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雁
■诗人:马雁
■诗作:《冬天的信》
■推荐人:周瓒
■推荐理由:以一种平静的语调,勾勒出暗中涌动的深沉
情绪。
冬天的信
那盏灯入夜就没有熄过,半夜里
父亲隔墙问我,怎么还不睡?
我哽咽着:“睡不着”。有时候,
我看见他坐在屋子中间,眼泪
顺着鼻子边滚下来。前天,
他尚记得理了发。我们的生活
总会好一点吧,胡萝卜已经上市。
她瞪着眼睛喘息,也不再生气,
你给我写信正是她去世的前一天。
这一阵我上班勤快了些,考评
好一些了,也许能加点工资,
等你来的时候,我带你去河边。
夏天晚上,我常一人在那里
走路,夜色里也并不能想起你。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让人安详,有力气对着虚空
伸开手臂,你、我之间隔着
空漠漫长的冬天。我不在时,
你就劈柴、浇菜地,整理
一个月前的日记。你不在时,
我一遍一遍读纪德,指尖冰凉,
对着蒙了灰尘的书桌发呆。
那些陡峭的山在寒冷干燥的空气里
也像我们这样,平静而不痛苦吗?
周瓒:
平静中的沉郁伤痛
通常,写信意味着对生活的记述,以信入诗,当然兔不了记录生活事件,抒发一己之感受。近年来现代汉语诗歌经常触及的诗学话题之一——叙事性,在书信体式的诗歌中也许十分有用武之地。马雁这道《冬天的信》一开始,直接切入一个日常生活场景,既是对写信的时间和空间的交代,又尊定了整首诗的情绪基调;而同时,这开头的几句又可以理解为书信的开头。
通读整首诗,全诗关涉三个人物,父亲、母亲和你。父亲在丧偶的伤痛中,仍关心女儿的起居;女儿眼中,父亲有时候因难以承受丧妻之痛而暗自垂泪。但生活仍在继续,父亲记得去理发,菜市上,胡萝卜已经上市。至此,“我”联想到母亲过世时的情景:“她瞪着眼睛喘息,也不再生气,/你给我写信正是她去世的前一天,”如此勾勒出母亲的临终场景,读起来显得残酷而平静。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像出一个家庭的三个成员之间爱怨交织、复杂而敏感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我”宁愿“你”知道,或“你”应该知道的。然而,丧失亲人的痛苦决不可能是短暂的时间内就能平复的。从诗人正面记述“我们的生活总会好一点吧”的自我安慰式的语气中,我们恰恰读出了沉郁的伤痛:暗夜里无法入睡,夏天的晚上一个人去河边,还有蒙尘的书桌等等,也许不是直接关系着亲人的死亡,但的确关系着“我的生活”。
当诗人写到一个人在夏天的晚上在河边上散步的时候,她感受到了某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我常一人在那里/走路,夜色里也并不能想起你。/‘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让人安详,有力气对着虚空/伸开手臂”。也许,人活着,需要的无非就是要“有力气对着虚空伸开手臂”。这样,才能够克服那“你、我之间隔着”的“空漠漫长的冬天”。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自然、安静,一切顺乎万物生息的规律。
因而,结尾处,诗人不禁发问道:“那些陡峭的山在寒冷干燥的空气里/也像我们这样,平静而不痛苦吗?”诗人恍然悟出那种物我交融,万物一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