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从诫
有人说,为了拉动内需,创造国内市场,应该批判勤俭观念。他们认为,勤俭观念是中国人民在贫困的时期形成的一种道德原则,现在国家富裕了,就要批判“勤俭”,这样人们才舍得花钱;只有大把地花钱才能拉动内需,才能创造国内市场。这个论断让人吃惊,它与我国的国策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很多人小时候都读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前辈们用这首诗告诫我们在消费的时候,要尊重劳动者的劳动。还有一句诗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讲的就是你过度的消费就意味着有人不能消费,就是社会的不公平。所以在我国历史上,从来都是把个人的消费行为和某种道德原则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古代的时候,有一点是人们没有认识到的,就是中国的资源问题。我们的资源能够允许我们大吃大喝,用最豪华的方式来消费吗?全国13亿人口都能够有同等条件来豪华消费吗?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人均资源量非常有限。我们不妨回过头看看:300年前中国的人口刚刚超过1亿;100年前,中国人口约为4.5亿;50年前,大概是5亿多一点;到了1956年,毛主席写了一首诗叫《重上井冈山》,诗里有两句话:“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大家算算,1956年到现在还不到50年,我们的人口从6亿,一下子窜到了13亿。13亿人要吃、要穿、要住,我们的国家支撑得起吗?在我们人均资源空前短缺的情况下,我们的市场经济以从来没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着,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我们必须在经济飞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两难之间找到创造小康生活的正确道路。
大家知道,人们的物质消费欲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解放初期,我们有一个贬义字——“豪”字。“土豪劣绅”、“巧取豪夺”的“豪”字都是坏字眼。今天倒过来了,豪宅、豪车、豪饮、豪宴、豪华装修,什么都是“豪”,好像用那个“豪”字,你就真“豪”了,我看也未必“豪”得起来。但是这种追求、这种心态对我们的威胁是非常大的。我国人均资源本来就处在世界排名100多位以后,水、耕地、森林、草原、矿产和能源等排名非常落后,我们的人民都有“豪”起来的资本吗?
那么怎么办?我认为,不论国家怎么大发展、怎么大富起来,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的优良传统,都应当成为我国人民永恒的美德,应当成为国家的长期国策理念。因此,不仅不能批“勤俭”,还要大兴“勤俭”之风,大扬勤俭之道。我们希望人们都有幸福的、适当的生活方式,而出路就在于调整每个人的行为。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使用所有的消费品。我们不可能幻想手一挥,天下就一片绿,但是我们可以管住自己,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从自己做起,从节约、节省、节俭做起。要用节俭的形式来创造中国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