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文乾义
■诗作:《毛皮》
■推荐人:臧棣
■推荐理由:从熟悉的日常物象中轻盈地编织出盎然的诗
意。着眼于细小的事物,但牵涉的却是有关人
类的命运的大问题。
毛皮
猫科动物,
都有一张毛皮。
人,不是猫科动物,
所以没有毛皮。
很早的时候,
人曾经有过。
后来,就没有了,
至今也没有。
从有到没有,
经过了很长很长时间,
像没有尽头的隧道
那么漫长
从没有到有,
可能用不了多少时间。
以后,会不会有,
很难说。
臧棣:
关于毛皮的寓言
接触诗歌,不外乎两种方式:吟诗和看诗,古人偏爱前者,现代的人则多倚重后者。就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而言,采用哪种方式,表面上看,似乎可凭个人兴趣来决定,但其实却大有讲头。用吟咏的方式来接触诗歌,对付古典诗歌是有效的,对付现代诗歌则未必灵通。比如,文乾义的《毛皮》这首诗,用吟诗的方式接触它,就不合适。对于现代诗,最主要的阅读原则是看。也不妨说,现代诗比古典诗要安静得多,更适于看。这里,“看”有两个基本的含义:一、观察,即细致地“观看”诗人对文字所做的特殊安排。在现代诗中,文字的组织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的表演;它追求的首要目标是意外、惊奇、新颖。二、联想,即通过“视觉想像”来把握诗的意义和意味。
从文字的组织看,《毛皮》这首诗显得很简约。这种简约首先体现为一种风格上的精心安排:简单的语言,朴素的句式,短促的节奏。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是同诗人为这首诗所确定的哲理主题有关。也就是说,在这首诗中,简洁的文字布局,是为了更集中地凸现这首诗所包含的重大主题。诗人通过“毛皮”和人的历史关联来思考人类的生命境况,并引导我们探究生命的意义。简洁的文字与重大的主题所构成的强烈反差,得以让这首诗的哲理意蕴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毛皮,既是诗的标题,也是诗的核心意象。本诗的主题是否新颖、深刻,全然有赖于诗人如何营造“毛皮”这一意象的象征含义。在第一节中,通过人和猫科动物的比较,“毛皮”的象征涵义已赫然呈现。猫科动物,比如,狮、虎、豹、狸猫,都有色泽漂亮的皮毛。这些动物身上的皮毛,不仅是充满活力的生命的表征,也是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最突出的标记。因此,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出,在本诗中,“毛皮”隐喻的是一种和谐的浑然的自然状态。诗人通过反思人与“毛皮”的亲疏关系,展现了对人的生命形态的一种独特的思考。早先,人的祖先像猫科动物一样身裹浓密的毛皮,和自然的联系也更为密切。但随着人的历史延伸,人身上的毛皮已不复存在。诗人促使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人的进步(进化)是否一定要以失去与自然的联系为代价呢?在第三节中,“没有尽头的隧道”隐喻的是人类自我演进的历史。这一尖锐的修辞,反映出了诗人对人类的处境和去向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