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怡
一年一度的世界遗产大会将于6月28日在苏州举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江南古城苏州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苏州园林早在1997年12月就已经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次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不仅对世界和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对苏州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事业也是很好的推动。
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安排,中国主持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本应是2003年的第27届,今年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则是由南非承办,但是由于非典的原因,去年的大会不得不移师巴黎。虽然由于特殊的原因,中国没能举行27届世遗会,但是中国还是坚持申请在今年承办大会,并且得到的委员会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各成员国的热烈支持,世遗会于中国的意义非同一般的意义。
规模盛大影响空前
此次世界遗产大会委员会会期六天,是历届会议中会期最长的。据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公布情况,目前已有500人报名参加会议,报名人数还在增加。另有约200名记者报名参加会议进行宣传报道。苏州世界遗产大会不仅在会期、会议规模上创造了纪录,会议审议的议题也是历届最多的,将达到28项。其中有些问题还涉及到全球发展战略和一些敏感问题,比如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地区的世界遗产的相关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首次出席世界遗产大会,届时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教科文组织执行委主席、联合国教科文大会主席都会出席会议。
据教育部副部长、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章新胜介绍,此次会议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筹备领导小组,教育部、发改委、教科文全委会、公安部等积极配合苏州方面主办方,各部门、各机构协调配合得非常好。苏州的会议场馆建设已经竣工,会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又注重功能,达到了国际标准。
华夏的文明世界的财富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召开,特别是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苏州举行,无疑为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扩大中国世界遗产的知名度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全球化的时代,要让世界认识中国,不单是认识今天的中国,更要认识今天的中国是怎样从历史长河中走出来。世界遗产从文化的角度无疑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历史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所包蕴的不止是一国一族的简单发展,还折射着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华夏文明的成就不仅属于华夏民族,也是属于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中国有义务有责任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保护、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财富。
目前中国已成为继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世界遗产的第三大国,共有29项世界遗产。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世界遗产维护开发的力度,如武夷山列入世界遗产后,投入1.78亿元进行整治;布达拉宫九十年代初的一期维修加固投入5500万元,2001—2005年又每年投入3400万元用于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的维修。一个人均GDP刚刚达到一千美元水平的国家,能够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领域后来居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对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
把握契机增强交流
二战以后,世界的工业化,使得不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都越来越受到物质进步所带来的破坏的威胁越来越重,这也促成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结与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成立,保护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威胁或可能受到威胁,但具有杰出价值的人类遗产。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其中文化遗产主要由文物、建筑群、遗址等组成,自然遗产则是具有各种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区域,因此世界遗产的开发、鉴定和保护涉及多个学科,具有明显的技术性。
虽然新中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已有了较强的意识,在具体的保护中也有很多创举,但是受制于多方面的条件尤其是技术条件,文物、建筑、古迹的保护亟待提高和完善的方面还有很多。在自然遗产方面,不仅需要加强对已有遗产的保护,对具备自然遗产条件的自然景观和区域、地形地貌的发现、保护和申报也是需要亟待加强。章新胜副部长也指出世界遗产在中国存在明显的“两轻两重”趋势——重申报、轻保护,重利用、轻管理。章新胜副部长还进一步指出指出,中国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来源于三个方面:全民保护意识的欠缺,利益格局的复杂和相应体制不完善,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世界遗产保护横跨多个学科领域、涉及不同的行业部门,协调各方关系发展世界遗产保护事业非常重要。世界遗产保护是一个全民性、社会性的事业,有很多工作是官方组织不容易做到的,同时囿于我国行政体制的特点,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内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方面。在世遗会的平台上,我们不仅能够获得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机会,国际组织的运作方式、NGO(非政府组织)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也都是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