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娟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谓前为状谓后补……”
填鸭式的学习,曾让我们还未了解句子成分的时候,就摇头晃脑地背诵那些枯燥的语法知识了。这样的语文学习方式,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削弱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使我们语文学习的后劲不足。新的语文课程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革命式的改变。如何在新形势下学好语文,成为当前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焦点。新的语文课程有什么特点?目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该如何应对?答案我们一样关注。为此,本刊采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温立三老师——
新语文课程的四大特点
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对语文学习的外延扩展了,里面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很多。以往学习语文往往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强调课堂学习,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语法知识,抠字眼等。课程改革以后是让语文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就是强调让学生们置身于语文环境之中,让学生们有意识地认识到在街头巷尾、在电影里、电视中都可以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少做题,多读书温老师介绍,对于学习语文来说,多读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有益的。语文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理科的做题。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阅读。课程改革以后,教材里面有名著导读,精选了多部中外名著,其中大部分是外国名著。在选择这些书籍的过程中,征求了中国社科院英美文学、法国文学等权威专家的意见,挑选出一部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多读书。
强调综合以前的语文教材知识分得很细,每一个枝节都很注意,听说读写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也不能少。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将这种状况打破,把基础的东西糅合到语文阅读中去。在听说写里面有阅读,阅读里面穿插听说写。
强调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新语文课程的跨学科色彩很浓语文原本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都有联系。新的语文课程更加突出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使同学们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也能感觉到语文的存在。
语文课改,有收获也有考验
课程改了,学生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有所改变。正如任何一个硬币都有它的两面一样,如果师生不做好应对准备,不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就会在语文课程改革中陷入被动。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将使学生的思维比过去活跃,他们的自主性将被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课堂讨论将会增多,语文课堂将不再只是单向的教师传授,那样死板有余而活力不足。更多的课堂时间将会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讨论。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爱表达了。对问题的思考也会因讨论而变得多元。
另外,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读书的风气比以前浓了。新课程标准里面列出了很多推荐阅读的书目,一些学生已在两年的时间里读了三十几本书。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也更好地贯彻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思想,树立了一个“大语文”的观念。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可能会被削弱。过去的语文教学虽然说比较死板,但它是非常扎实的。广泛的训练和练习,还有教师的强化教学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新语文课程强调活跃的思维,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过去那样强调得厉害,这是正确的,但如果不注意,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基础知识的掌握。人们普遍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过于死板,提出要学习西方活跃的教学方式,但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把自己原有的优势丢了是得不偿失的。讨论多了,学生的思维可能被调动起来,但错别字也可能出现得多了,写作上还可能常常出现病句等。课程改革的目的不是捡了这个,丢了那个,而是要在“取他山之玉”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另一方面,如果师生不充分做好应对准备,语文课程改革可能会加剧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这个分化可以从两方面看:从学生来说,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他们成为课堂上讨论的主角,而相对内向的孩子鲜有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他们收获的也许比老师讲授的时候更少了。从地域上来说,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学到的知识将会差距加大,新教材里推荐阅读的书目,城市里的孩子有机会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或者购买阅读,但是农村的孩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就很难都阅读到。
给自己一双发现学习语文的眼睛
学好新课程,关健是营造一个处处学习语文的氛围。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课堂氛围。
在学习新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课堂讨论的气氛热闹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可能往往到最后变成一个没有中心的讨论,或者在讨论的过程中走样,学生没有实在的收获,所以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讨论的度。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朋友来说,要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户外的一些广告牌都是很好的教材,在公共汽车上听人聊天,甚至在大街上看人吵架,还有商店的招牌、广告、对联等等,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语文的好地方。
但是,同时要提醒大家的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一定要去查字典,而且还要多读几遍,在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不犯错误。新课程强调创新,但并不是让我们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不要认为课程改革以后基础知识就不重要了。语文课程改革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刻意追求个性是与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在课程改革以后要学好语文,还需要各地区的老师学会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贯彻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城市的学生有更优良的学习条件,可以通过去图书馆、上网等手段学习语文。而农村的孩子更接近大自然,对农村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等更接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学习这些东西。一把尺子,是无法解决所有的矛盾的,新课程改革虽然会对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定的改变,但是我们不能有一步登天的想法,要从实际出发,让同学们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帮助大家学好新的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