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鸣
众所周知,当代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主体的语言表述方式,
同时又极具大众化特征。公共艺术涉及生活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其所谓的“形式”
已完全超越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分类方式,构成了多重性、包容性、复合性现象。
雕塑2004年3期
1《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年13期
2《婚育与健康》2024年10期
3《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7期
4《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年11期
5《中国商人》2024年7期
6《教师博览》2024年4期
7《师道·教研》2024年6期
8《中国对外贸易》2024年6期
9《伴侣》2024年6期
10《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