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平
目前,数码轻便相机如雨后春笋,占领和冲击着传统135轻便相机的生存空间和市场。但是,售价1200—2000元左右200—300万有效像素的家用轻便数码相机主流机型,和售价300~1500元的传统轻便135胶片相机主流机型的成像效果相比较,在色彩再现的层次与真实性、明锐度、摄影分辨率、特别是弱光下夜景人像的拍摄的综合效果,还是有一定差距。
本文介绍的4款自动曝光相机,是我国20世纪中后期生产的自动曝光相机中的精品与美品,也是我国可藏、可用的轻便135自动曝光胶片相机中的代表作。
代名机一凤凰JG301
凤凰JG—301是本文介绍的4款自动曝光轻便相机中,唯一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依靠我国自己的技术力量研发的自动曝光相机精品(见图1)。那么,这款令许多关注国产相机的人士萦绕于怀、无疑是目前国产自动曝光相机中收藏人气最旺的机型,是如何诞生的呢?
1.凤凰JG301的诞生
1976年,我国军工及非军工系统照相机生产企业已有了30多家。全国照相机产量达到了22.5万架,但是,在自动曝光照相机研发生产方面,还是空白。
面对国际市场上135轻便相机进入自动曝光时代的局面,1978年,在原一机部仪器仪表局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家仪器仪表总局,统一领导、协调全国照相机生产。同时将原杭州照相机厂扩建为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并以该所为中心,组织江西德兴的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武汉照相机总厂、武汉照相机快门厂、厦门仪表厂、贵阳永光压铸厂、无锡照相机二厂、天津照相机厂等8家单位,以及上海、常州、苏州、郑州、长春、贵阳等地的相关照相机以及光学仪器生产企业协作,成立了联合设计小组。以日本、西德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机产品为蓝本,参照日本柯尼卡C35-F/D、佳能QL-17/QL-19设计的JG-301型J35自动曝光照相机。凤凰JG-301从1978年开始试制,1980年9月,国家仪器仪表总局组织了全国照相机制造厂、科研单位、专业院校等30多个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北京召开了“国产凤凰JG-301照相机投产鉴定会”,认为凤凰JG-301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了国家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此前,凤凰JG-301的样机曾寄到联邦德国弗托—奎勒(FOTO-QULLE)公司测试过,结论是凤凰JG-301无论性能和外观都达到了当时的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也难怪,当年该机上市后,令看惯了粗、大、笨国产相机的广大摄影人士眼前一亮,还以为是东瀛的舶来品呢。同时,凤凰JG-301还在当年西德科隆举办的第16届世界摄影视听器材博览会上亮相,引起关注,此年便开始接受来自新加坡的订单。
2.凤凰JG301特点
应该说,凤凰JG-301是继我国第一代镜头螺口接口仿莱卡的上海58-1/58-2、第二代镜头卡口接口的仿莱卡的红旗-20之后,自动曝光时代平视取景、旁轴测距135相机的代表作。在设计上,该机有五大特点:其一,该机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针踏式电眼”快门优先、光圈自动的自动曝光方式,利用锯齿状阶梯凸版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控制光圈叶片开合孔径,形成合适的大小实现自动曝光,曝光范围达到EV4.7—EVl7(1S0100)。后来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的华山AE、红光仪器厂等生产的华莹AE也采用了这种设计。其二,首次采用日本进口的考派尔(COPAL)镜间机械中心快门,实现了最高1/500s的快门速度,这也是当时国产同类机型中最高的,保证了整机的使用可靠性,在该机机身镜头座上,专门标出了英文“COPAL'字样(参见图2)。这在当时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设计指导方针上,都具有开创性。其三,该机采用了凤凰38mm F1.8大口径、高性能6片4组双高斯光学结构的镀膜镜头,制造精细,分辨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一级镜头标准。其四,采用了与调焦联动的EE闪光摄影。其特别之处在于利用这一功能,可实现正确曝光的闪光摄影。其五,该机采用了轻型高强度航空铝合金打造相机机身,上、下盖也用铜材制造,加TT艺比国产同类机型精细,相机尺寸为112mm X 71 mm X 61mm,重量只有410g。笔者将与凤凰JG-301机身大小差不多的华夏843相机放在手中掂了一下,感到两者重量差了近一半,查了一下资料,原来由于用材不同,后者重达800多克。由于凤凰JG-301这些优秀特点,获得了1987年同类产品全国评比一等奖。
该机型推出后,江西光学仪器总厂还推出了凤凰JG-301B,镜头改为仿天塞结构,以及增加了手动光圈控制的凤凰JG-301C,可惜都因为市场发生了变化,停留在样机阶段,没有批量生产。而由武汉照相机厂小批量生产的凤凰JG-301M,采用仿天塞结构镜头,最高快门速度指标下降到1/300s,并未引起多大影响。但手控光圈设计,成功的用在了价廉但成像素质较好的华山AE和华莹AE/AE-1上。
凤凰JG-301停产多年后,不少用家对它仍萦绕于怀。该机使用多年后,除因国产硫化镉元件质量较差,容易老化外(可提高一到两级感光度设置进行补偿),很少发生故障。凤凰JG-301从1978年开始研发、1982正式试生产、1984年9月生产线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生产时起,前后也有了10几年,不过,因该机制造成本相对较高,故产量并不多。1987年其市场零售价为292元,为同类相机之首,相当于当时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后5个月的工资I可见,无论从性能、造价上,凤凰JG-301都成为了自动曝光时代我国轻便?35相机最好制造水平的代表,也成为了相机收藏家不可或缺的国产相机收藏精品。该机目前在二手相机市场上90%新品的售价在1000元左右。
德国血统的“中国小子”一青岛6型
1975年,在原青岛电影机械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专业生产照相机的青岛照相机厂。到了1981年8月,有关部门决定,将青岛复印机厂并入青岛照相机厂,成立了青岛照相机总厂。?983年4月,青岛照相机总厂开发的“青岛SF-2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向市场推出后,又与西德爱克发厂洽谈引进“奥普蒂玛2746型”135内藏闪光灯照相机生产线事宜。经过近两年的引进和生产线安装调试,1985年5月,青岛照相机总厂开始向市场推出引进爱克发公司“奥普蒂玛2746型”135照相机生产线,制造的、被命名为“青岛6型”的内藏闪光灯的电子程序快门135轻便照相机,不仅国内销售,还批量出口。
1.爱克发奥普蒂玛系列与青岛6型
联邦德国爱克发公司设计、生产的奥普蒂玛系列135电子程序快门轻便相机,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也是德国最早设计、生产电子程序自动曝光照相机的生产厂家。先后有金属机
身、硒光电池测光控制的奥普蒂玛(OPTIMA)100/200;硫化镉光敏元件测光控制的奥普蒂玛335/535/1035以及2746等多种机型面市。其中奥普蒂玛335是基础机型,采用了40mmF3.5Color-Agnator镜头,30-1/300s电子程序快门;奥普蒂玛535型和奥普蒂玛1035型是提高机型,采用了40mmF2.8 Color-Agnator镜头,程序快门的速度范围也扩展到15—1/500s(EV-1~17),其中奥普蒂玛1035型的镜头进行了多层镀膜,还具有区域调焦功能,可使镜头光学性能在成像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这一系列的共同特点是其一,具有宽大而明亮、带有视差校正亮框的逆伽俐略取景器,放大倍率为0.78 x;其二,采用的40mm Color-Agnator镜头光学结构为4片4组;其三,快门叶片为不多见的2组4片结构(每组2片),A组2片起着可变光圈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开大(由关闭到全开状态仅为14ms);B组两片起着快门的作用,启闭时几乎没有时间延迟;上弦后,A组叶片初始状态为闭合,B组叶片初始状态为全开,当曝光时间、光圈变化达到所需的曝光量时,电磁铁释放B组叶片,关闭快门,结束曝光。其三,采用了爱克发专门研发的快速装片系统,结构巧妙。特别是收片装置与众不同:不是采用一般的收片轴设计,而是采用了暗仓收片,用户万一不小心打开相机后背,只会浪费一张胶片,不会使已拍进入暗仓的胶片曝光作废,这就是所谓“双暗盒设计”(参见图3)。对于家庭消费性摄影使用颇为合适,不会像一般相机那样,因小孩好奇打开后作废已拍胶片。其四,内置的折合式电子闪光灯(闪光指数为GNl2,IS0100时有效闪光范围为0.9—4m),由于位置较高,闪光摄影时不会出现面积较大的黑影。对于具有区域调焦的奥普蒂玛1035型、奥普蒂玛2746型等,其闪光系统能与调焦系统关联,实现低照度下FM联动闪光摄影,与凤凰JG-301上的FM闪光联动摄影异曲同工。其五,外观精美、金属后盖、结实耐用。
其实,从笔者收藏的实物来看,奥普蒂玛335/535/1035以及后来青岛6型上备受称赞的双暗合设计以及橘红色快门按钮早在奥普蒂玛200上就可以见到了。
2.耐用的青岛6型
青岛6型的快门部件全部采用金属零件,耐用性能很好;其FM联动部件也采用了金属材料,经得起多年使用,很少有损坏的;其重要接触部件镀了贵重金属,可靠性较高。不过,笔者收藏的晚期产品,电路部分不是很好,工艺控制也有所下降。有一架全新的青岛6型低照度指示灯不亮,打开发现竟然是接脚焊接粘连造成的。
3.青岛6型相机及其发展
早期的青岛6型采用了爱克发奥普蒂玛2746上40mmF2.8Color-Agnator镜头组件,光学结构为4片4组,全部镀膜;其中前片和后片透镜采用了高质量的澜系光学玻璃,镜头中央分辨率在32-36线对/毫米,接近或达到了国家一级镜头分辨率要求标准(国家标准GB9917-88规定此类镜头的中心分辨率应不低于36线对/毫米);快门采用了爱克发Optima 2746电子程序快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青岛6型国产化的浪潮中,该机的镜头、控制电路也成功地进行了国产化。青岛6型上市后,市场好评不断,并获得了1987年全国照相机械产品评比一等奖、1998年首届全国照相机民意评选金奖(参见图4)。
1990年4月,由青岛照相机总厂设计研制的无澜玻璃40mmF2.8镜后中心快门镜头在青岛通过了部级鉴定。这在当时,采用价格低廉的普通光学玻璃替代进口镜头组件中的澜系光学玻璃,还属于国内首创。这样,青岛6型的成本降了下来,记得人民币汇率调整以后,1993年市场上青岛6型的售价也只有260元左右。不过,国产化以后的青岛6型镜头规格虽然没有变化,且不再采用价格较高的爱克发40mmF2.8Color-Agnator镜头组件,也未采用性能不很完善的国产澜系光学玻璃,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镜头的等级也有所下降。经当时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后期无澜光学玻璃青岛6型的中央分辨率达到32线对/毫米,属于国家二级镜头质量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青岛6型没有自拍功能的缺点,青岛照相机厂还生产了一款小巧的、当时只售十几元钱的机械自拍机,用户可将其插在青岛6型的机背快门线插孔上,实现自拍功能,这对拍家庭纪念照片还是很有用的。其实,这款机械自拍机对于快门按扭上设计有机械快门线插孔的相机都能使用。
为了使用更方便,该厂根据市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青岛照相机厂还在青岛6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其改进型青岛6A,该机设计有电子自拍装置,用发光二极管显示自拍进程;除此以外,与青岛6型一样,售价只比青岛6型多了十几元,产量很少。
4.青岛照相机厂与一位台湾企业家的故事
青岛照相机厂在鼎盛时期,为了改善国营企业的传统管理体制,青岛市政府曾经破天荒地聘请了一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任该厂的经营厂长,这是不大为广大影友知晓的。这位台湾企业家就是现任青岛市台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的周国明。周国明先生是第一个到山东青岛投资的台商,从1989年起,他先后投资了照相机厂、酒店以及房地产等行业,1997年山东青岛的合资企业协会成立,周先生担任了该协会的常务副会长,至今已经在青岛摸爬滚打了15个年头。由于他在青岛的投资第一年就创出了很好的成绩,青岛市政府聘请他做青岛市照相机厂这个当时是一个国营企业的副厂长,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出另外一种企业管理模式。他欣然接受,做了两年副厂长。2004年,中央电视台4频道对他进行过专访。中德合作奇葩:长江—巴尔达照相机
长江一巴尔达CS35、CE35系列电子程序自动曝光袖珍135照相机,和与之配套的CFl8型专用闪光灯,是由中德合资长江一巴尔达照相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从联邦德国的老牌照相机生产专业厂家一巴尔达公司引进生产的,也是我国首次引进生产的世界级超小型高性能?35照相机,该机被认为是现代照相机设计、工艺、材料与德国传统精密制造技术的完美结合。
1.巴尔达的历史
1983年,德国巴尔达公司首架超小型1 35相机巴尔达C35面世,这架135超小型相机采用了齿轮折合式结构,以及高成像素质的Bldanon 38mmF5,6镜头,以及硫化镉光敏元件控制的自动曝光系统(曝光范围为EV3—17),体积仅为102mm x 62mm x 32mm,重量只有147g。比米诺克斯超小型135相机系列中最轻的机型米诺克斯ML还要轻上3g,堪称世界最轻、性能却出类拔萃的135相机了。而与之配套的外挂式F18大功率自动调光专用闪光灯,一改小型135轻便相机上内置闪光灯功率偏小的弱点,装
卸快捷、使用方便。整机性能优秀、设计与制造精美,用料考究(采用高强度碳纤维增强型聚酯材料),上市后备受赞誉,成为新一代135超小型自动曝光相机的经典。如此匠心独运的设计也并非出自常人之手,其设计者为德国著名的照相机设计大师卡尔·海因茨·郎格(Karl HeinzLange)。此年,采用4片3组天塞结构Bldanon 38mmF2.8镜头的巴尔达CA35面世;带逆光补偿功能的巴尔达CE、以及增加了电子自拍装量的巴尔达CS35也陆续面市。1983年,巴尔达超小型135相机的市场占有率已提高到15%;1984年,巴尔达相机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获得最佳袖珍135相机大奖,巴尔达相机迎来了其又一个辉煌时期。1986年,巴尔达CS35又入选德国《摄影杂志》世界5种极品超小型相机之列。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1986年起,巴尔达与中国有关方面开始探讨在中国设立合资照相机生产企业,生产这种超小型巴尔达相机的可能性。武汉国营长江有线电厂(国营第733厂)被定为中方的合作伙伴。国营长江有线电厂始建于1965年,系国家研制、生产通信终端设备的重点骨干企业,是国内有线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中建厂较早、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之一。工厂的精密机械制造、电子装配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能力充足,其中模具制造、塑料加工等工艺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1991年,中德合资的长江—巴尔达公司成立,位于号称武汉“中国光谷”的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股东有德国巴尔达(代表霍夫曼)、国营733厂、武汉市财政局。开始生产长江—巴尔达CE35/CS35以及加强型CE35A/CS35A超小型135相机,摄影镜头部件直接从德国进口。
2.长江—巴尔达型号、款式知多少
20世纪结束的时候,似乎有一种预兆,一代名机长江—巴尔达系列,由于引进后10年间没有重大技术和性能上的发展,在AF技术和数字成像技术的双重夹击下,在本来就不很广阔的目标市场上辉煌、驰骋了近10年,终于“廉颇老矣”,停产了。尘埃落定,关于长江—巴尔达系列相机的款式多少,却成了热门话题。那么,武汉生产的长江—巴尔达系列到底有多少款式呢?
据笔者了解,一般认为有6种:①长江—巴尔达CE35套机,机身与闪光灯外表为麻面,闪光灯标配为CFl8(并联旁路式自动控制电路),俗称“老灯”;②长江—巴尔达CE35A套机,机身与闪光灯外表为光面,闪光灯标配为CFl8CA(串联闸流式自动控制电路),俗称“新灯”,这个型号又称“记者加强型”;③长江—巴尔达CE35C套机,机身与闪光灯外表为光面,闪光灯标配为CFl8CA(串联闸流式自动控制电路),采用了聚碳酸酯增强的半透明前盖,采用了“精选过的高分辨率镜头”,这个型号又称“特选记者纪念型”,产量很少,参见图5;④长江—巴尔达CS35套机,机身与闪光灯外表为麻面,闪光灯标配为CFl8,有电子自拍功能;特配机身腕带、背带一条。③长江—巴尔达CS35A套机,笔者见过一款这种套机,光面机身配的是麻面CFl8CA闪光灯,参见图6。⑧长江—巴尔达CS35C套机,机身与闪光灯外表为光面,闪光灯标配为CFl8CA,采用了聚碳酸酯增强的半透明前盖以及“精选过的高分辨率镜头”,采用暗红色高级木盒包装。这个型号没有上市,只在内部为几个收藏家装配了几部,笔者斗胆称其为“特选收藏纪念型”。其实,由于早期与中后期闪灯性能不一样,与机身搭配起来要复杂得多。
藏用俱佳的柯尼卡C35EF3
在20世纪70—80年代,是日本照相机生产厂家在轻便自动曝光135相机制造上大有作为的年代。毋可否认,在照相机电子化进程中,日本照相机生产厂家的设计人员以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为推动大众化摄影消费,设计出了很多性能优秀、使用方便、造型优美的轻便135照相机,有多种彩色机壳,柯尼卡C35EF3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自动曝光机型之一。
柯尼卡C35EF3是日本当时的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1987年10月更改为柯尼卡公司)推出的轻便自动曝光相机C35EF系列中的第三代产品。该机正式上市时间为1981年,设计紧凑、功能齐全:采用了高素质汉萨能(㈠EXANON)35mmF2.8镜头,汉萨能光学结构为4组5片。电子程序快门速度范围为1/60-1/500s。具有电子延时自拍功能。体积只有116mmx69.5mmx44.5mm,重量为275g。上市时的售价为3.28万日元。使用最常见的5号电池两节供电。参见图7。
1985年12月,原北京照相机厂开始引进柯尼卡C35EF3技术以及生产线,组装和生产柯尼卡C35EF3照相机。这个版本的柯尼卡C35EF3与早期的版本有一点不同:一是镜头采用了35mm F2.8HEXANON镜头,镜头光学结构改为4片3组天塞型(仍采用移动整组镜头调焦,滤色镜接圈43mm),第3片镜片采用了镧系光学玻璃,所以尽管采用了天塞结构,镜头的鉴别率仍达到了中心视场32线对/毫米,边缘16线对/毫米以上,符合国家二级镜头质量标准。二是电子程序快门速度范围为1/30-1/800s;其他性能没有多大变化,连标称外型尺寸都一样。1988年除电子程序快门、部分闪光灯电子部件以外,已全部国产化。1989年以后,该快门的控制电路B1218在北京国产化成功,据说达到了日本三菱公司的生产水平。该厂1989年产量达到了10万架水平,还清了全部引进贷款,这在当初国营照相机生产企业中是不多见的。国内正式生产的柯尼卡C35EF3全部为黑色机壳。参见图8。
和其他采用硫化镉光敏元件的自动曝光相机相比较,柯尼卡C35EF3测光系统采用蓝硅光敏元件(SBC)测光,范围:EV8—17(1S0100时),经久耐用,测光准确,目前二手相机市场上出售的柯尼卡C35EF3功能都很好用,很少有测光系统故障的。该机还有一个巧妙设计是机身后盖开启钮向下滑,即可打开后盖;巧妙的是打开后盖的同时退片轴顶轴向下面落下,放入胶卷以后,合上后盖的同时退片轴顶轴自动复位。这个设计可靠、精巧,装胶卷快捷,使用方便,为许多相机鉴赏家所推崇。与后盖联动的复位机构全部以金属材料制造,十分耐用。
另外,在小巧的机身内,其闪光系统仍具有FM闪光联动功能,这是在当时MFl35相机上典型的防止闪光过度与不足的机械“闪光调光”措施,我国凤凰JG301等机型上就有这一功能。柯尼卡C35EF3经过一段使用后,电路与机械接合处有一点缺陷,后续机型还进行过小的改进。1984年开始,据说柯尼卡C35EF3采用了新一代ZK241电子程序快门(与后来北京照相机厂组装的柯尼卡C35EF3快门一样)。
目前,国内市场上柯尼卡C35EF3从技术发展角度、国产化角度看,至少有4个不同版本:日本原厂版本、北京照相机厂组装版本、北京照相机厂正式生产的前期版本,以及1988年6月以后集成电路国产化、电子快门国产化以后的后期版本;其中后期版本又可分1990年以前与1990年以后的不同产品:电子快门据说1990年已拿出样品,并进入小批量生产,1991年以后的产品,随着国产化进程推测应该是采用了国产化电子程序快门。从价格与实用角度讲,当然以日本原装为上品(日本原厂以及日本原件组装的机型胶卷舱里应该有柯尼卡标贴)。组装的质量也不错,国产化以后总体质量还是可以的。
结束语
目前,一代名机凤凰JG301、青岛6、长江—巴尔达系列都已先后停产。其制造厂商中除了凤凰光学还拥有自己的凤凰品牌并生产MF、AF自动曝光相机外,其余品牌在企业合资和停产以后已无产品,长江—巴尔达公司也于2000年前后清算;可谓尘埃落定。
凤凰JG301、青岛6、长江—巴尔达系列、柯尼卡C35EF3产量都相对不太大,存世的全新美品也不是太多,特别是长江一巴尔达产量最少,而且正在逐年减少。尽管如此,它们承载着的那一段历史却已经铸就,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磨灭。
声明:本文未经作者书面授权,其他任何媒体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