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龙潭寺

2005-04-29 00:44何大治
青年作家 2005年5期
关键词:大庙龙潭客家人

何大治

成都东门外客家人聚居地有著名的东山五场,龙潭寺镇是五场中惟一的市区场镇,离市区也最近。

这里就是我的故乡,曾经生活过42年之久的故乡。你要说那里也并不算怎么美,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许多高楼大厦,然而自我懂事到现在却一直让我热爱以至于梦回萦绕,时时牵挂。听说那里修三环路了,我借故回去看一看,又改造牛龙公路了,还是八车道、宽绿化带的高等公路,我又时常回去看看,可以说从小到大到老都很关心我家乡的建设。

你要说那里不算太美,也可以说是错了,你听那些村社的地名就知道,比如桂花林、丛树、清水、秀水等等,那是多么清秀、多么水灵的名称,当然还有一些村社名字却是相当文化的,如石马、向龙、同仁、同乐之类。因而那里应该是美的,那是川西坝子的浅丘地带,雨水丰沛、物产繁多、气候宜人。读中学时,我的一位物理老师告诉我们,龙潭寺的海椒世界有名,那时第一次知道我的家乡有那么了不起,第一次为家乡感动、骄傲、自豪。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龙潭寺的场镇是很美的,那不太宽的街道东西一条笔直,还有若干的小巷与主干连接在一起,似乎有点像百足之虫,每个口子都设有栅子以防盗、防匪,自然也少不了防火的设施。中街戏台子对着的丁字路口向南是很大的菜市坝,再向南就是我的母校成都市三十八中。据说当时金牛区所辖场镇中,龙潭寺是最大也是最热闹的地方,每逢赶场时,街上、市坝上那是人山人海。如果骑在大人的马马肩上,看到的光是人头攒动,草帽毗连,真的是人挤人,车撞车。推鸡公车的,担箩筐的,还有肩上扛着一根小竹棍,竹棍尖上挂着一个精制的小风谷车,有的则是一个小犁头,就像儿童玩具一样好玩,那是修风车的、打犁头的。时不时也有不小心没有牵稳大人的衣角走掉的小孩子哭喊着找阿娘、阿婆的。由于逢场天太挤,有不小心撞着人家的摊子而小扯一下口角,其实一会儿也就算了。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淳朴的乡下人,他们有着更地道的客家人的习性,为人谦让、讲礼,互助、友爱。

龙潭上街从前叫文昌街,是过去进城的必经之地,客店、理发店、茶铺鳞次栉比,居民多数是穷户人家,过往客商也还不少,虽然多是小商小贩,仍然是鸡鸣掌灯,子夜未熄,那是很热闹的。我小时候还看见过外来的瞎艺人卖唱于此。中街和下街显得比较阔气,有钱人多居于此。过去是老式的石板街面和退一柱的宽大街沿,下雨时跑完一条街也不会打湿衣服。

龙潭寺最重要的是客家风格的古建筑群。中街丁字路口有坐北面南的很高大的戏台子,后来变为龙潭寺最热闹的双层大茶铺、商店,中街街口有南华宫,又叫华南馆,下街有江西馆、奎星楼,紧临奎星楼还有著名的东山四大寺的首寺龙潭古寺,相传建于唐代,后毁于兵燹,历代每有重建。只可惜除大庙而外,大多数建筑早已不见遗址,好像上街向南某处还有龙门,只是现在知道的人已不多了。现在戏台子和一个雕楼还存在,已非昔日面目,有些建筑我小时候还见过,现在脑子里依稀仿佛还有影子,呈大弧度的风火墙和高大的殿宇,那是典型的客家人建筑风格。近年龙潭寺庙又恢复了香火,清清钟声与袅袅香烟增添和丰富了当地和附近人们的生活。说起这龙潭寺的景致还要带上一笔,当地人称大庙的龙潭古寺,一条小溪三面环绕淌过,大庙坝子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有不少几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惜乎这些增添庙宇气象的古树现已荡然无存。庙侧有太子墩,墩上一株大树,伟岸立于潭边,算得上是龙潭镇上标志性树木,是大庙惟一幸运的古木,老人们说龙潭原是三国时蜀国的御苑,刘蝉曾经在潭中游泳,故名龙潭。据说不管怎样天干,潭水不会枯竭,成都四周除李白、杜甫吟咏过的地方外,可能要算龙潭美景了。

割不断的情怀,还有更重要的一层,那里的人说广东话——客家话。这是我的母语,就是现今中国汉语中最古老而又最雅致且来得最远的语言。我小的时候,那些从外地来的人或母亲带我进城时,人们称我们为土广东,我是从心里就不服的,老要给人家更正:“那叫客家话。”其实研究起来,好得这土广东,才得以保留许多古代中原汉语言的词汇和音韵,好在我现在不给人家争这些了。管他蔑称尊称,总之我和妻子早就有约在先,不管我们将来到哪里,我们都说自己的话。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祖训: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现在从这里进城也不算太难了,这里是成渝铁路第一站,达成铁路也从这里经过;三环路、牛龙公路相继开通,不久恐怕就连“进城”这个词语或概念都不复存在,因为这里已经就是城里头了。

虽然不是说因为这里美,或者因情感关系就要记上一篇,重要的是时下讲开发、讲炒作,有些无根无蒂的地方都在造些新古董、推些人工假自然以炒卖生财,而龙潭寺这个地方生根根发撮撮就有开发的资源。单从这文化二字来说,这里就有三种之多,那就是三国文化、佛教文化和客家文化。

猜你喜欢
大庙龙潭客家人
化身“送药员”,寒冬暖人心
客家人
龙潭画影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九龙潭的龙
大庙
多向土工格栅在龙潭水库裂缝处理中的应用
行酒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观七曲山大庙百尺楼锦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