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晖
决策之一:明确武汉的龙头地位,让武汉在湖北优先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指出:“对于振兴湖北,武汉的崛起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武汉在湖北的条件最好。条件好的地方,要让它先发展起来,以带动条件差的地方。
过去,湖北与武汉市之间存在着财税壁垒。武汉财政跟湖北省没有关系,虽然归湖北管,但按企业的隶属关系收税,这是很不合理的,这就妨碍了武汉和湖北全省一心一意地做强武汉的企业,因为省的税收,只来源于省属企业,武汉的税收来源于武汉企业,这样省里就很容易产生我的税源放在武汉不太放心。要加快武汉的发展必须要把这个壁垒消除掉。湖北省从2002年开始,对武汉的税收增量实行省市共享。武汉的税收不管是省属企业、中央企业和武汉市属企业,统统由武汉征收,然后税源共享,这样使得省和省直各个部门都来支持武汉的发展。
决策之二:建设武汉城市圈
建设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以武汉为中心,100公里左右为半径,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孝感、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为成员的武汉经济圈建设,力争在华中地区构筑继长三角城市经济圈、珠三角城市经济圈、环渤海城市经济圈之后的第四个城市经济圈,带动湖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武汉发挥优势带动城市圈的8个城市,8个城市又运用武汉的优势发展自己,就有可能使湖北的经济发展更快一些。”罗清泉省长在省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力争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决策之三:构建“九省通衢”的交通新骨架
武汉是内地最大的交通通讯枢纽。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公路运输通达全国各地,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电信仅次于北京、上海,是名列全国第三的业务领导局。仅仅如此,远远不够。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就是要通过构筑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将城市圈从地理集聚概念转变为社会经济概念,建立起联系密切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产业链,建立起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平台。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湖北省、武汉市决定抓紧建设武汉至孝感、黄冈、蔡甸、英山、鄂州、咸宁、洪湖等7条高速出口公路和武汉环城公路,构成环型放射状态的快速公路网;抓紧建设阳逻长江公路大桥、天兴洲公铁两用桥、长江隧道、轨道二号线等工程,使城区路网更加畅通;实施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扩建工程,建设汉广高速客运专线、沪蓉铁路快速客运专线、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2005年至2010年,以武汉为中心的14个新建和扩改建铁路项目,将完成1000亿元投资;新建铁路里程达2512公里,为湖北省现有铁路总里程1024公里的2.45倍。
决策之四:工业强市,壮大筋骨
“工业是武汉的最大市情。抓住制造业,就抓住了武汉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这是湖北省委副书记(前任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经常说的一句话。
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树百亿产值企业、兴百亿支柱行业、上百亿规模产业”的发展目标,打造百亿元企业和百亿元产业,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搞好产业规划和布局,把着力点放在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上,大力发展“钢车机(光机电)、烟酒药(药化工)”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企业和园区。坚持项目兴市,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武钢二冷轧、二硅钢、神龙汽车二期、东风本田改扩建、阳逻电厂三期、武石化扩产技改、NEC手机扩产、百威和华润啤酒扩产、美的和TCL空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名牌战略,举全市之力打造更多武汉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突出“中国光谷”品牌,积极扶持培育光电产业。制定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可操作性条例办法。
目前,全市共有工业企业4万多家,形成了以钢铁、汽车、机械、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化工为优势的工业发展格局。
决策之五:建设武汉新区,实现“三镇均衡发展”
为了整合和挖掘城市资源,实现“三镇均衡发展”,武汉于2004年启动了武汉新区建设,将在368平方公里的汉阳地区建起一座现代化新城。武汉新区以“两江一路”(即长江、汉水、外环线)围合的扇形区域为规划范围,面积368平方公里,相当于目前武汉主城建成区的面积。武汉新区在行政范围上包含现在的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蔡甸区的一部分。规划到2020年人口达到100万。
武汉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发武汉新区”的决策,是基于武汉的长远发展考虑的,同时也是武汉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武汉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力,寻求自身产业特色和城市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发展武汉新区,是城市功能战略结构调整的要求,是对城市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武汉三镇均衡协调发展。
武汉新区规划主要突出“三大特色功能组团、四湖连通的水系生态网络、五纵五横的道路骨架”为特点的发展框架,三大特色功能组团包括汉江组团、沌口组团和四新组团;“四湖连通”包括墨水湖、南太子湖、龙阳湖、三角湖;“五纵五横”是指纵向的十升路、芳草路、梅子路、拦江堤路、滨江大道,横向的琴台路、汉阳大道、二环线、三环线、沌阳大道。
对武汉新区的定位是:以实现三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为总体原则,将武汉新区建设成为辐射武汉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中心、市级文化旅游中心和风貌独特的现代化商住新城,使之成为集中展现武汉市21世纪发展建设水平的现代新城。
决策之六:建“双十”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级
“九五”以来,武汉市相继建成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正在筹建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公铁两用大桥,三环线、绕城公路、轻轨一号线等城市快速路网正抓紧建设,基本形成了“城内成环、城外成网、环网相连、结点畅通”的城市道路网络。
2005年,武汉市确立了20项重点工程,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及住宅建设和城市环境创新两大方面,将令市民更真切地感受到家园的舒适与美丽。
城市基础设施及住宅建设方面,包括完善内环线、中环线建设、城区路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跨江桥梁建设、阳逻新机场建设、垃圾处理场建设、世行贷款城市交通建设、村镇建设和房屋开发建设等10项工程。
环境创新方面,除继续实施汉口江滩一期开发和天梨路整治工程外,武昌临江大道一期整治、月湖地区综合整治、东湖环湖三期整治、武昌武泰闸至大东门路段整治工程、汉口人民广场、解放大道等内环重点地段综合整治、各中心城区景观街区建设都将于今年启动,城市绿化工程将令“绿色武汉、城在林中”的规划开始成为现实。
决策之七:发展武汉城郊经济圈
武汉城郊经济圈是指从中环线到中环线外15公里以内的区域,包括新洲阳逻、黄陂滠口、东西湖吴家山、蔡甸沌口、江夏庙山、洪山北港、汉南经济发展区等工业园区在内所形成的经济圈。一是建设阳逻、滠口、吴家山、沌口小区、藏龙岛、汉南经济发展区六个新型城区。二是推进吴家山、沌口小区、庙山、滠口、阳逻、北港、汉南经济发展区七个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把七个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武汉新的制造业基地。三是围绕“菜鱼肉奶禽游(旅游)”六个重点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尤其是加工型龙头企业,加快蔬菜、鱼肉奶禽等特色基地建设,积极拓展农业旅游产业链,增强“食住行游购乐”功能,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水平。
决策之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武汉
2003年初,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清洁武汉、美化家园”活动为主题,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围绕“干净、整齐、协调、示范”的目标,展开环境综合整治、立面综合整治、“双创”、拆除违法建设、改善社区环境、建设文明示范区、创建文明行业、提高市民素质等8项重点工作。三年来,初步完成七城区56条主干道、115条次干道和19条一般道路的门面招牌整治任务;800余条一般道路和背街小巷违章占道经营问题得到治理;新增绿地300万平方米;整治房屋立面238万平方米;在74个社区进行餐饮油烟噪声扰民居民自治管理试点,取缔油烟噪声污染源2833处;文明示范区的面积扩展到42.14平方公里;群众对出租车服务满意率达到8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