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经济时报》刊登署名文章,就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震荡,从30 美 元/桶上升到38美元/桶,创下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的历史新高发表看法。文章说,一季度 我国石油进口量达到3000万吨。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对于消费者和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明 显。
文章指出,油价“冲击波”,暴露出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定价方面的弊端。当前 ,重要的是,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机制,规避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减轻消费者的压力 ,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高油价带来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了。”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大伟 说,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加大了经济体系运行成本;能源消费开支比例增加,抑制了其他领 域的消费。
张大伟说,2003年,我国原油净进口近1亿吨,对境外石油的依存度达到36.5%,预计 今年将超过1亿吨。就国内石油消费者而言,负担不断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说:“如果按每车每月150升的消费 量测算,每月多支付汽油钱40元左右,全国用车消费者每月至少多支付10亿元左右。”
如何有效化解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减轻油价对消费者、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再一 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陈淮说,我国石油战略的重点过去是如何找油、采油。即使涉 及“走出去战略”,一般也以参与勘探、开发和获取“份额油”为主。在我国新的石油战略 中,重点应当放在如何全方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化解市场的风险。
专家认为,我国石油进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买不到油、买不起油,而是如何以有利价 格安全地把石油买回来。
中石化能源专家张抗认为,目前,我国燃料油需求占新加坡市场的1/3以上。但是,在 国际市场交易中,我国仍处于被动局面,无法控制石油市场价格。每当遇到国际市场价格大 幅度上升,影响在所难免。
专家们认为,参与期货市场的交易,通过远期合同化解风险至关重要。1999年石油市场 波动,国航、南航、东航处境困难,南航损失近6亿元。而香港国泰航空因为在石油期货市 场进行保值,当油价上涨到每桶近40美元时,其油价成本每桶不到20美元。
专家还认为,完善国内油价的定价机制,也是化解石油价格风险的良策。
易宪容说,国际市场上的油价本来涨落不定,但这几年国内油价只升不落。当国际油价 上升,国内迅速地把国际油价的变化传递到国内市场来,但是当国际油价下落时,国内油价 则与国际油价接轨缓慢。这样的定价方式显然不妥。
专家们建议,石油市场应该加速开放。打破国内石油市场的地域垄断,比如将分别隶属 于铁路、交通、民航、农业、林业等系统的石油专项用户的油品供应系统剥离出来,组建独 立的石油销售公司,并享有石油进出口权,使之成为真正的石油市场主体。同时,鼓励其他 社会资金进入石油流通领域。政府在放开石油价格的同时,从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 场规则,灵活管理和调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