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公选”试验田

2005-04-29 00:44:03苏中强
检察风云 2005年3期
关键词:沛县徐州市人选

朱 军 苏中强

大风起兮云飞扬”。

2000年后,刘邦故里在中华大地上又率先刮起了一股清新之风。

2003年年末,中国“公推公选”干部选拔办法在江苏沛县“实验田”里生根发芽。12月12日在沛县第14届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上,经出席会议的330名人大代表无记名投票,孟铁林当选为中国第一位公推公选的县长(代)。

此后,吴晓东、许卫宁、李侃桢也分别在常州的金坛市、南京的白下区、雨花台区走马上任。

时间追溯到当年的5月初,一种新的干部选拔办法在江苏诞生,随即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

新办法在以往推行的“公开选拔”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开推荐、驻点调研、演讲答辩、现场测评”等程序,被定名为“公推公选”,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为“票选”。从实验情况看,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贿选,“能上能下”的干部任命方式也成为了一把预防职务犯罪的利器。

2003年10月,江苏省委组织部提出,从苏南、苏北各拿出一个县,进行“公推公选”县(市)长推荐人选试点。县(市、区)长职位正好空缺的沛县(徐州市管辖)、金坛市(县级市,常州市管辖)和南京市白下区、雨花台区,被最终确定为改革的“试验田”。

沛县实验共分为七步:

第一步是面向全徐州市发布公开选举公告。

第二步报名考试。报名方式分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由组织部门进行资格审查。短短几天,报名的徐州市干部有70人之多。

这70个年轻有为的“竞选者”刚一集体亮相,便在徐州政坛形成了不小的冲击波。他们普遍学历高(大学本科以上),年纪轻(45岁以下),经验足(市级机关、市辖各县区及市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事业单位的正副职,部分还有一定的县、乡工作经历)。

第三步是经过民主推荐从中产生初步推荐人选。徐州市辖县(市)区正、副县处职领导约30人参加了此次推荐,每人一张民主推荐表。经过计票,初步“公推”出得票最多的前12位。然后第二次民主推荐又淘汰6人。

第四步是6名候选人分别参加了三个由沛县当地经济、科教文卫等部门负责人介绍沛县情况的座谈会,并进行了一个独立调研。而后在8小时内,发表一篇题为《发挥沛县比较优势,加快富民强县进程》的命题调研报告。

第五步是竞选过程中最带劲的阶段——“竞选演说”,即对前6名的候选人开始“公选”。“公选”的内容包括演讲、答辩及民意测验。面对民意测验人员和评委,发表竞职演说,并就评委的必答题和与会人员随机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民意测验即由候选人进行答辩,答辩结束后,民意测验人员根据答辩者的现场表现,将其排出名次。调研报告、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的成绩以3:3:4的比例,被综合汇总。

第六步是省委组织部根据排名前后对前三名进行差额考察。

第七步是确定提名人选。在确定的考察人选中,确定2名为提名候选推荐人,交由徐州市委全委会进行现场票决,最后的候选人作为推荐人选报省委组织部审批。最终确定候选人,按法定程序提交当地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

根据考察组意见,常州、徐州市委常委会经研究并报省委同意,从中确定2人,提交市委全委会无记名差额票决,选出1名推荐人。“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原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孟铁林独占魁首。

有趣的是,孟县长的综合得分排名是位列榜眼。与第一名相比,他的工作经历相对比较丰富。孟铁林39岁,在副处职上已有10年,先后任过徐州4个县(市、区)的副县(市、区)长或副书记。

从世界范围的民主实践来看,江苏“公推公选制”实验仍然属于一种体制内的技术性调整,是推动民主法治的一个手段,一个必经的过渡过程,远非一种终极的成熟的体制框架。

因此,保持相当的冷静和理性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显得非常必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政治体制改革像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实现“软着陆”尚需时日。

但是,从“当然的县长”到“当选的县长”的转变,显然已经迈出了历史的一大步。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经济改革的主要成果是形成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和选择的机制,那么今后推行宪政的基本目标则是,容许各种不同利益诉求和政见的存在,让他们有机会在制定法律和审议预算的过程中进行自由竞争,并由人民来选择适当的政策和公仆。

猜你喜欢
沛县徐州市人选
徐州市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
沛县对“夺命之窗”开展“拆、破、清”专项行动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2
沛县靶向施策 探索“综合治安”新路径
沛县全力推动“9+1”场所防患于未“燃”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没人选它当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