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微波炉里

2004-06-05 12:34黄步红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18期
关键词:移动电话电磁场电磁辐射

黄步红 方 闻

“我们生活在高度依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里,但在这个社会里,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科学和技术。”

卡尔·萨根的这句名言很好地概括了现代人面对无处不在的电磁辐射的处境。依据最新的健康定义,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可以定性,只是还没有定量而已

早在1975年,就有专家预言,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电子、通信、计算机、汽车与电气设备大量进入家庭,城市空间人为的电磁能量每年将以7%~14%的幅度增长。

也就是说,25年后城市电磁能量密度最高可增加26倍,50年后最高可增加700倍!

在过去30年中,有25000篇关于电磁场作用下的生物效应、医学应用的文章发表。虽然人们认为该领域的研究还很不完善,但实际上,这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已经远远超出很多传统领域,如化学的一些分支研究。

辐射能导致哪些职业病

一系列研究表明,与电磁波“打交道”比较密切的从业人员,受辐射之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最近完成一项研究,目的是探讨微波辐射污染现状。他们对从事微波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和不接触微波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群体健康检查,同时对作业环境进行监测。

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接触组中失眠、心悸、脱发的检出率分别为12.16%、9.46%、18.92%,明显高于对照组。微波作业人员的视力下降发生率也较高(35.13%)——这可能与微波的致热效应有关,而他们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也达到了37.84%,对照组仅为16.1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这种改变可能与微波辐射影响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使心脏传导功能紊乱有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郭九吉等专家对微电磁波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作了两年半时间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微波场强为50~100μW/cm2(微瓦每平方厘米,这个数字高于国家标准40μW/cm2)里的作业人员,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心电图、心功能、脑血流图、脑血管紧张度、白细胞等等健康因素都有明显改变。

另外,由于人眼组织富含水分,易吸收电磁辐射,而且血流量少,在电磁辐射下温度容易升高,所以当强电磁波长期照射眼睛,人眼将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可形成“微波白内障”。

公共区域:不超标不等于无害

公共环境中,电磁场对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今天,广播电视系统和移动电话系统的发射台已经遍布于各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移动电话基站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甚至已在300米之内。生活在林立的发射塔之间,微波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由于一般环境中电磁波对人的影响是一种长期效应,对它的研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电磁波能够刺激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科学家要求证的是,这种效应有没有达到危险的地步。在高强度的电磁场中人们即使只有短期的暴露,也将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这已经得到验证。而暴露在强度不大的电磁场中会不会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迄今在科学界没有形成定论。

据环境监测数据统计,中国移动电话基站周边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8μW/cm2(这是环境管理目标值,长期高于这个值可能对身体有害)的基站总数接近1%,有一部分还超过了40μW/cm2的国家标准。比如北京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基站总数约3000个,监测累计超标总数曾经达到6个;辽宁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基站总数约5000个,超标的约有10个。

“就国家订立的电磁辐射环境标准来说,中国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要求还严格,但实际上中国城市中,电磁波的强度普遍比其他国家的城市高很多——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公共环境电磁辐射强度一般是远远低于他们的标准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的电磁辐射研究专家曹兆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就目前研究结果来说,究竟多大的辐射对身体会构成危害还难下定论,当辐射强度接近于标准时,不超标并不说明无害。这也是发达国家要求公共环境电磁辐射强度远远低于标准的原因。”

换言之,中国的大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共环境,其电磁辐射强度至少是在危险的边缘。

手机真的很危险?!

手机是靠发射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尽管其发射功率已从原来的3-5W减小到目前的0.25-2W,但由于通话时手机天线距大脑过近(5-10厘米),长时间通话,就意味着长时间受到电磁波辐射。

据曹兆进介绍,国内外都有专家对手机通话时天线附近电磁波强度进行测量,监测结果是:大部分手机天线周围功率密度值为几十至几百μW/cm2,呼叫时间最大值可达1000μW/cm2左右。

可见,使用移动电话时,局部环境有远远超过环境标准的强电磁波。

专家用900兆赫频率的移动电话对志愿者进行测试,结果受试者使用手机侧的鼻孔及枕部皮肤温度显著升高,上升幅度最大可达2.5℃,而另一侧的皮温未见升高——这种热效应已经相当强烈,如果皮下深处直到脑部也有明显的热效应,则将对脑神经产生显著影响。

曹兆进等人研究了手机电磁辐射对使用者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移动电话手机使用组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即反应变慢。这说明使用移动电话手机能引起神经行为方面的不良后果。

曹兆进的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手机对使用者睡眠质量和抑郁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手机明显让使用者失眠率增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者的抑郁发生率和抑郁严重程度。他们的相关研究还显示,手机使用年限与胸闷、恶心和食欲减退呈正相关,长期使用手机还可能引起神经衰弱症。

辐射研究时间表

已经有人提出,电磁场暴露将导致癌症、行为改变、记忆丧失、帕金森症和阿尔海默症以及许多其他疾病——虽然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我们生活在高度依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里,但在这个社会里,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科学和技术。”

卡尔·萨根的这句名言很好地概括了现代人面对无处不在的电磁辐射的处境。当一种危险是全新的,它的潜在影响又不能测定,以及人们对科学的信仰逐渐下降时,人们就进入了“预防原则”的领域——“预防原则”是科学界提出的新概念,用于防止或限制由对象或行为导致的可能危害,该原则强调必须建立在对健康形成伤害之前。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最新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应该是处于完全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行为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公共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仅仅只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科学家同样要把它作为问题来面对和解决。

WHO和IARC(国际癌症研究所)已经制定了一个评估电磁场健康效应的时间表。2004年,IARC将获得足够的研究结果来处理关于电磁辐射致癌的效应评估。WHO则将在2005~2006年完成电磁辐射对健康造成的危害的全面评估。

猜你喜欢
移动电话电磁场电磁辐射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方法
分析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研究
万物起源
电磁场能量守恒研究
基于Ansoft RMxPrt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恒功率负载有限元分析
利用电磁场实现预混合磨料射流的设想及验证试验
举例浅谈在电磁场课程教学中引入科研前沿
抗辐射有妙招
3GSM世界移动电话大会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