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巅:愈挫愈勇

2005-04-29 00:49
中国名牌 2005年4期
关键词:车桥曙光汽车

勇 博

20年的创业奋斗,终于坐上了中国轻型车桥产业的头把交椅,连续7年摘取中国轻型车桥产销量第一的桂冠,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世界同行的视线:这个7万元起家的民营企业,到2004年总资产达到20.9亿元,在辽宁、山东、上海、天津、浙江等地设有11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在美国和韩国分别开设公司和办事处,俨然已成为一个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集团领军人物董事长李进巅作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正在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献计献策。

人民大会堂的二次智音回荡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两会的重大新闻吸引着世界的关注,人民大会堂里再次击荡着他的声音,李进巅第二次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提出议案。

加强和培育国内大型汽车零部件优势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期望政府制定能够指导汽车全行业发展的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由于缺乏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导致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路线处于被动地跟随国外技术发展,一是没有实现建立在我国特定经济结构、特定市场条件、特定资源条件分析基础上的主动发展规划;二是政府、企业和科研部门(包括高校)难以围绕长期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尽管在许多单项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没有形成系统能力,难以使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决定性的提高。

期望对企业品牌宣传纳入行业管理范畴。无论是整车厂内部零部件企业,还是独立的零部件企业均缺乏品牌经营意识;零部件与整车共用商标是行业的普遍现象,由此严重妨碍了企业本应做到的面向市场全方位全系列的发展格局,也带来了市场的无序竞争。

建议政府部门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轿车,为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生存空间。规定在价格、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轿车,政府采购汽车产品中自主开发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应当占有一定比例。

一个民营汽车企业家以独到的见解分析着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代表回忆起去年人代会李进巅的第一次发言:“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一项国策提出来,并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这是对民营经济的最大信任和鼓励,是赋予民营经济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振兴东北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曙光集团与黄海客车公司的资产重组的实践,民营经济能够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支生力军。”

震撼人心的不仅是高质量的提案,辉煌的业绩更引人注目,2004年,曙光集团销售大中型客车5200辆,车桥35万根,完成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利润1.55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20年来,曙光集团累计销售收入达到86.6亿元,创造利润5.6亿元,上缴税金4.6亿元。光辉的业绩,丰硕的成果,作为献给“两会”的一份厚礼,人们更加希望了解认识引领企业走向成功的企业家和他的精英团队,希望了解在东北这个相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区创造民营企业成功的经验。

做企业,从不惑之年开始

曙光集团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84年成立的“曙光机动车配件厂”。当时李进巅和几位工友筹集了7万元,在丹东市红星电机厂租了一间22平方米的房间,6平方米的卫生间改成了办公室,借了1台手摇旧式车床,传奇故事,从此拉开了帷幕。

李进巅出生在一个手推车工人家庭,家境贫苦,从小就有一股争强好胜、从不服输的韧劲。从小学到中学成绩始终优异,老师们认为他是一棵能进入清华大学的好苗子。但最终李进巅还是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被迫退学,16岁子承父业,当上了一名手推车工人。他的聪慧天资没有被困难所埋没,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刚直不阿的人格魅力,20岁便成为丹东市手推车联社秘书,22岁担任丹东市二运公司党委副书记,24岁晋升为丹东市交通局领导小组成员,28岁被委以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重任,进入了这个边陲重镇的高级领导层。

天将降大任与斯,必先劳其筋骨……历史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你越是出类拔萃,越是成绩卓著,就可能遇到越多的麻烦。社会和李进巅开了一个大玩笑,34岁那年,他又回到了人生的起点,在市二运公司下属的小汽车配件厂当起了一名普通的统计员,在坎坷人生的缝隙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

是金子,总会发光。1984年12月8日,“曙光机动车配件厂”成立,李进巅荣幸地当上了这个10人小厂的厂长,是年40岁。1985年的除夕子夜,小厂生产出第一只212型吉普车车桥,这成了曙光集团的开篇之作。

用致加西亚的信,打造企业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白手起家干个体,有说不尽的苦和辣。冒着姓“资”还是姓“社”的政治风险不说,当时仅在丹东生产车桥的国营大厂就有好几家,他们有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曙光厂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几年下来,曙光迎难而上越战越勇,越做越强。除了“船长”李进巅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和市场意识之外,“认准了,就不怕路远”的韧劲至为重要。

李进巅非常重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常讲述一个发生在美西战争期间的故事——《致加西亚的信》:当时加西亚隐没在古巴丛林之中,无法知道他的确切地点。但罗文接过总统的信,什么也没说就出发了。历尽艰辛,徒步踏遍了山河林莽,三个星期后罗文终于把信交给了加西亚。罗文高度负责任的精神,使他完成了当时几乎完不成的任务。李进巅把故事印发到每个职工手中,并经常用“罗文”的精神去鼓舞、激励每一个曙光人,使每个人首先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主动性和创造力。

李进巅常说,“企业活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的活力。我们的企业,一没有‘婆婆可靠,二不能靠‘父母,没有敬业精神,就不能生存,只有奋斗才会成功。”在曙光,“罗文”就是偶像,“罗文”的敬业精神已融入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使他们在工作面前,不讲任何困难和条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了这种精神,李进巅在创业之初参加新疆计划会被拒之门外后,毅然在会场隔壁的瓜棚里租了一张木床,住了下来,最终拿到三、四十万元的订单;供销科长为开拓市场,安顿好重病住院的爱妻,连续出差一个半月穿越七个省区;在其他厂家要一年半才能搞出来的6450车桥新产品,在曙光只用了两个月;1991年10月,在“八五”技改项目通过省有关部门论证后,18天办完通常需要半年才能办完的一切手续,并在上冻前完成了厂房基础工程,抢出了半年工期;1993年12月,“八五”技改一期工程通过省级验收,比原计划提前2年……在曙光,工作就是命令,所有职工都能指哪打哪,所有的事情都能令行禁止,所有的任务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不讲困难,讲敬业精神;不计得失,讲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唯旗是夺,鼓励向上的精神;严格管理,讲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发展和丰富了曙光集团的企业文化内涵。李进巅说,一支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员工队伍,是曙光的中流砥柱和最可宝贵的财富。

聚焦“车桥”,迈向卓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创意就是要看到其他人能看到的,想到其他人想不到的。曙光集团的创业者们不仅具有良好的创意能力,而且具备很强的实战能力。基于对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判断,李进巅将其产品牢牢地定位在了“车桥”上。实际上,车桥只是一辆汽车上几万个零部件之一,但曙光没有去追逐时尚,哗众取宠,贪大求全,而是量力而行,全力打造轻型车桥的金字品牌,并逐步向零部件、整车延伸,走出了一条特殊的汽车产业之路。

1988年12月,曙光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车桥年产量突破万只大关,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人均利润15900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实现了曙光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1993年,1020独立悬架车桥开发成功,引发了中国轻型车桥的一次革命;3年后曙光又开发了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SG2020前驱动独立悬架车桥,再度填补国内空白;2003年开发车桥新产品83项,其中许多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资料表明,曙光1997年车桥产量达到7.3万只,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后;1998年车桥产量突破10万只;2001年6月,“九五”二期工程竣工投产,达到年产20万只轻型车桥的生产能力。曙光在全国轻型车桥生产企业中第一的地位更加巩固。

目前曙光可生产越野车桥、轻型客车车桥、轻型卡车车桥、微型车桥、重型车桥等7大类、100多个品种,年产能力达到30万只;其他零部件年产可达195万套制动器、250万只轮缸、50万根半轴、5万套轿车悬架及10万套汽车驱动桥主被动螺旋伞齿轮。2003年10月,曙光SUV生产线技改全面完成,当年生产SUV汽车9118台。2004年,8米以上客车销量行业排名升至全国第二位,年销售大中型客车5200辆。曙光已成为生产整车、车桥和零部件的综合性大型汽车生产企业。

20年来,曙光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改造,从一次投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的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先后获得ISO9001和QS9000标准认证。装备实现了从普通机械到半自动、全自动化、数字化高智能化的技术变迁;企业从小作坊,向小巨人企业、明星企业、辽宁省、国家汽车行业骨干企业过渡。“七五”技改进入丹东市的规划,“八五”技改进入辽宁省的大盘子,“九五”技改进入国家“双加”工程,得到国家重点支持。曙光已在技术上、产品上、质量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国内轻型车桥的金字招牌。

李进巅说,专注于汽车产业。从车桥→零部件→整车,始终围绕汽车产业链运作。这中间,虽然也曾作过其它行业的探索,但终未筑巢。人在世上,一生中能做成一、二件事,足矣!企业亦是如此,惟有把主业做大做强,才能打进市场、赢得市场。

走出民营企业长不大的误区

李进巅以改制为契机,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企业内部体制改革,科室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层和中间环节,形成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取消固定工与临时工、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推行用工合同制;将工资分配与经济效益挂钩,改革分配制度;在公司内部划小核算单位,独立二级法人,使各个工厂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成为生产、经营的中心和微观搞活的中心,集团则成为宏观决策的调控中心……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1993年1月,曙光股份定向募股1500万股,募集资金1500万元。尽管资金数目不大,但在当时,确是雪中送炭,此举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为企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利润1014万元,同比增长60.4%和115.7%,经济效益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股东们还领到了32%的红利。

1996年,曙光参股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合资组建山东诸城市曙光车桥有限责任公司,年底接收已经停产的凤城农机二厂,组建凤城市曙光汽车半轴有限公司;1999年,控股组建山东荣成曙光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同年又以控股方式重组了河南省曙光汽车制动器有限责任公司。不到三年,曙光就成功地控股组建了6个子公司,初步完成了面向全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布局,跃居辽宁省机械行业10强之列。

2000年底,曙光再度为辽宁民营企业首开先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募股上市,募集资金33816万元,使“九五”“双加”改造项目提档加速,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改制为曙光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资本运作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跳出了许多民营企业长不大的成长误区,成为其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随着实力的增长,曙光股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2001年,曙光股份与美国曼哈顿资本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聘请其作为金融与战略顾问。2003年,在美国伊顿公司专家对曙光的技术、设备、产品、实力进行多次苛刻的考察后,双方签署了“伊顿机械锁式差速器在中国独家分销协议”,成为这个世界500强巨头在中国唯一的代理商;同年9月,曙光通过伊顿公司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与伊顿公司签署“10.5差速器壳采购定单和长期供货协议”,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配套体系,跻身于国际汽车零部件主流市场。

2003年底,曙光与世界最大的独立车桥制造商之一的匈牙利拉鲍汽车集团签订《谅解备忘录》,合资生产客车车桥,一个月后再与韩国DYMOS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曙光加快了与世界接轨,参与世界竞争的步伐,也引起了各国同行的关注。

2002年11月,国内汽车行业爆出一条新闻:曙光控股收购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辽宁黄海汽车(集团)。黄海汽车建于建国初期,曾是国内客车企业的排头兵。老国企的体制,沉重的银行债务,改进缓慢的产品结构,终于使黄海领教了市场经济的残酷,2002年6、7两个月停产。2002年8月,辽宁省委、省政府批准了曙光与黄海的合资重组方案。重组后,一系列重大改革,重新焕发了黄海的生机和活力。2003年黄海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客车产品开发88个新车型;完成特殊用户要求50多项次;完成新产品样车试制44台;全年产量比2002年增长45%,各项经济指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为曙光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辽宁省一位领导同志说,“黄海模式”是辽宁工业的一次体制创新,一方面发挥了曙光的机制优势、资金优势,另一方面发挥了黄海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资金积累优势,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它为辽宁汽车工业的联合重组起到了带头作用,对于正处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辽宁工业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奋力向上,造福社会

“创造效益,造福社会”,是曙光始终坚持的企业目标。在不断发展壮大,努力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曙光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特别是为丹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小工厂刚有微利,就为村办小学捐款千元,为4户贫困村民捐款千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曙光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资助也越来越多,从拥军优属、捐资助学、温暖工程、抗洪救灾到环境建设、保护文物及抗击“非典”等等,曙光慷慨解囊。20年来,累计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捐赠款近千万元,救活多家亏损企业,解决数千人的就业问题,特别关注残疾人弱势群体,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仅曙光专用车公司在职残疾人职工就达498人。

20年来,曙光上缴税金达到4亿元,先后被省、市税务机关评为“纳税先进企业”、“AAA级纳税先进单位”、“省级十佳纳税企业”、“辽宁省民营企业先进纳税单位”等;还是中国农业银行多年的“AAA级信用单位”、“辽宁省百家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1年5月,曙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得到了全社会的褒奖。

当我们结束采访的时候,坐落在鸭绿江畔的占地22.86公顷的曙光车桥及零部件工业园已经破土动工。曙光,像正在冉冉升起的太阳,每天都在谱写民营企业发展精彩篇章。

猜你喜欢
车桥曙光汽车
曙光
车桥剪纸: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的相互融合
杨曙光作品
曙光
充电桩行业扭亏曙光初现?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的桥梁动应力计算方法
车桥耦合振动对混凝土早期性能的影响及其损伤机理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