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鸣
众所周知,当代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主体的语言表述方式,
同时又极具大众化特征。公共艺术涉及生活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其所谓的“形式”
已完全超越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分类方式,构成了多重性、包容性、复合性现象。
雕塑2004年3期
1《师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10期
5《工业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莲》2024年9期
7《世界博览》2024年21期
8《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年6期
9《现代食品》2024年4期
10《卫生职业教育》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