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肇衡
积极的血糖控制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措施。在肾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不仅可使增高的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至正常,而且还可使轻度增高的微量白蛋白尿逆转至正常范围,阻止部分早期肾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即使在临床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严格的血糖控制也有利于减慢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始因。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证实,高血糖组发生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增加4倍。长期良好地控制高血糖,可阻止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合理选择降糖药的主要依据
如何合理选择降糖药主要依据以下几点综合评估:①糖代谢控制状况,即是否能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②是否已有微量白蛋白尿和肾功能障碍及其程度;③所选降糖药物是否通过肾脏排泄及其半衰期长短。
目前市场上降糖药品种很多,仅口服降糖药就有5~6大类,各类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和经肾脏或肠管排泄的比率不一。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口服降糖药以磺脲类最多,其中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的药物半衰期为6~12小时,主要经肾脏排泄。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美脲药物半衰期短,但也是以肾排泄为主。只有格列喹酮(糖适平)95%经胆管排泄,仅5%经肾脏排泄。其他促胰岛素分泌药物中,瑞格列奈(诺和龙)92%经胆管排泄,那格列奈(唐力)则主要经肾脏排泄,两者的半衰期均较短。
在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几类药物中,双胍类(二甲双胍、格华止)主要经肾脏排泄,该药本身没有肾毒性,但如果肾功能不全,影响药物排泄,就会在体内蓄积,产生乳酸性酸中毒等毒性反应,血肌酐达到1.5毫克/分升(133微摩尔/升)以上禁用该药。格列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64%需经肾脏排泄。阿卡波糖类(拜唐苹、倍欣)主要在肠道起作用,仅5%经肾脏排泄。
通过肾脏排泄越多或半衰期越长,药物越容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副作用和低血糖。
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降糖药
在早期阶段,对肾脏的影响主要是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高滤过,此时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还在正常范围,肾功能也在正常范围(血肌酐正常,肾小球滤过率无下降)。上述各类降糖药都可以选用,有效控制血糖,阻止高血糖对肾脏的损害为此期的关键。当然降压、降血脂、抗凝等治疗也是保护肾功能的治疗要点。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有微量白蛋白尿,即提示已经并发有早期糖尿病肾病。此期如能严格控制血糖,肾脏病变尚可部分恢复。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一般肾功能还在正常范围,前述各类口服降糖药仍然可以使用。坚持有效降糖、降压治疗,密切监测尿白蛋白排泄量和血肌酐水平,以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速度。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超过300毫克/24小时或尿蛋白多于500毫克/24小时,称为大量蛋白尿期,也称糖尿病临床肾病期,在这个阶段肾小球硬化很难逆转,肾功能减退的速率加快,3~5年内进入肾功能不全阶段。在糖尿病肾病期,对于肾功能尚在正常范围的患者,慎用主要经肾排泄的降糖药,双胍类最好不用。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肾脏排泄药物,以免蓄积中毒。对于没有条件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口服降糖药可选用糖适平、诺和龙、拜唐苹等治疗较为安全。
糖适平的特点是口服吸收快,2~3小时血中浓度可达高峰,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95%经胆管从肠道排出,仅5%从肾脏排泄,是磺脲类药中对肾脏功能影响最小的药物。
诺和龙的特点是口服1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血浆半衰期1小时,主要经胆汁排泄,仅8%经肾脏排泄,对肾脏影响小。
拜唐苹属阿卡波糖类降糖药,是进餐时嚼服,覆盖在小肠粘膜表面,通过抑制某些消化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该药很少被吸收,不引起血肌酐升高,对肾功能影响也不大。
肾功能不全阶段:如果糖尿病肾病发展到肾功能不全阶段,应该选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口服药物的选择要慎重,在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即使是少量经肾排泄的药物也要小心使用。中度到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而且尽量选择短效胰岛素,因为胰岛素30%~40%在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清除减慢,使血循环中胰岛素的半衰期延长,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总之,糖尿病肾病在肾功能不全发生以前,口服降糖药尚可应用,慎用双胍类药物,防止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少选主要需经肾脏排泄和半衰期长的药物。在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其他口服降糖药应停用,但仍可口服糖适平、诺和龙。当完全进入肾功能不全阶段,特别是中后期时,应该停用所有的口服降血糖药,仅使用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