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书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98万人口。上个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慨,修建了我国最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红旗渠精神激励下,锻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建筑能手,并且有组织地外出务工搞建筑,建筑业逐渐成为林州市的支柱产业。在新的形势下,他们充分发挥建筑业支柱产业的作用,把当地建筑业不断做大做强,对推进林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起了重大意义。
“三个转变”撑起建筑质量
一是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林州市建筑业虽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种高速增长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痼疾,因此,他们通过克服片面追求速度的倾向,把劲使在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上来。通过这种转变,他们赢得了经济和品牌的双赢。
二是从规模型向“高精尖”转变。林州市建筑业的发展,初期是依靠建设数量的扩张来实现的。在质的提高上还做的不够,致使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此后,他们把发展眼光从盯在规模扩张上转到提高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和培养造就高水平、高档次的现代化队伍上建成了大批高精尖项目。
三是从传统封闭观念向大建筑、大市场观念转变。通过市场的锻造,林州建筑业摒弃了生产方式,按照市场经济大生产的方式,树立起了大建筑、大市场的观念,由固守本业,向多种经营转变,积极参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物业发展,使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实现建筑产品商品化。
“七项措施”加快行业发展
为加快林州市建筑业发展,巩固建筑业主导地位,努力把建筑业建成富有活力,质量较高的主导产业,林州市政府采取了政策倾斜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出了改革兴业、市场兴业、质量兴业、管理兴业、科技兴业和输出兴业的思想。当前,他们着重强化以下七项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内控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把好材料送验关、施工操作关、质量认证关。二是强化质量否决权,发挥质量指标在评优、分配、升级等各项活动中的否决作用,对创优有突出贡献的,记功嘉奖。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向专业化、机械化、集团化发展,以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的建筑企业为龙头,集勘察设计、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于一体,形成大型建筑集团,争取培养出一大批大型集团企业。四是大力开拓国内建筑市场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承揽更多的大型国外工程,跻身国际市场,走承包、劳务、投资、贸易一体化的路子。五是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管理,按公平、公正的原则,继续完善招标投标制,强化合同约束,严禁层层转包,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社会监督的建筑市场秩序。六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强化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管理、强化质量管理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标准化建筑企业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七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对一般企业员工,要采取内培、外送的方式,加强技能培训。内培就是:依托建筑学校、培训基地等,积极培养外建企业工人,使他们都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成为技术能手和企业的业务骨干。外送就是:对于一些文化程度高、有培养前途的,要选派到对口国家大专院校深造学习。对于外建企业项目经理,主要引导其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制定更大的发展目标,并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