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琦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危害及产生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一种公共产品,使用者众多,包括政府部门、大量投资者、债权人等。大量实证结果已经验证:投资者不能辨别财务报告粉饰现象,因而会计报表粉饰的危害就主要表现为它对报表使用者具有明显的误导作用,进而引发信用危机。经粉饰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偏离了其原貌,其会计数据等已失去了可比性与可读性,致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无法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使财务报告的作用大打折扣,引发了信用危机。
对于会计报表粉饰的市场传导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
(一)多数投资者“幼稚”
因为我国多数投资者的幼稚和无知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使他们没有能力去理解和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只能简单地根据年报所披露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判断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二)集体的非理性
虽然我们说大多数投资者是幼稚的,但证券市场上至少会有几个老练的投资者能够识别会计报表的粉饰行为,但是这几个老练的投资者个人并不能左右整个市场,所以他们面临的实际上类似于“选美”问题,他们只有按别人的“价值标准”来进行交易才可获利。因此,他们对粉饰行为仍以“视而不见”的表现来交易。
(三)证券市场的不规范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还有众多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拥有高学历并积聚了大批投资专家,可以说他们识别一些粉饰现象较容易,但他们却基于“坐庄”的需要与上市公司一道联手操纵会计利润,进而为自己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提供题材。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应对措施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财务报表粉饰手段的识别,即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加强审计程序、运用各种方法来识别粉饰手段。只有准确的识别出这些粉饰手段,才能针对他们做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抑制报表粉饰的方法。
(一)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手段的识别
1.建立分析模型
对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的历年数及同行业数进行比较,对产品售价进行趋势分析和纵向、横向的比较,建立分析模型,发现异常指标,并查明原因。
2.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即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增加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中有问题。
3.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突出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可靠。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进行会计报表粉饰。
4.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着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5.关注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定量的信息。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如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等重要事项。通过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关注有助于理解报表,并帮助验证报表的编制是否与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符。
(二)抑制会计报表粉饰的对策
1.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应具有超前性,对未来经济行为的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有较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无法可依”现象出现。
2.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选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以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降低因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多种选择性而造成会计报表粉饰的问题;尽快制定非货币交易的准则,对通过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进行资产重组行为进行规范。
3.严格资产的确认标准,防止企业不符合资产确认标准的项目确认为资产。对资产负债表中列报的虚拟资产,企业应予以披露,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4.加强打击力度,会计制度、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但企业却为了私利,不按此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上市公司及会计等相关人员,一经发现,应给予严厉的打击和处罚,使其他公司或人员不再敢随意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