行动,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需要借助新闻媒体来完成,因此,危机公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运作媒体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媒体关系建设及新闻运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借助媒体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尽可能地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的风险。
这里结合三大食用油危机事件谈谈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
我们给金龙鱼的危机公关打的分比较高,给金象打的分则比较低,我们做出这样评判的依据是什么呢?在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里,人文关怀是基本原则之一,而矢口否认则是危机公关之大忌。在这一点上,金龙鱼遵循了基本原则,而金象则犯了大忌。
遗憾的是,金象并不孤独。事实上,金象的做法,恰恰是国内大多数企业面对危机事件时最自然而然的做法,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那么,如何有效处理危机事件呢?换言之,危机事件处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呢?
结合上兵伐谋丰富的危机处理经验及国内外著名危机案例,我们总结出“危机公关五大原则”:
第一,快速反应原则。所谓“快速反应”,就是企业一旦发生危机事件,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表明企业对事件的态度,强调企业对该事件的重视。如果事件刚发生时责任或原因不明朗,无法对责任主体做出判定,或者无法判断事件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危害,此时的声明就要强调企业将尽快采取行动查明事件真相,并在第一时间告知消费者及媒体。此次食用油危机,金龙鱼就是这么做的。
那么,如何拟定危机声明呢?一般来说,危机声明由三部分构成 :事件回顾,企业态度,采取措施。其中,后二者最重要。企业诚恳的态度能起到安抚消费者的作用,也容易得到媒体的认同。但是,仅仅有好的态度还不够,还要采取切实的行动,阻止事态继续恶化,挽回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比如收回问题产品(如金龙鱼),尽快给出权威鉴定(如特富龙不粘涂料),采取整改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第二,实事求是原则。危机发生后,企业要勇敢地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事实上,随着传媒业的日益发达,任何隐瞒和逃避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因此,企业要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既不要刻意隐瞒什么,也不要试图逃避责任,更不可以编造谎言欺骗消费者和媒体。那样做只能将消费者和媒体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激化矛盾,加重危机。
第三,人文关怀原则。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和消费者的尊严更重要。一般来说,危机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企业产品或企业行为给消费者的生命和尊严造成了伤害。既然如此,那么伤害实施方就要主动承担责任,表现出对受害方的人文关怀精神,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消费者的伤害。承认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实施企业整改,就是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但是,有些企业非常不情愿这么做,巨能钙就是一个典型。巨能钙含有双氧水可能致癌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企业不是积极整改,而是矢口否认巨能钙所含的双氧水对人体有害,其老总甚至想出大吃特吃巨能钙的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表现出在这家企业对消费者生命和尊严的冷酷与漠视。也许巨能钙的产品真的没有安全问题,但是,它这一套失败的危机公关让它一下子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与企业应该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原则格格不入。据悉,卫生部已经认定巨能钙是安全的,但是其市场依然一蹶不振,为什么?因为巨能钙危机公关的过程始终给人推卸责任的印象,国家卫生部的结论很容易让人认为是企业背后运作的结果。国外成熟企业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好,一旦出现危机事件,不管责任主体是不是企业,企业最高领导人都会向消费者道歉,请求消费者的原谅。事实上,这个道歉并不意味着就是自己的错误,而是因为事件本身给消费者带来了麻烦,而这一麻烦是与企业有关的。
第四,主动通报原则。有些危机事件的处理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比如“特富龙含有致癌物质”的传闻出来之后,给使用特富龙不粘涂料的企业造成很大打击。但是,因为特富龙到底有无危害需要权威机构使用专门技术进行鉴定,而这个鉴定的周期比较长,因此,在结论没有出来之前,企业就要承受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这对危机中的企业十分不利。因此,尽快解决问题是必要的。如果确实不能尽快解决,要适时给等待中的消费者通报危机处理的进展情况,让消费者及时了解企业做了什么或者在做什么,避免消费者产生企业无所作为、问题不了了之的错觉。
第五,引导舆论原则。危机到来时,任何逃避的想法都是愚蠢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不能解决,也不意味着事态不能向好的方向转化。事实上,企业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是可以因势利导的。有些危机事件处理得当,反而给企业提供一个改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美誉度的机会。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以及对危机公关过程的把握。在这方面,创维关于黄宏生事件的处理,值得许多企业学习。危机爆发之初,企业即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三点:第一,这是黄宏生本人的事情,和集团没有关系,不牵涉生产和产品层面,因此,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市场销售 ;第二,黄宏生自2001年以来即把具体业务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因此,黄宏生事件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管理 ;第三,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四大连锁巨头联手力挺创维。这一新闻发布会起到了稳定军心、安抚消费者的作用。随后,创维邀集深圳七大商业银行出面宣布支持创维,进一步稳定了局势,终于使创维安然度过危机。
这是一个残酷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输不起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允许企业出现任何闪失,否则企业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为什么有些昨天还活得好好的企业,今天突然就不见了?这背后往往就有一个危机的故事。因此,珍视自己的品牌,规范自己的行为,风物长宜放眼量,从根本上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是所有欲有所作为的中国企业要树立的基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