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壮
倘若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对风险清醒的认识银行今天的“大餐”难保不变成明天的“鸡肋”。
债券投资始终是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更有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3月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使得商业银行投资债券市场的热情高涨,大量资金由信贷市场抽回转而投向债券市场,情形有愈演愈烈之势,是何种原因促使商业银行如此热忠于投资债券市场呢?债券投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究竟是难得的“盛筵”,还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主要有贷款、同业拆借、存放央行、债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由于债券投资收益稳定、风险较低,因此,债券投资始终被商业银行当作必不可少的投资工具。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比重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并在2005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根据各商业银行的年报显示,中国银行的债券投资额由2003年的7547.6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823.37亿元,增长了30.2%,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从18.96%增长到23%。建设银行的债券投资由2003年的773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912亿元,增长了41%,债券投资占总资产比重从21.78%增长到27.95%。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也基本相似:2004年债券投资在总资产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短期债券占比由2003年末的1.30%上升到2004年末的2.94%,上升了1.64个百分点,而长期债券占比由2003年末的8.96"/0上升到2004年末的9.22%,上升了0.26个百分点。从债券投资的绝对额上分析,各家银行的长期债券投资基本上保持了逐年的增长,而短期债券投资除了华夏银行2004年略有下降外,也都维持上升态势。
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为31 5989.8亿元,同比增长14%;债券投资规模为34161.87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0.81%;2005年1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328782.8亿元,同比增长14%;债券投资总规模为37022.08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1.26%;从增量上分析,2004年资产增加了39595.3亿元,而债券投资增加了9760.34亿元,占增量部分的24.65%;2005年1季度总资产增加了12793亿元,债券资产增加了2860.21亿元,占比为22.35%。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年初以来尤其是3月份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债券的投资规模,商业银行在三四月份托管量分别增加了2670.76亿和1753.28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增加了2543.21亿元和1265.59亿元。从近期情况分析,商业银行不断增加债券投资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银行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机构。
商业银行加大债券投资的动因何在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这里既受国内金融运行的大背景以及金融政策的影响,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
商业银行“存差”扩大是商业银行“青睐”债券投资的主要原因。2005年年初以来,在我国金融运行“宽货币、紧信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各项存款稳步增长,而近期贷款增长出现放缓迹象,从而加剧了银行资产的非贷款化倾向。2005年1—5月,银行各项存款环比平均增幅为1.24%,而各项贷款环比增幅平均仅为0.61%,并在5月份首次出现了贷款负增长,与此同时债券投资环比增长了2.71%。5月末,银行的“存差”同比增速由年末的28.7%上升到40.6%,规模也由上年末的63162亿元扩大到76574亿元,累计增加13412亿元。在资金的冗余以及资金逐利特性的迫使下,商业银行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只有将在信贷市场收缩的资金转而投向投资品种充裕的货币市场,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对货币市场交易特别是债券投资的依赖性。
商业银行已将债券投资作为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在目前的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投资品种稀少。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备付资产与债券资产。由于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寻找风险权重的资产,以减轻资本补充的压力,而债券资产尤其是低风险的国债、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债券资产无疑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产风险权重的重要工具。另外,由于央行在今年3月降低了超额准备金利率,迫使商业银行减持原有的备付资产,导致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率由3月份的4.17%下降到4月份的3.38%。因此,一方面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信贷资产与备付资产均出现收缩,投资债券转而成为其主要的盈利途径与手段,从而推动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不断上升,致使大量银行资金涌入债券市场。5月份,银行间人民币日均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同比增加114%。
债券投资日渐成为商业银行拓宽盈利渠道,进而实现自身盈利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在宏观经济指标高位回落,加息预期逐步淡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对投资债券市场的信心大增,并将其作为拓宽盈利渠道,进而实现自身盈利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例如,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大都瞄准了债券市场,如2004年至今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大都投向国债、金融债券等产品,通过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来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债券市场,收益与风险孰重?
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债券投资比重,债券交易市场火爆推动了债券指数的持续走高,债券到期收益率则相应下降。今年年初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一级市场发行火爆,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现象。今年1—5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5625.2亿元,同比增加88.2%,其中3年期及以下债券占比27.30%,3年期以上到10年期债券占15b52.95%,10年期以上债券占比19.75%。前5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8008.16亿元,同比增长76.9%;5月份现券成交3764.21亿元,同比增长170.5%。
2005年上半年,债券一级市场发行频率加快,债券招标发行利率走低。上半年各发行体共发行债券4349亿元,比去年同期发行量增长了795.4亿元,3月份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后,发行利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二级市场上,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指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相应下降。银行间债券指数由年初的104.02点上升555月末的109.02点,升幅4.81%,5月份该指数上升1.0点,升幅0.93%;交易所国债指数由年初的95.69点上升至5月末的103.16点,升幅7.81%,5月份该指数上升1.28点,升
幅1.25%。与此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随着债券行情的上涨总体呈现平稳下移趋势。由于债券市场的整体上涨趋势,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的普遍下降导致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债券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特别是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后,商业银行大量的闲置资金投向债券市场,造成债券市场需求增加,债券价格走高,使债券收益率的持续降低,债券市场的投资风险陡然增大。债券收益率曲线变动呈现平坦化走势,而扁平的收益率曲线反映了债券市场长债短炒、短期投机行为严重的现象,其中隐含的投资风险是较大的。
目前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由3月初的2.99%下降至7月14日的1.95%,5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23%下降至2.97%,1 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55%下降至3.47%。7月14日,2年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为1.98%,当日发行的2年期国债的中标利率只有1.58%,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于主要依靠利差生存的商业银行来讲,在存款利率与债券利率倒挂,而债券利息收入又远低于存贷利差收入的情况下,投资于债券的收益与风险孰轻孰重已经显而易见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市场上出现的价格与价值的长期背离都会最终引发风险的释放,债券市场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商业银行如果继续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随着近期债券收益率走低,商业银行将不得不面对债券利率变动引发的投资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在前些年低利率时期所购买的长期固息债券也同样面临着利率风险。据估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持有约3万亿元的债券,其中中长期固息债券约有2.4万亿元左右。假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长期固息券平均期限为10年,久期为7年,如果央行升息25bP,其所持债券理论上会下跌1.5%,此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大约损失360亿元人民币。随着近两年利率的提高,商业银行处于持有债券机会成本很高,而低价抛售债券则遭受损失的两难境地。虽然带有做空性质的开放式回购已经推出,但商业银行把握这些避险工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市价持续两年低于账面价值”要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按照规定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话,将会对银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商业银行如何正确把握债券投资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债券投资都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拓宽收入来源、分散经营风险的主要手段。虽然目前债券市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累积风险较大,但是商业银行不可能从债券市场完全退出。而且,目前国家已加大了对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完善,通过加大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等的发行力度,创新多样化的债券投资产品,加大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平衡市场供求,逐步化解债券市场风险,这些由债券市场累积的矛盾与问题将可以得到消化与解决,投资风险也可以通过完善投资品种和创新投资方式逐步化解。
那么,商业银行今后应该如何把握债券投资呢?从自身来看,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债券投资的风险防范,这需要从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创新业务品种、投资操作策略几方面入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利用债券资源丰富、资金实力雄厚、债券交易经验丰富的优势,尽快适应债券买卖的市场化交易原则,以报价驱动机制为主导,自主创新报价券种,增强报价的持续性,尽快成为债券市场中做市商制度的主力报价商。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利用产权约束较为健全、机制灵活、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力争在债券业务产品与交易方式创新上有所突破,成为债券市场改革的“试点先锋”。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操作策略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目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累计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货币政策调控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加大了对债券市场走势分析判断的难度,原有那种粗放式经营已难以获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债券投资分析模型与管理体系,正确分析判断市场,把握市场走向,逐步建立审慎投资的集约式经营方式。
二是变“投机”为“投资与投机并重”。在2004年前的债券投资中,商业银行大多以买入转手卖出的“投机”交易方式为主。今后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债券投资主体的不断扩大,债券收益率(利率)的剧烈变动,原有投机方式的风险已明显加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资金来源、资金期限和资金成本的不同以及对不同债券品种的偏好,选择相应的债券期限品种进行交易。这需要商业银行树立投资与投机相结合的投资理念,以长期持有“投资”品种,短期配置“投机”品种,合理配置债券投资组合,整体跑赢大市。
三是变单纯的“盈利性”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者结合”。商业银行应摆脱原有仅依靠债券投资获利的思路。今后随着债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债券投资不仅是商业银行新的盈利渠道与利润增长点,更要关注债券投资的风险,并要充分发挥债券投资在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政策法规的深入研究,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变化的研究,合理定位自身货币市场业务,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实现资金使用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最佳结合。
另一方面,国家应逐步加大推进相关债券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如近期推出的债券远期交易对于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防止债券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促进债券市场的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在保证国家金融体系安全、保证合法经营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应该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债券业务品种,尽量简化审批环节,更好地参与和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如何评价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随着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已经由信用风险逐渐转向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日益关注的重点。我们始终认为,风险管理能力及风险定价能力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为有效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并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因此,今后商业银行不会过度收缩债券投资的比重,但却会加大对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力度。由于目前上市银行持有债券资产规模较大,如果风险管理水平较差,一旦由于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所持有的债券很可能出现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到时商业银行被迫卖出债券则会给银行造成相当巨大的损失。因此,债券投资的变动情况及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将是我们今后评价上市银行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情况来看,2005年1季度相对2004年末各行债券投资占资产比重整体上都有一定提高,而且债券投资绝对额都有了明显增长。招商银行的债券投资绝对额及占比最大,而华夏银行的债券投资绝对额及占比最少。从今年1季度数据来看,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的长期债券投资增长额相近,而招商银行长期债券投资增长额是以上三家银行的近3倍,深发展长期债券投资增长额只有以上三家银行的约1/6。从债券投资的占资产比重来看,目前按照长期债券占比排名依次为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按长期债券占比的增长幅度排名,招商银行由2004年末的1.45%提高到14.42%,增长最快,然后依次为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而民生银行略有下降。目前按照短期债券占比排名依次为招商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按短期债券占比的增长幅度排名,浦发银行由2004年末的1.79%提高到4.11%,占比提升最快,然后依次为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与民生银行略有下降。
结合各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目前长期债券投资增长较快,虽然下半年加息预期较小但今后加息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债券收益率走势使长期债券风险加大,其债券投资变动及其风险值得关注。浦发银行在今年年初以来短期债券投资增幅较大,1季度债券投资收入为34398万元,同比增加15.31%,下半年将会受惠于短期债券利率预期走高,其债券投资结构将有利于其预期业绩的提升。华夏银行债券投资,特别是短期债券投资额增长较快,1季度其投资收益占主营业务收入为12.44%,同比提高0.75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与深发展的债券投资额同比去年年末略有增加,对业绩变化影响较小。另外,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已获得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业务资格,这对于两家银行进入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市场,拓宽债券投资品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