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福
在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座标志性建筑。这建筑挺拔高耸几近云端,即便乘车在几公里外的高速公路上远眺,也会让你长久瞩望,让你陷入猜测和联想。说起来,这建筑既普通又不多见。当你乘车在公路上疾驶,它和群山、田野、河流在一样的游动,忽而如巍巍宝塔屹立山巅,忽而如擎天柱矗立两山之间。虽然从其造型人们一望而知这是一座烟囱,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座符合环保标准的烟囱,顶端冒出的烟雾所以淡若白云,远非那么—卜分地浓烈清晰,是因为经过了99%的除尘;所以设计240米的高程,是让剩余的烟尘能够飘动于几百米的高空,弥散于几十公里以外,如此也就几乎没有多少大气污染了。
这个高度的烟囱在辽南只有三座。说它不多见,并不算夸张吧?
然而,当你走近这大烟囱时,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觉了,尽管它比比邻的墩台山高出近一倍,或许是最早进入视野,也或许是对烟囱的结构功能都比较熟悉的缘故,总之初来电厂的人留在烟囱上的注意力都是短暂的,更多的目光则是在探求这大烟囱下面的主厂房——那里蕴藏着火力发电的所有奥秘。
说的好像多了,其实浏览这标题,明眼人立刻就明白了,原来这是在介绍华能营口电厂。这似乎就有了“大喘气”的味道。其实不然。这不但是想让好多不了解内情的朋友知晓发电厂大烟囱的功能,还想让大家知道这日夜不息,常年累月冒出的白烟是电厂安全发电的表证,是全厂员工在辛勤劳动的表证,是电厂在持续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电力并创造着巨大社会财富的表证。内行人只要看到电厂的烟囱在排烟,就会断定机组在稳定地运行发电;倘若看到的烟云依稀清白,就会断定机组除尘良好,完全符合环保标准。当然,明眼人亦可从中略窥电厂生产管理水平之一斑。
在华能营口电厂,员工们已经养成了这样一种下意识——从沈阳方向外出归来,临近鲅鱼圈,随着内心暗喜“到家了”,目光很自然地便扫描西北面的山脉,找寻群山后面的大烟囱。随后,遥望那白云般袅袅上升又渐渐飘散的烟雾,那心底立刻就会涌动出一种轻松、一种泰然、一种愉悦,一种感奋。
哦,电厂,华能员工和你心心相印,息息相关。
当然,作为华能人,我们也深知社会各层各界、各行各业对电厂的关爱,在平时的接触、交往中,领导、媒体、亲属、朋友,方方面面关于电厂的言谈话语让我们感慨良多。是的,很多人都知道这家国有大型控股企业,也都很关心它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实在说,对它十分熟悉的并不是很多。因为人们多是带着陌生和探询的表情、目光和口吻来交谈电厂。当然这也不奇怪,人类对电的认识相信最早是来自于闪电,这概念本身就充满着不可思议甚至是恐惧;人类进入近代以后,电虽然逐渐来到我们身边,并且已经成了我们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宝贝,但它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属性和动辄冒出火花威胁生命的怪脾气,至今仍让人充满了神奇和担忧。在这层古老神秘面纱的笼罩下,又加之计划经济年代的封闭和电力自然垄断属性等诸多原因,时至今日,电厂在人们的视野里和思维中大多仍然是感性的或者说是朦胧的。
好,那么今天咱们就聊聊电这个“怪物”,看看电厂是如何生产这个“怪物”的,看看华能营口电厂员工为此而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吧。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
电,通常从安全和作用意义区分,有强电和弱电之分。通常论,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V,大于则为强电,小于则为弱电。作用上,高度概括地说,电有两个作用:提供能量(能量的转换和取得)的,是为强电。传递信息(以不同频率传输、放大和运算信号)的,是为弱电。严格地说,这两种区分方式都只是一个大概的区别,至今科技界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其概念也是相对模糊的。
电的所谓交流和直流是由其特性决定的。这就涉及到了电的本质。电的本质是物质带电——电荷的存在。这里,只有电荷而不流动的称之为静电,如摩擦生电、空气中绝缘体的相对移动等都产生静电。而与静电相对的是流动的电。理论上讲,是“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的移动。”即“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直流电是指电荷在导体内单方向的连续电流。交流电是指电荷在导体内电流以某一规律往返双向移动的电流。如室内外的电灯、路灯、霓虹灯和较大功率的动力源一般都是强电,也是交流电。而手电筒、半导体等的电源则是直流电,也是弱电。而电视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都是把交流的强电变压转换为直流弱电来使用的。通常强电多是交流的,弱电则多是直流的,这是由其物理特性决定的。当然,有时人们也是从方便实用的角度,从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性能的大小而选择采用强电还是弱电。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进一步降低交流电在线路输送中的损耗,术语叫线损率(也就是电量的损耗),目前已经开始采用五十万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了,例如我国三峡至广东的输电线路就是这样的,但其终端仍然需要变电降压将直流再变为交流。
显然,电力的概念是指强电。这就说到了发电厂。到目前为止,人类电力生产主要是①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②水电、③核电、④风力和潮汐发电等,其中水利、风力、潮汐发电都是能源型转换的。这里,就发电而言,相互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动力系统的不同,或者说是一次能源的性质和转换方式不同。比如火力发电,是凭借锅炉产生的额定参数的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组做功发电。而水利发电则是利用水的落差在冲击水轮机的过程中将势能转换成了动能,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人类发展到目前应用最多最广的还是火力发电。这是因为①、其它发电都带有很强的客观限制和技术制约。比如水利发电,有严格的地理条件限制。核电既有铀等核原料的限制,还有尖端的核技术问题。至于风力和潮汐发电也存在类似的难题,并且容量很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②迄今为止,人类认定把煤炭由一次能源转换为二次能源的最好方式就是发电。大家都知道,煤炭能够燃烧产生热量,因而就有了多少年的民炊和锅炉取暖等大量的常见的直接燃烧的一次能源利用。这是非常原始非常落后的,既浪费资源,又严重污染环境。尤其我们北方的冬季,无数小烟囱喷出无数条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长龙,那情景,实在是“爱你没商量”。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发现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流程把“煤”这个一次能源转换为“电力”这个二次能源在资源的充分利用上会更加经济、科学、合理、环保,于是就有了大量的火力发电。据统计,全世界占有发电容量最大的仍然是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其中发达国家燃煤发电的利用率很高,而我国与之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我国,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虽然已经占了全部总电量的80%,但从煤炭作为能源的转换利用比例看,还是比较低的。这也就是说,直到目前我国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煤炭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利用形成为二次能源,仍在污染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这部分给人的感觉好像在“卖弄”学问。噢,千万莫误会。笔者原本就不是行家里手,本意只是想表述清楚
电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从而使人们能更清楚地了解电力生产的特性,了解作为电力人的优秀代表之一——我们华能电力人为之而俯首勤劳奉献,甘愿默默无闻的高尚境界。
回顾历史,华能营口电厂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为了缓解和逐步解决辽南地区长期大幅度缺电的被动局面,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当时的东北电业管理局决定在辽南网域的两个端点——沈阳、大连之间兴建一座具有电网网架骨干支撑作用的新电厂。中间几起几落,总算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终于在1990年(即归属华能的两年之后)开工上马了。
时至今日,许多现已离退休的老领导和老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只要忆起当年,无不为之动容。是呵,遥想当年,专家们在地图上几经研讨,而后一路风尘穿过鲅鱼圈的海星村,来到紧邻营口新港东北侧的这片海域旁,站在墩台山下那个叫韭菜坨子的小孤岛上,面向辽阔大海,面临习习海风,脑海中很自然地便勾勒出了这儿未来的景象:移山填海,厂房矗立,烟囱的清烟日夜不息,铁塔上的高压线悄无声息地向外输送着强大的电流……
噢,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那时,人们只是预料到了将来这新建电厂当属高参数、大容量,那是确定无疑了。但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会是相对热效率更高、煤耗更低的3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为我国首批引进前苏联设备。然而又有谁可曾想到,一期工程投产仅仅八年,而今已经国务院批准的该厂二期工程已是两台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了。超超临界啊!过去都没这概念。而且仍然还是为我国首次采用,机组运行参数更高,性能更加先进,热效率更高,发电煤耗(主要单位成本)更低。可以想象,三年之后,当二期两台机组全部投产时,该厂的装机容量将达184万千瓦(也就是满负荷运行的小时发电量为184万度),将会成为东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华能营口电厂一期工程可谓历尽艰辛,这意思并非说它比社会的其他行业有多么艰难困苦,而是和同行业相比。该项工程筹建历时八载,亲历者戏称为“八年抗战”。开工第二年又碰上前苏联解体——设备供货方一夜之间由一个老子变成了若干个儿子: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和各自所属的生产厂家,一时间谈判、监造、催货成了工程的当务之急!如此一来,设备的制造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当时国内基建原材料大幅上涨和其它诸因素,工程时急时缓。急时萝卜快了不洗泥,缓时成天等米下锅。那情景,让人哭笑不得,干着急!
终于在人们的焦急渴盼中,在1996年冬季那个寒冷的日子里,实现了“双投”——两台机组投产了!
设备制造和安装质量不佳,最严重时一年两次机组全停,全厂停产,倒送电。当时一次倒送电的费用为70~100余万元不等。这数字听来令人咂舌吧?还有机组重新启动呢!机组一次冷态启动需耗费#0柴油80吨左右,即使热态和温态启动,也得消耗30~50吨。每当机组解列,像快怏病人一样静静躺在那儿,许多员工就心疼地说:完了,一辆奥迪又没了!那意思是说,一次冷态启动耗掉的油钱和一辆奥迪车差不多。你想,一年来它个十次八次的,得烧掉多少钱?至于耽误发电的间接经济损失那就无法逐一细述了。
面对这十分被动的局面,全厂员工积极响应华能公司领导关于设备治理“一年稳定,二年完善,三年达标,四年创一流”的号召,开始了设备的全面整治。
从1997~2001年,全厂员工为设备治理付出了大量的辛劳、智慧和汗水,因此也正是在此期间的2000年全厂通过了设备治理达标验收,使机组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重新更换安装了美国西屋公司的现代自动化系统,史称“DCS”改造。从而使机组的自动控制达到了现代先进水平,极大提高了机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全厂由此走向了一个长期持续的稳定发展期。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每一位曾经为人民、为社会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
让我们通过几个优秀集体和先进代表人物,再次展现一下华能营口电厂员工的风采吧。
——于海志,胖乎乎黑黪黪的,中等身材,憨厚,壮实。然而,只要上了现场,看见仪表、开关柜、端子箱,这位热控专工的眼睛立刻就亮了,那眼神胜过聚焦的高倍镜头,透出一种罕有的精明。他这情形很像运动员,上了赛场就进入亢奋状态,只不过运动形式不同,表露方式不同,如此而已。不信吗?请看数字。1997年他多出勤100多天,其中多一半是夜间值班第二天又白天连轴转,几乎现场热控系统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于海志的身影。可见,这是一种难得的热爱和执著。
那时两台机组曾多次因6.9米仪表电源消失而跳机,于海志经多次研究,设计并组织安装了用于低值动作保护的变送器电源,终于解决了生产上的一大难题。
当时#1机多次因汽泵误动而导致机组解列。于海志经过多次研究,冒着风险毅然采用了工控机对原控制回路的改造,从软件设计到硬件选型,从采用指令性语言到编制程序他都是亲自动手,终于用最快的速度,理想的效果,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设备稳定了,他的脸上立刻也就有了满意的笑容。
那一年,究竟处理了多少次缺陷,解决了多少技术难题,于海志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成天就是忙”。当时他面对采访,憨直的笑颜带着些许的腼腆。都说聪明人过目不忘,看来他于海志在荣誉面前显然是谈不上聪明了。
那一年他又当上了厂劳模。参加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当厂劳模就有十来次,至于这是多少次他自己也记不全了,不过营口市劳模和东电系统劳模他还是记忆犹新的。
在华能营口电厂,像于海志这样的先进人物还是不乏其人的。如今他已是检修部副主任了,那就说说他所在的检修部锅炉检修班吧。
——炉检班,管辖的设备包括:全厂锅炉部分、化学制水的全部管道系统累计长度达20多千米,光是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就多达2850个。此外还有长24千米的水源地供水管线,长6.8公里的除灰管线。而这还不是主要部分,主要部分是锅炉本体。说到锅炉本体那就复杂了,从炉膛到预热器、过热器、省煤器到水冷壁、除尘器,从锅炉底部的0米到64米的炉顶。这么说吧,那炉膛的高度就足有8层楼!炉膛四周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数千根钢管,管子里面完全是纯净水。喷燃器将煤粉吹进炉膛燃烧,1400多℃的高温将管道里的水加热成蒸汽,而后进入汽轮机做功。这种蒸汽是温度高达545~C的过热蒸汽,俗称“干蒸汽”。若问这干蒸汽是什么样子?对不起,没见过。因为它一旦泄漏就意味着重大事故的发生。早些年据看见过这种干蒸汽的前辈讲,它是烤蓝色的,旺火苗一样,威力极大。
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主力班组,全班一共才12人。哎,千万可别小看了,这帮小子个个都是多面手。他们不但熟知设备及其流程,还熟练掌握了管工、焊接、钳工等技术,具备处理所辖设备任何部位缺陷的能力。容易吗?
然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高度责任心!这些
年来,他们处理了数以万计的设备缺陷,进行了110多项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累计节约资金400余万元,创效益上千万元;修旧利废700余项,累计节省资金500多万元。看看这些数字吧,哪个不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是,这些事儿说起来太多了,陷于篇幅,咱们还是“捞干”的吧。
说炉检班,不能不提班长傅德贵,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拧成一股绳,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出色完成了他们的本职工作。锅炉系统最糟心的是炉膛爆管,虽然很少发生,可一旦发生就必须得停炉抢修。每次抢修傅德贵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带领工友钻进灼热的炉膛里,在狭窄的管路间,顶着雾蒙蒙的灰尘,检查漏点、割管、打坡口、焊接,一忙就是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疑问怎么没描述他们身上的汗水?其实在70℃左右的高韫里,汗水很快就蒸发了。待到钻出炉膛,在现场近30℃的环境里,那感觉仍然是无比的清凉和清凉带来的惬意!
傅德贵,在家排行老五,人们也就都亲切地称他“老五”。他的弟弟老六——傅德宝也在这个班,可老五从不照顾老六。如果说照顾,那只能是脏活、累活让老六跟着往上冲。有人曾问老六委屈不?老六诙谐地说:谁让咱是亲哥儿们啦,没办法!是啊,自古打仗亲兄弟……,那还说啥哟!
这样的班长,这样的员工,能不打胜仗么?炉检班,曾六次荣获厂优秀班组称号,其中两次荣获华能公司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傅德贵本人曾五次戴上厂劳模的光荣花,其中两次荣获华能公司劳动模范。
——燃料部——电厂生产的重要辅助系统,其任务是储煤和向锅炉制粉系统输煤,输煤量每天大约5千吨左右,一年大约160~180万吨。过去有人把火力发电形容为煤老虎,那就是他们把煤送到了“老虎”的嘴里。这么看,这工作不简单哪?岂不知,在电厂这是难得有谁愿意干的活儿。请看,长长的输煤廊道,皮带溜子载着原煤在不停地向上输送,昏暗的灯光下,煤灰飞舞。员工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皮带,保证上煤的安全及时,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环境比较恶劣,即使除尘器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工人的衣服是上下班从里到外要全部更换的。细想,世上凡是和煤沾边儿的,哪有干净活儿?煤化验算很不错了,可与其它化验比还是差不少。然而,常年工作在燃料部的员工很少有谁因为脏和累而叫屈叫苦,始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投产至今上煤1000多万吨,安全无事故。
一个人常年坚持做好本职工作,那已经不容易了。一个集体呢?说难能可贵恐怕不为过吧?
现在该介绍一下运行系统了。
——运行部——电厂发电的“龙头老大”。他们是全厂发电的主体,是核心。打个最简单的比方,运行员工就像汽车司机,如果可以把庞大的汽轮发电机组比作汽车的话。
火电厂发电的生产工艺流程是这样的:
煤炭经磨煤机研磨成细细的面粉→状将煤粉用热风压送人锅炉在炉膛内燃烧并产生1400多℃的高温(炉膛不同位置有温度差异)→将炉膛管壁内经软化处理(PH值符合规定参数)的纯净水加热为545℃的过热蒸汽并产生25兆帕的高压→介质(即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强烈冲击叶片旋转,同时带动自身长20近米、重达70余吨的大轴转动,达到3000转/分的转速,汽轮机同时带动发电机转子(长9.91米、重48.3吨)做功,产生电力,升压为22万伏出线上网。
交流电的特性是不能储存,必须产供销一次完成,因此就有了社会公用的区域性电网和电网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来平衡协调和指挥控制电力生产每个时段的电量。是否可以这么形容?如果说电厂是电力生产商,供电公司是电力经销商,那么电网调度中心就是联结生产和经销环节的核心纽带。而且从技术上看事情并不止于此,如果发电和用电两个端点不平衡,小则造成电力质量下降,严重的会造成电网瓦解,导致区域大面积停电的重大恶性事故。历史上美国芝加哥和加州大面积停电的恶性事故就是典型例子,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因此,安全是电力生产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就电厂而言,机组如有设备隐患或者运行人员操作不当,都会造成事故。轻则打闸停机,重则锅炉爆炸或汽轮发电机飞车,造成重大恶性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恶性设备事故。在世界历史上,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见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岗位有多么的重要!他们既是全社会的光明使者,担负着造福社会的重大使命,还必须确保机组安全和人身安全。
然而,光是做到这些还不行,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因此还必须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机组的经济稳定运行。具体说就是要严格监控调整好机组的运行参数,开动脑筋节电(厂用部分)、节水、节油,也就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最近,经国家电监会批准,东北电力市场已经开始了竞价上网,简单说,就是谁报出的电价低,电网就要谁的电,电价高的就发不出去,那样也就只剩下望洋兴叹的份儿了。
通过上述介绍可想而知,电厂对运行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如今的现代化运行操作全部用电腦,运行人员在技术上必须达到全能值班员水平,即通晓熟练机、炉、电各专业,满足自动化控制的专业技术需求。经过多年的培养锻炼,运行员工个个都是过得硬的。投产八年,累计发电270多亿度,每度电都是在他们的悉心操作下完成的,都浸润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朋友,当您在单位或家里,在享受着电带来的诸多便利时,您可曾想到过电厂员工的辛苦吗?相信,您今后一定会想到的。
如果有朋友想问,八年中华能营口电厂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那只能道声对不起了。据说上市公司都不允许随意透露这方面的数字。这么说吧,这些年该厂光纳税就接近10亿元,早就是营口地区的纳税大户了。至于获得省、市和华能系统的各种荣誉称号,应当说那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吧。
1799年,根据化学电现象,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后人把电压命名为“伏特”就是为了纪念他)发明了电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由磁而产生电并制造出第一台简易发电机。1866年,德国发明家维尔纳.西门子根据法拉第的发现制造出世界第一台实用发电机。如果从1866年算起至今尚不足140年的历史,即便从1799年算起也才刚过200年,然而这期间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却已跨越了古代数千年的历史空间。尤其近半个世纪,科技发展的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描绘恐怕是不为过的。甚至有些二十年前根本都没想到的科技产品,如今早已成了现实。即以电厂的自动控制系统为例,过去的几年、十几年的更新速度已经为今天的“一年”所取代。一年一更新啊,多么的惊人!
可见在如今这现代社会里,若想享受生活,首先必须创造财富、创造生活。而创造生活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得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否则就会落伍。任何观望、等待和唉叹都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
努力吧,青年朋友们!未来永远属于新的一代!
辽阔的渤海湾,海水在不停地涌动,潮涨潮落,不分冬夏。
座落在海边的华能营口电厂,轰鸣的机组飞速旋转,不分白天和夜晚。华能的员工就是在这里,成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忙碌着,为的是国家的经济建设,为的是全社会的光明,为了人民生活的幸福和欢乐。
古老的墩台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注视着电厂,像是在微微颔首,赞叹着华能人的功业;像是了却了久远的寂寞,有了深长的笑意。
(责任编辑/刘亚丽lyl@liaohe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