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皮
全流通已经由中国股市最大的利空变成了最大的利好。
如果说2004年是“国九条”的落实年,那么2005年必定是“国九条”的见效年。
3月的最后一天,上证指数盘中创出五年来的新低1162点,半个月中,我没有对惨烈的下跌行情说一个字,因为知道证监会正在抓紧研究落实温总理的意见。果不其然,消息在随后的星期五进场,沪深两市出现飙升行情,尽管传言在周末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星期一大盘表现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
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是一个治本的问题、长远的问题,中国的投资者眼前的惊恐又该如何化解,证券行业券商的亏空又该如何弥补,却是一个现实问题。
尽管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全流通已经由中国股市最大的利空变成了最大的利好,但是现实却是指数闻风而跌。非流通股30年不流通的消息可靠不可靠是一个问题,但是由消息而引发的指数变动方向是另一个问题。如果这是个谣言,那么也是一个抓住了人心的谣言。
积极主张全流通的华生认为不可能。因为国资委在全流通上连稍微的补偿都不愿让步,怎么可能接受优先股的方案呢?除非偷换优先股的概念,既参与分红又参与管理,既不承担责任又牢牢把握控股权。
积极不主张现在搞全流通的我也认为不可能。和华生的认识一样的是,优先股的方案是一个好方案;和华生的认识不一样的是,优先股在中国国情之下可能会变性。
事实上,30年不流通的美丽谣言没有被官方证实,但是全流通试点原则即将公布却开始在市场流传,更有朋友拍着胸脯告诉我,星期五的暴涨就是因为在讨论全流通试点,千真万确。
2001年开始全流通讨论时,我曾赞同“新股新办法,老股老办法”,现在看来,在IPO依然是中国股市管理层最为关注的历史时期,这种看法是幼稚的。
试点不是不可能。但必须明确的是,试点就是试点,不可能推而广之,其实早在2000年的中国嘉陵和黔轮胎两家上市公司身上已经有过实践,结果是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