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风
家电行业是我国竞争最充分、与世界先进水平距离最近的行业之一,也是我国诞生世界级品牌的希望所在。这个夏天,中国的家电市场发生了很多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事件:比如彩电产业升级,新一轮平板技术竞争加剧;比如多家中国彩电巨头结盟,意欲打破竞争困局,寻求竞合发展;比如家电销售巨头恶斗南京,掀起渠道竞争狂澜;比如欧盟推出严格的进口指令,构筑环保壁垒,冲击中国家电软肋,等等。本刊对这些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度报道,以期给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家电业一些启发和帮助。
近日,彩电巨头索尼又向中国彩电企业挥舞专利大棒,引人争议的是,在涉及的22项专利中有18项之多是CRT彩电(显象管技术电视)专利项目。这在平板大潮已然席卷全球彩电市场之时,显得颇不合时宜。
平板战役枪响2005
从黑白到彩色,从小屏幕到大屏幕,电视经历了数次产业升级,平板被认为是彩电企业争夺的最后一块沃土。
在这场战役之初,也就是去年,国内舆论普遍对国内彩电企业持悲观态度,曾有媒体提出了“中国高端彩电必输”的论点。理由是,在这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升级过程中,技术缺失使得国产彩电品牌只能处身尴尬,表现沉寂。
可是仅1年时间,今天我们看到在平板电视领域,昔日霸主索尼已是风光不再,整个国内市场,洋品牌集体溃退。据中怡康6月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占有率上,中国品牌比之外资品牌已经形成非常明显的优势,零售环节占有68.5%的市场,是外资品牌的二倍。仅就液晶电视而言,中国品牌零售量占66.7%,外资品牌占33.3%。从液晶电视预期购买率上看,排名前五位的都是国产品牌,总和将近60%,如海信已连续8个月保持领先优势,平均占有率达15%以上。
“平板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着没有核心技术等等质疑,但是我们庆幸地看到,国内彩电企业并没有付出像价格战那样惨重的代价,而是依靠平板时代的技术加速度赢得战争,虽然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截至到现在,我觉得中国企业打得很漂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告诉记者。
“我认为2005年的后半年,至多到春节,这场战役胜败就初现分晓。从产业链上游看,显示屏由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日韩台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拉动价格继续下探,接近普通居民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在下半年两节家电销售高峰期,平板战役就会进入高潮。”北京数字华夏产业研究院首席品牌分析师姜培峰大胆预测,“这场战役可以说是速战速决。因为平板时代,技术致胜。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快速对接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有了技术的厚度,才能敏锐地紧跟市场需求推出产品,这就是平板时代的技术加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技术的先期积累对于这场战役可谓是事半功倍。这从目前市场表现不错的企业就能看出来,国外的夏普、三星、松下,国内的海信、康佳,对于平板技术的研究和积累少的也有四年了。”
从全球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技术的升级,制造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高。2004年国内近70家彩电品牌中前10名品牌彩电销量占国内彩电总销售量的93.5%。在即将发生的这场平板战役中,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按照某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消费心理学说,在一个充分竞争且产业已经成熟的市场,只有大约3—5个品牌能使消费者形成强势记忆和购买力。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当平板大战的硝烟渐渐散去,只有3—5家企业能够继续鏖战江湖。
战役升级中国“信芯”
平板时代比拼技术加速度,这是被市场先行者验证的真理。率先拿到这两张王牌的企业将占据领先位置。
“在平板电视领域,中外品牌彩电真正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当今信息传播如此迅速,对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国内外企业事实上是没有差别的,关键是国内大部分企业过于短视,宁可守着C日T的微利,也不愿意冒风险进行技术投入。但现在部分国内企业已经认识到平板时代技术为王,开始在技术上下功夫了。”对于向平板过渡时代国内企业的现状,陆刃波的话入木三分。
和其它国内企业相比,海信算一个“另类”。
不知道应该说周厚健有卓识远见,还是应该说技术出身的他对技术的喜爱近乎偏执,总之在那个“以价格打市场”的年代,海信在市场默默无闻。而在这背后,是耗资3000万,历时4年,承担极大失败风险的技术攻坚。值得庆幸的是,对技术的坚持最终成就了今日的辉煌与荣耀。海信高清视频处理芯片“信芯”的问世,惊动了中央高层:包括温家宝、曾庆红、黄菊在内的中央领导人都发来了贺信,表示鼓励和关怀。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这次海信自主研发芯片,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的支持,打破国外垄断仅仅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推动国内整个产业都来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转彩电大国为彩电强国。
谈及耗资3000多万,历时4年多研发成功的“信芯”,周厚健表示:“芯片技术是整机技术水平的标志,体现着关键的知识产权和主要的附加值——失去了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在市场竞争中是不可能掌握主动权的。同时,‘无芯导致电子产品难以升级换代,同质化现象严重。所以,‘信芯项目的成功,海信更大的收益是具备了产品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通过在芯片上独创的功能设计,迅速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发差异化产品,形成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对周厚健来说,当海信和其他企业一样在第一轮较量中苦苦挣扎之后,他希望海信借助“信芯”的推出,步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无疑,当技术变革带来更大范围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信芯”让海信快速找到并抢占了适合未来产业发展的位置,这和三星挑战索尼极为相似。
市场对技术执著者也给予鼓励。今年上半年,海信销量增幅超过47%,销售额增幅超过61%。据中怡康公司公布的最新市场统计数据,海信平板电视今年上半年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2,5%,超出第二名两个百分点。海信作为平板的领航者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平均占有率达15%以上。
“海信能够从CRT时代第四五的位置一跃成为平板市场的新贵,我认为这不仅对新进者有启发,对一些老牌的彩电企业也是有借鉴意义的。浮躁的胜利是暂时的,而真正的胜者必须要耐住长时间的寂寞,在技术上下硬功夫,同时密切关注并引领市场趋势。”陆刃波说道。
冲刺世界谁将胜出?
在中国彩电企业中寻找世界级企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期待,而平板电视带来的产业升级为中国彩电企业带来了历史性跨越的最佳“跳板”。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牌无不是抓住了一次重要的产业升级机会,实现了他们的世界级梦想。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索尼占据着消费电子类企业的王座。起家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索尼,借助半导体产业升级的机遇,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可放在口袋里”的半导体收音机,从而确立了在市场的领导地位。
而在数字技术时代,三星取索尼地位而代之的野心昭然若揭。在平板电视领域,三星不惜重金集揽国际化人才,甚至将原日本大屏幕液晶彩色电视机国家科研项目组的负责人招至门下,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05年科博会现场展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2“计桨宓缡右来众多关注,一时间三星风光无限。
“模拟时代,是属于索尼的时代,而数字时代,将属于三星!”今天的三星开始这样宣传自己。
这些国际化企业的成功看来都有些传奇色彩,但本质上均在于抓住了产业升级的机会。机会稍纵即逝,每次能抓住机会的企业微乎其微,所以每次产业升级,只有一两个企业成功。
平板电视的快速崛起代表了中国彩电数字化的方向。国家广电总局下达了数字电视年底冲击1000万的急迫任务,各地数字电视的推广如火如荼,楼宇电视、移动公交电视等新兴数字电视市场也快速崛起。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地面数字电视的增长空间将远远超过有线电视。在这一轮产业升级中,海信抓住了机会,捷足先登。
“中国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走技术立企的道路,真正摒弃了中国企业以前惯有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向前迈进,这是真正世界级企业的风范。我希望有企业通过这次行业洗牌,真正走向世界级,不仅仅是规模,更要有技术。希望有更多的‘信芯推出”。陆刃波,这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的愿望如此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