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非洲 马赛人

2005-04-29 00:44颜世璎
当代世界 2005年4期
关键词:茅屋马赛牛粪

颜世璎

马赛人是个游牧民族,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交界地区,人口约50-100万。传说18世纪,哈米特黑人为寻找肥美的草原,赶着牛羊从埃塞俄比亚南下。进入坦桑尼亚的一支部族,则发展成为今日的马赛族。如今,马赛人仍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服饰均以红色为基调,色彩鲜艳。男子手持标枪和盾牌,显得粗犷威武;女子爱美,浑身披挂串珠和项圈。

男子梳长辫,妇女剃光头

马赛人,皮肤呈棕黑色,身材高大,臂力过人,额角宽阔,嘴唇厚实,五官端正。他们与其他民族在梳装打扮和发型上一个不同特点是,男子梳长辫,妇女剃光头。男子的头上留着长发,梳着几十根小辫子;妇女把头剃光,传说有的甚至把头发拔掉。女人们的头上不但没有头发,而且无任何装饰。

在穿着和装饰上,未成年的儿童身上一丝不挂,成年男女有时只在下身兜一块兽皮、草帘或用韧皮纤维制成的叫做"姆布吉"之类的所谓"衣服"。男子喜欢披一块红布,女子喜欢佩戴各种环饰。男子12岁、女子9岁时一律要穿耳洞,即把耳朵穿上若干个洞。女子的耳朵上和颈上挂了许许多多的金属圈、铁罐、皮饰耳环等沉重饰物,重量达半斤之多,而且任其下坠,将耳洞撕裂成一个大长口子,如果挂上装饰物好像长长的肉穗;如果耳上没有饰物,也可以把拉长的耳朵连成一个结。让人看了,的确有些恐怖。

马赛族妇女的腿上和手臂上也戴着许许多多连接不断的铁环和铜环,使他们只有肘和膝盖能自由活动。甚至有的两个宽手镯则深深地箍在肉里,使肌肉都变了形。据说,按照马赛族的习俗,只要丈夫在世,妻子身上的这些饰物绝不允许有一时离身。这样一来,女子便无法洗澡,饰物下面充塞的污垢和尘土也就无法除去。

马赛族女子不戴项链,而是用五光十色的串珠制成二三寸宽、带有各种花纹的扁平项圈套在脖子上由大到小,套了多层,年龄越大,层数越多,颈部几乎全被箍住。除颈部外,妇女的脚上手上也要戴上红、白、蓝、黑相间的装饰。

吃牛羊肉,喝牛血奶

马赛人多数生活在干旱、有沙石灌木的草原上,由于传统习惯和条件,主要从事放牧专养长角牛和羊,也养少量的骆驼和毛驴,过着游牧生活,还保持着不少传统文化,保持着万物有灵的传统信仰,特别是崇尚牧草和牛群。他们很少吃粮食,而是以吃牛羊肉、喝牛羊奶为生。还有饮鲜牛血的习俗。马赛人将生血、鲜奶作为可口饮料,将牛血当作传统的早点,把煮沸过的牛羊奶作为药物给有病的人饮用。

由于受库希特文化的影响,至今马赛人仍然保持着从牛脖颈取血的习惯,多数是血奶拌饮。据说也有直接吸食牛血的。他们取得牛血还有一套讲究和方法:一般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把牛牵到篝火旁边,然后用皮条将牛脖子扎紧,对准显露出的静脉,刺上一箭,接上芦苇或其他管状的东西,鲜红的牛血便从血管喷射而出,几分钟至十来分钟,牛血即流满用牛皮或葫芦之类制作的罐子,足有2斤左右,随即,将罐里的鲜血用箭杆加以搅动,再加入一倍的牛奶,便成粉红色的乳状液体。这时,围坐在旁边的主人们便拿起牛角杯依次痛饮,这就是一顿丰盛的早餐。在一头牛身上抽血的间隔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每抽一次血,可供五六个人饱饮一顿。所以,一个有二三十口人的小部落就得饲养60至80头专门供血的牛。

马赛人食牛羊肉,不是在锅里煮熟后食之,而是用铁钎烤肉,既无食盐,更无调料。除牛羊外,他们几乎不吃其他动物,至今还保持着不食鱼类、禽蛋的戒律。

简陋茅屋,随迁随建

马赛人既无长期居住的固定房屋,也不制备喂养牲畜的饲料,只靠在牧场或草原上放牧。为了追寻水源、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得不四处奔波。住的茅屋临时简陋,是用一些五六米长而柔软易弯的木杆在地上插成椭圆形,再将木杆上端弯成拱形,固定在两端用柱子支撑的横梁上,上面铺一层干草,干草外面抹上用掺有泥土和牛粪合成的泥巴,便成房屋。马赛人的房子不留窗子,入口处用有刺的树枝编制的栅栏遮挡。这种茅屋是圆形的。

茅屋里边用土垫出一块稍高的地方当床,铺上干草或牛羊皮、骆驼皮,就在上边睡眠、休息。房间的旁边有石头堆砌或3块石头而成的灶台,用树枝编成的碗架。碗架前边放几块大小不等的石头,这就是马赛人用的桌子和凳子。墙上挂着一排排葫芦和用牛羊皮做成的袋子及各种器皿,以便放牛羊奶和牛血等。 茅草屋盖起来,暂住在这里放牧,当牛羊群将附近的绿草吃完以后,他们便向别处转移。迁移时,只带上牛羊皮和一些简单的用具。至于茅屋,就弃而不管了。到了新的牧区再重建茅屋。

此外,如果马赛族部落不搬迁,只是赶着牛羊群到较远的地方去进行短期放牧,他们连简单的茅屋也不搭,到了晚上,点燃起篝火,将牛集中在篝火的周围,把羊群赶到牛群的中间,以防猛兽的袭击。马赛人也很聪明,他们在羊群的中间铺上牛皮或骆驼皮,以草地作床,以蓝天当被,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地进入梦乡。成千上万的马赛人就这样生活着,度过了几个世纪。

牛羊作交易,订婚当聘礼

马赛人万物有灵的传统信仰,特别是崇尚牧草和牛群。牛羊是马赛人的命根子,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除了食肉喝血外,还有不少用途;用牛羊作为交换媒介,相互换取各自所需的物品;用牛羊作聘礼,男孩成人订婚时,要根据姑娘长相的好差,交一定数量的牛羊;用牛羊作贡品和祭品,祭祀神灵和祖先,要杀牛宰羊祭鬼神;用牛羊皮作铺盖,马赛人的茅屋里,无被无褥,牛羊皮铺在地上作褥子,盖在身上作被用;还用牛羊皮当"衣服",作下身的挡布和各种家庭用具;用牛羊角做乐器、葫芦器皿的底座和角雕;用牛蹄子做烟盒和油脂容器等。

马赛人没有固定的好房屋,没有家具,没有好衣服,只有大群的牛羊。因此,牛羊的多寡成了衡量他们贫富的唯一标志。牛羊越多的人,说明他们勤劳、能干,越受到大家的尊重。但是马赛人从来不夸耀自己有多少牛羊。要是有人想数一数他们的牛羊,或者指着他们的牛犊和羊羔,就会引起他们的勃然大怒,轻则骂你几句,重则还得揍你一顿。因为,在马赛人看来,牛羊不可以数,他们认为数一数或指一指他们的牛羊,就会使牧畜中邪死亡,给他们带来不幸和灾难。因此,到马赛人群中去,必须注意遵守他们的风俗和族规。

讲究卫生,牛粪洗手

在游牧生活和艰苦的环境中,马赛人也注意讲卫生。来了客人,有时用沙子将手搓搓,再拍打拍打。招待用餐,用湿的或干的牛粪洗手,有人亲眼看到马赛人跑到牛栏抓起一大把还冒着热气的牛粪,反复用两手上下搓着,拍一拍,再抖搂抖搂,就算洗好。马赛人为什么用牛粪洗手昵?一说是居住在那沙土遍地、灌木丛生、自生自灭的荒草原上,非常干旱,求水不得;一说是因为马赛人认为牛是神灵赐予他们的神圣动物,牛身上的一切都是最洁净的,因而,在缺水的情况下用牛粪洗手,也就不足为怪了。外国人如果到了马赛人中间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惊奇,更不要产生恶感。而要入乡随俗。据说,有的外国人到了该地区作调查研究,在马赛人的盛情款待下,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确有“放下架子”,深入族区,入乡随俗,同饮牛羊奶,同食牛羊肉者。

高跷迎客,讲究的礼仪

马赛族热情好客。每当宾客临门,总要全家、甚至全村出动迎接。 尤其有趣的是,当他们认为是重要客人到来时,各家的男主人会不约而同地踩着高跷到村口欢迎。在离开家门之前,他们先要洗礼净身,在无水之处,就用沙搓脸代替,然后在上身披一块很大的方形白布作为衣袍。当一切准备好后,便踩着高跷去迎接客人。据说,踩着高跷迎客,是马赛人最隆重的礼仪。在马赛人看来,他们的脚未沾地面,全身洁净,表明他们对待客人的心地晶莹透亮。马赛人的高跷不同于中国的高跷,是用两根又细又长的木棍,木棍下半部横绑着一根小棍作为脚踏部位。为了健身,平时总是开展高跷竞赛活动。由于这种活动很受欢迎,加之踩高跷难以掌握平衡,因此,人们从小就开始练习。每逢村里有什么喜庆之事,便踩着高跷庆贺、或快跑比赛,或表演各种高难动作。这时的表演者喜笑颜开,浑身冒汗,围观者前呼后拥,笑声朗朗,十分热闹。

马赛人性格豪爽、好客。除了按照传统的习惯在茅屋内款待外,在野外、路旁,见了外国人,也不分国别人种,是否去其家作客,都彬彬有礼,热情相待。客人的车子如果在公路上从马赛人旁边驰过,无论男女便立即停步,让客人的车子先开过。客人下汽车和他们攀谈,马赛男子,手持长矛、盾牌,身携奶葫芦直立在客人旁边,十分礼貌。但是如果要与他们合影留念,你必须付给一定的钱。付钱的多少因年龄而异,与大人合影一般付得少些,与男女小孩合影,付得多些。只要付给一次钱,客人与他们合影多少照片都可以。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

猜你喜欢
茅屋马赛牛粪
茅屋
茅屋天籁
马赛: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石牛粪金
丢失的牛粪
屎壳郎大战牛粪
野保糗事之捡牛粪
茅屋
茅屋
中国特色的“山马赛”,你到底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