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辉 翟 伟
海啸的瞬间来临,摧毁了这个滨海城市大部分的城区。作为人类生存希望标志的几家医院,也在海啸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北苏门答腊那道蓝色海岸上,大海的咸味被腐烂的尸体味道淹没了。渔民们祖祖辈辈的栖息之所,成为生死场、伤心地。
海滩上,人们重回家园,那里已化为废墟,裸露在阳光下的断壁残垣记录了海啸的肆虐。没有炊烟,只有哭泣。尸体遍野,乌鸦在天空盘旋。
35岁的米拉挣扎着奔走在不再是家的家园。她再也听不到丈夫的脚步,再也不会等待丈夫从海边归来,海啸席卷而来时,45岁的他没来得及逃离,和两个孩子葬身大海,一个11岁,一个才4岁。那天,米拉和15岁的儿子去医院看病,躲过了这场浩劫。
现在,米拉除了记忆,什么也没有了。她只想在废墟里找到家人的衣物。她找到了孩子的衣服,还有祈祷用的垫子。当她找到一件衬衫的时候,她的表情让人永远无法忘记。
她握着刚找到的衣物和电视机遥控器,甜美的回忆洋溢在破碎的家的每个角落,没有翻译,没有对话,她的眼神诉说着不尽的悲伤。在不远处,35岁的芒弟也在寻找哥哥的遗物。哥哥在海边开了个小卖铺。海啸带走了哥哥、嫂子,还有他们的孩子。母亲嘱咐芒弟去找回遗物,找回一些思念:哥哥店里的伙计纳郎在店里找到了一个朋友的照片。照片被海水浸泡之后已经发黄,但依然可看清20岁姑娘清纯可人的面容。
离开海岸线大约五六百米,卡车正在不停地向万人坑拉尸体。黄色、黑色、绿色的塑料袋里露出罹难者的四肢。戴上三个口罩也抗拒不了生命凋零的气息。只有坑边的黄土上那几朵艳丽的玫瑰,还有一丝生机,但它们都是塑料的。
最惊心动魄的景象应属船只被冲上岸。仅在伯纳永、兰布罗、兰布里的几个受灾情况严重的街区转了一转,就可以发现十几只船被冲上岸。有些船被冲上岸后翻个底朝天;有些船将房屋撞得稀巴烂。据当地人介绍,海岸离市区约有四五公里远,即是说,这些船被冲出了四五公里远,可见海啸的冲击力。在伯纳永区,就有一艘船被冲到离“棉兰酒店”大门仅两米的地方,酒店老板陈先生说,大浪冲力再大一点,他的酒店就完蛋了。
一名30岁的幸存者加拉丁用悲痛的嗓音哭诉着悲惨的遭遇:“我家所有人都死了!海啸来前全无征兆,一层浪过来,屋子注满水,我的妻子和一个儿子没有了。我带着另外一个儿子侥幸爬上屋顶,不久后第二个浪到,这个儿子也没有了,我被抛到邻居家的房子上。我和一个朋友站在屋顶上惊魂未定,巨浪冲垮了村里的所有房屋,以更快的速度逼近,我的这个朋友也永远消失了……”
在通往旅游胜地沙宾岛的港口小镇,发生了更骇人听闻的惨剧。这个村庄只一个幸存的男人,在他居住的社区有1800名居民,只有10个人幸存,其中没有一个女性。幸存的大部分人,是抱着漂浮的建筑木材活下来的,而更多人被卷到了海中。
在市中心,一个60多岁的老头,见到陌生人到来就哭着上去拥抱,他一家8口人只有自己幸存下来。给记者开车的司机是名24岁的青年,叫伊尔哈勃,他的母亲和姐姐在灾难中丧生之后,他几乎一直没有睡过。他拼命为救灾做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慰藉她们的在天之灵。
现在的班达亚齐,市内人烟稀少,一些灾民木然地站在家门口,无助地张望着。
还有很多班达亚齐人,他们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能够找到亲人的遗体。在班达亚齐市郊泥泞的路边,有一片新翻泥土的空地,那里埋葬了上万具遗体。有不少人蹲在那里,看着拉尸车来来往往,等待“奇迹”发生。
生活必须继续。清真寺里有不少难民。这里的人,不是失去兄弟,就是失去父母,或者姐妹不全,再也沒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海啸之后,风雨不断,帐篷里积满雨水。失去双亲的孩子木然望着镜头,望着天空和大海。
探访班达亚齐市总医院的经历,简直犹如噩梦。庞大的医院大楼,并没有被海啸摧毁,但却像掉进黑色泥塘里一样。楼道里,楼梯上,遍地泥浆和着纱布,剩饭、血水、药水,污水横流。在一片狼藉中,只有猫与狗敢在这家医院里安然踱步。幸运的病人,可以躺在铁床上,有一部分病人只能席地而卧,他们的脸上写满忧愁与绝望。医院院长说,要使这家医院恢复到原来的状况,还要五年时间。
尽管灾害如此严重,当地居民虽然步履匆匆,但显然不少人正在积极地摆脱阴影,从绝望、无助的焦虑中走出来。
给中国国际救援队开车的伊尔哈说:“虽然有的人失去了企业厂房,有的人房子被冲塌了,但你看不到绝望、沮丧的神情。”伊尔哈在一家医院工作,他的妈妈、姐姐全都在这场灾难中去世了。他说:“生活毕竟还得要继续。”
往往在最危难的时刻,人们可以依靠勇气和智慧团结起来,战胜险恶。深远、悠长的叹息,失去亲人的哀怨……居民们那些落在废墟上的眼泪都是为了一个新的班达亚齐的诞生。人们相信,“倒”下的班达亚齐一定会重新“站”起来。
人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也唤醒了人类关于洪荒的记忆。在大自然的暴怒面前,人类所有的力量都显得不堪一击。而这一切,可能只是地球偶尔的蹙眉沉思。
白驹过隙,对这场灾难的回忆也将会随着飞逝的时光而逐渐模糊,以至于淡忘。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会带着家人、孩子一起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遥望着大海深处那个水天相接的地方沉思。这时一个来自遥远的声音可能从心海深处响起:海啸还会再来吗,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霍 翔摘自《亲历世纪大灾难》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