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元汉
一本书出炉后,经过市场的洗礼,最终的结果如何,是作者、编辑和出版社极为关注的问题。但市场之大小,读者口味之异同,是难以预知的。对销售过程实行监控,是了解市场和读者需求的一种可行的办法。于是,大型书店和网上书店的销售数据,成了有价值的市场情报。同时,因为图书的受众广泛,对媒体而言,通过对图书销售数据做统计分析产生的结果就是有价值的新闻。于是,各种形式的图书销售排行被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站纷纷报道,五花八门的评述随处可见。排行榜成了人们了解图书的一个窗口。
排行榜真的那么有用吗?笔者从网上和报上查阅了有关的排行信息,却发现时下的图书排行榜有着明显的不足:第一,普遍不提供实际销量。《全国新书目》杂志编辑人员在向有关书店索取销量数据时,普遍遭到了婉拒,理由很充分:销量是人家的商业机密。但没有标注销量的排行怎样让读者确信?第二,一般只提供前1~10名的排行,有的只提供前5名的排行。这样的排行给人的印象是,好书只有大众读物,比如文学、励志、保健类的书。专业类的书,很难被排进排行榜的。当然,专业类的书也有相应的排行,问题是我们的媒体很少为专业书的排行提供宣传版面。所以,这样的排行对综合性书店销售专业图书帮助不大,也不利于指导读者购买。第三,还没有覆盖某一地区以至全国的销量总排行。基本是几十家大型书店和有代表性的民营书店提供的排行资料,而对这些资料也没有做到汇总分析。缺少有深度的分析。这使得我们的排行榜更像是一堆原始资料。没有总排行,说明搜集排行信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是要依靠建立网络和数据库才能实现的。第四,虽然能从网络媒体上查到6600多条排行信息,但大部分信息都是过时的信息。说明很多网站对图书排行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第五,一般只有现场零售的信息,对团购和批发的品种分类排行少有披露。影响个人读者购买图书的因素很多,比如购物环境、商家的宣传报道、有奖销售及名家签售等。而团购和在中盘商处采选图书是不会受这些非理智因素影响的。因此,在团购(比如为图书馆选书)和批发环节的排行信息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可见,信息的不完整和宣传的滞后影响了图书排行榜的功能发挥。怎样使图书排行榜更加有用?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信息源建设和加强宣传两方面着手,以专业化的服务手段,提供规范有效的图书销售信息服务。要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通过行业协会建立或认证一批数据公司,以规范的方式采集协会会员单位的销售数据,建立地区以至全国联网的数据中心和数据库;(2)提供包括总排行、分类排行、主题排行、专业图书排行等各种形式的图书销售排行信息服务和发布,公开销量,增加入榜数(笔者建议,大众读物取前100位,专业书取前20位),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3)结合书评、读者和专家推荐等形式,引导读者利用排行榜理智消费;(4)为避免利用排行榜进行商业炒作,应建立对排行信息的检查和认证制度,对提供和宣传虚假信息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曝光和批评。(5)鉴于个别有问题的图书进入排行榜,应对排行榜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6)将排行信息提供给行政主管机构,作为行业管理和评价获奖图书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我国的图书排行信息采集工作尚处于分散驻点采集和个别公司单兵操作阶段。对排行信息的认证尚未进行。这种状况客观反映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读者的需求相比,和广大新闻机构的报道愿望相比,我国的图书排行信息工作还很不适应。值得欣慰的是,今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力度,CIP工作、可供书目工作、发行业信息交换标准化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基础工作的加强,将十分有利于排行信息服务工作走上新的台阶。有报道说,今年出版业信息化面临质变的“拐点”。笔者虽不敢苟同,但对今后几年出版发行业信息化跟上全国的步伐,仍抱有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