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细华
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5日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这标志着实施已经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取向。
一、财政政策调整取向的原因
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州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需求不足问题,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每年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而且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鉴于目前我国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又并非全面过热,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表明近期会发生高通货膨胀,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当前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的,是又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
二、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主要是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行业降温,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其主要内涵如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赤字,但继续保持一定财政赤字规模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
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5日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3000亿元,比上年减少198亿元;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亿元,比上年减少了300亿元,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100亿元。保持上述规模财政赤字和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主要是为了加大对"三农"、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薄弱环节的投入,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还有一部分在建项目也需要国债资金继续予以支持。另外,国家财政部2005年3月5日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2005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2004年的2.5%下降到2%,降低0.5个百分点。
(二)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把更多的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五个统筹"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必须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在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并使财政支出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和困难基层倾斜,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向改革创新倾斜,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资金支出的具体安排上,一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二是缓解部分县乡财政困难;三是加大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四是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五是继续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六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三)推进改革,不再主要依靠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腾出财力用于体制和制度创新
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致力于推动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要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腾出一部分财力,用于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首先,从财政自身来讲,要在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我国现行税制在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完善、不合理之处,影响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要通过完善税制,让市场主体即企业得到的收益更多一点,不断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建立经济自主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不仅比政府直接投资效果更好,也符合我国税制改革与国际接轨要求和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当前必须做好四项工作: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二要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三要改革和完善农业税费制度;四要继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四)增收节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任务很艰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国内外政治环境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增收节支工作绝对不能放松。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投资仍然偏热的情况下,强调增收节支还有利于控制总需求。为此,一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依法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二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各项财政支出都要精打细算。三要在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管理,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的行为,把该花的钱花好、管好、用好,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来替代一定的财政资金的增量需要。四要科学使用预算执行中的超收,一般不能做刚性支出和投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