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永
“干这种龌龊的事,简直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2004年7月15日早上7时30分,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开进北京某区工程交易中心。
“老规矩,进了开标室,咱们就谁也不认识谁了!”在车里,贾利刚一边分发标书,一边叮嘱三位同事。标书用牛皮纸袋子封装,上面分别写着四家公司的名字。
“知道了!”同事们显然对此心知肚明。
9时整,××住宅小区工程监理项目开标仪式准时开始。招标公司、建设单位代表、市场管理人员严肃地坐在一边,四家投标单位的“代表”——贾利刚和他的三名同事坐在对面。
主持人庄严地打开密封的标书,检查单位印章是否清晰,手续是否齐全,然后把正本交给唱标人。
“开始唱标。”主持人示意。
“我公司接到贵单位招标文件后,经领导研究决定,现以报价34万元监理费,费率1.7%承接该工程。”贾利刚声音宏亮地宣读标书。现在,他的身份是A监理公司经理。
市场管理人员准确地把他的话录入计算机。
“我公司接到你单位招标文件后,经领导研究决定,现以34万元监理费,费率1.7%承接该工程。”科里的司机把贾利刚的话重复了一遍,不过,他现在的身份是B监理公司办公室主任。
接着,另两名同事分别以C监理公司经理、D监理公司经理助理的身份宣读了各自的报价和费率。四家的报价都是一样的。9时30分,开标仪式结束。
“终于演完了!”回公司的路上,贾利刚深深地松了一口气,每次开完标,他都会有这种感觉。按规定,当天下午专家要评标,几天之后才会公布哪家公司中标,但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公司肯定会中,上午的活动只是做做样子。
刚才还形同陌路的三名同事早已聊起天来,贾利刚却心情沮丧,“50多岁的人了,还干这种龌龊的事,简直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四年来,贾利刚演出了十几回,早已深恶痛绝,决心把黑幕说出来!
“这几年公司没有中过一个真标”
今年54岁的贾利刚对建筑行业非常熟悉。1991年,他开始担任《建筑劳务报》主编。2000年,贾利刚调到北京首建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负责经营,2004年后任市场部经理,主要负责建筑工程监理招投标工作,2004年10月离开公司。
四年时间,贾利刚参加了几十项工程监理招投标,亲历了招投标的各个程序,有时还要协助甲方办理招投标手续。他深刻地感觉到,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是有法可依的,有形建筑市场的规则是健全的,程序也是严谨的。可就在这规范的市场管理下,却涌动着不规范的“地下活动”。
按照建筑法规,施工、监理企业为了能承接工程、获取任务,必须在招投标市场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才能拥有进入建筑市场的一席之地,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因此,招投标市场竞争的成败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命运,拿不到任务,一切都是空谈。
负责招投标的前两年,贾利刚经常跑到工程交易中心查看大屏幕上的相关信息,刷卡登记。公司领导也非常重视,接到招标文件立即组织评审,安排专业人员撰写监理大纲,对参加投标的每一项工程都抱有很高期望。可十几次招标下来,每一次都杳无音讯。据贾利刚统计,从市场大屏幕上获取信息登记投标,被建设单位邀请入围参加投标的项目只有30%。尽管经过百般努力,最后中标的机率是零。
“陪标,就是大家一起演戏”
贾利刚的郁闷并没持续很久,因为他掌握了招投标的游戏规则:“陪标”。
所谓“陪标”,就是在工程项目进入招投标程序前,建设单位已经确定了意向单位,然后由意向单位根据投标程序要求,联系关系单位参加邀标,以便确保意向单位达到中标目的的活动。
按规定,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至少要有七家竞标,而监理招投标要求至少四家竞标。对贾利刚来说,找三家监理公司陪标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大家需要相互帮忙。
一次,贾利刚所在的公司承接了一项10万平方米的工程,业主是一家新注册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慎重选择合作单位,开发公司先分别找了四五家监理公司,自行组织招投标。
经过考察和评审投标书,总监理工程师经过面试,最后确定贾利刚所在的公司为意向中标单位。“你们自己找三家单位吧,再找个人协助办理招投标手续。”
贾利刚则心知肚明。“在实战中,其实哪家中标,从标书装订上能看出来,我们自家的标书装订一本35元,是精装本;陪标的一本8元钱,是简装本。从投标书的薄厚上也能区分哪家是真,哪家是假”。
开标那天,照样是贾利刚和部门三名同事出场演戏。
不过此次,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市场管理代表指着三份标书相同的痕迹,小声对招标公司代理人说:“这明显是一家做的吧。”原来,三份标书都是在同一复印机上复印的,在每页纸上相同的地方都有油墨的痕迹。贾利刚的心提了起来。
只见招标公司代理人跟市场管理代表小声说了几句,她也就不吭声了。
推杯换盏、歌舞相伴,关键还要糖衣炮弹!
“只要干上这一行都很清楚,要想承接任务就要从源头抓起,临拜佛再烧香已经来不及了。”贾利刚说,我们要调动一切因素寻找工程信息,有的工程刚一立项,就已有不少商家开始跟踪了,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同建设单位建立特殊的关系,不断地加大投入,取得开发单位关键人物的首肯。
贾利刚说,在自己寻找监理项目的接触中,一般都要把建设单位或中间人请出来,大致要经过三个层次,一是推杯换盏,二是歌舞相伴,三是“袒”诚相见。
有一次,在一家饭店里,由中间人引见贾利刚见到了一位开发单位的主管。对方声称投资3000万元在某小区内建一座国际学校,50万元的监理费只给40万元。
“我一听打八折还能承受,就开始推杯换盏。在他们的提示下,进入第二个层次。前面消费500元,后面消费3000元。”
过后,中间人带话,还要贾利刚所在的监理公司给回扣现金10万元,不同意就免谈。
所谓应酬,就是吃喝玩乐。礼品也要争相拜送,烟酒、字画、古董等等。各种招数能让人眼花缭乱,难以抵挡。
公司甚至有专门的资金安排规定,为公司介绍并承接一项工程监理任务,如正常收费可提取应收监理费的10%作为奖励基金。“这实际就是射向掌握工程支配权力人物的糖衣炮弹” 。
贾利刚说,正是由于这种私下运作,不少工程项目在没有进入招投标程序前,就已经有了中标对象,这种私下的活动才是真正的招投标实战,等进入了市场登记,大屏幕开始发布工程信息时,招投标活动已经接近了尾声。后期制作阶段,实际上也就是走过场演戏,其结局完全取决于“导演”和“编剧”。
“什么时候讲假话需要勇气,一切就都正常了”
“我不希望看到全国都在演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今年2月,贾利刚以一名普通建筑从业者的身份,把加快推进工程招投标改革的建议寄给了建设部部长。
“我相信部领导会重视的。”他说,“讲真话是需要勇气的,什么时候讲假话需要勇气,一切就都正常了。”
最近,有一个消息让贾利刚感到欣慰:《建筑法》修订工作已经完成了修改稿,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现已交全国人大,以期年底完成对该法的修订。
新修订的《建筑法》将特别针对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的资格预审、评标、中标等环节可能引发的腐败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插手和干预国有投资工程招投标活动等重点问题进行遏制。修订后的《建筑法》将强化对专业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消除政府工程建设中滋生腐败的条件,对工程招投标进行全面规范。
这与贾利刚平时对招投标改革的思考有些不谋而合,他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总结了五条:
一是施工、监理企业按照资质等级在不同层次、规模、范围内竞标,实行“分餐制”,促进强者,保护弱者。
二是按程序公开建设单位意向与专家评标相结合,改变现在投标书一锤定音的模式。
三是在关键环节严格控制资金到位率,招标时联合审议开工资金落实情况,控制资金流向。
四是拓宽政府主管部门市场服务范围,包括统一组织代理招标、进行招投标单位信用评议等。
五是监控体系由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延伸,从源头上加强工程支配权的监督控制,以预控为主,降低腐败现象的滋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