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论民族团结问题

2004-05-16 22:00徐杰舜
中国民族 2004年5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发展

徐杰舜

毛泽东的民族团结论

毛泽东对中国的民族团结问题作过精辟的阐述。在理论层面上,他首先把中国的民族团结问题放在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民族关系中既有不平等、不和睦以及压迫、掠夺和战争的一面,又有追求平等、安定以及经济文化往来,相互依存、反对共同敌人,甚至相互同化的一面。两方面相比,那一个方面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呢?毛泽东根据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叉的时代很多,相互影响也很多的历史特点,明确地指出:

——“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

——“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

——“各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

——“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

——“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

归纳起来,就是说中国各民族虽然大分散、小聚居,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的格局,但中国没有少数民族不行,这就是中国民族关系中各民族人民互相合作、互相通婚、互相影响、友好往来、追求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压迫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也就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因此,中国各民族的互相依存、友好往来的关系是中国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内聚力的核心力量,这也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历史基础。因此之故,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是否能胜利的高度,他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他还把“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作为重要的标准,列入了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行是非的六条标准的第一条。这是毛泽东对民族团结理论创造性的贡献。

更可贵的是毛泽东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涵养,从战略的高度洞察了当时在我国还严重存在着的阻碍民族团结的不利因素,认为这种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二是历史造成的严重的民族隔阂;三是人民内部的大汉族主义思想。他曾说过:“几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特别是汉民族与西藏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西藏民族内部也不团结。这是反动的清朝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统治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挑拨离间的结果。”毛泽东反复严肃批判了大汉族主义, 他说:“必须深刻批评我们党内在很多党员和干部中存在着的严重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各地所发现的问题,都证明大汉族主义几乎到处存在。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时机进行教育,坚决克服党内和人民中的大汉族主义,那是很危险的。在许多地方的党内和人民中,在民族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大汉族主义的残余的问题,而是严重的大汉族主义的问题”。这也为我们分析和研究中国民族团结在思想方法论上作出了示范。

周恩来的民族团结论

周恩来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对中国的民族团结问题的理论建树主要有:

1、周恩来认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基础。他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说:

“这个新的基础,就是我们各民族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建设这样的祖国,就是我们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基础。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共同目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祖国大家庭,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哪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我们五十多个民族所共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所共有。……争取实现宪法的要求。我们各民族必须在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新的基础上来达到新的团结。”

周恩来的这个基础论,点明了中国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从理论上给中国民族团结在政治上定了位。

2、周恩来认为祖国的统一是中国各民族团结的最高利益。他在《民族工作的成就和任务》中分析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关系时说:

“祖国的统一是全国各民族的最高利益。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帝国主义者开始侵略中国以后,一贯企图瓦解中国的统一,破坏中国各民族的团结,但是他们没有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反而使中国各民族的最大多数人民深切感到他们的共同命运,感到统一的国家的可贵。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把国内各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了。”

周恩来的这个分析,确认了国家统一是中国各民族团结的最高利益。

3、周恩来认为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民族团结。周恩来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首先分析了中国产生这两种民族主义的原因,一是历史上造成的,他说:“我们的国家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在古代又是不完全统一的,甚至各民族彼此作战,不是你侵犯我,就是我侵犯你。民族间的互相侵犯,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是很多的。在各民族互相侵犯中,如果算总帐,汉族侵犯兄弟民族的次数多、时间长。虽然历史上汉族也被一些兄弟民族多次侵犯过,被统治的时间也不算短,如:北朝、辽、金、元、清。但从整个历史来看,还是汉族侵犯兄弟民族的时候多。站在兄弟民族的地位来想,总会想到历史上的这些痕迹。”

二是经济不平衡造成的,他说:“因为汉族在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一些,就有条件向各方面发展,以致兄弟民族被挤到边远寒苦地区,生活就更困难,经济、文化也就更不容易发展。这种历史痕迹在兄弟民族中的印象是很深的。各个兄弟民族如果不想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共同目标,就很容易产生地方民族主义倾向,这对民族间的团结不利,对祖国的统一和发展不利。”

为此,周恩来明确表示:"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就是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在中国主要是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特别要注意反对大汉族主义。这两种民族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一方面,如果在汉族中还有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态度的话,发展下去就会产生民族歧视的错误,另一方面,如果在兄弟民族中存在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态度的话,发展下去就会产生民族分裂的倾向。总之,这两种错误态度、两种倾向,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不利于我们民族间的团结,而且会造成我们各民族间的对立,甚至于分裂。”

周恩来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批判,为我们在推进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指明了方向。

4、周恩来认为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不受帝国主义的侵侮。论述到这个问题时,周恩来的心情特别沉重,因为1840年后,中国各民族人民曾饱尝帝国主义侵略之苦。西方列强之所以敢欺负我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各民族不团结”。

“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然,解放以来,我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不受欺侮了,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我们永远不受欺侮,必须把社会主义祖国真正建设强大了才有保证。处于帝国主义现在还存在的世界,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了,但是帝国主义还不死心。它一有机会还要用各种办法来捣乱,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警惕,更要着重强调我们各民族间的团结,以利于共同努力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不如此,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站起来以后,还会栽跟头,还会是一个落后的、贫困的、受欺侮的国家。”

周恩来的这个论断,从国际关系的层面上阐述了中国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5、周恩来认为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摆脱贫困状态。对这个问题,周恩来的论述十分透彻,他说:“应该认识清楚,如果不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的。要摆脱这种状态,只有我们五十多个民族,大家合作起来,共同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要建设这样的国家,不能单靠汉族。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展;但是可开垦的土地已经不多,地下资源也不如兄弟民族地区丰富。兄弟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是祖国工业化的有力后盾。但是,兄弟民族地区的资源还没有开发,劳动力少,技术不够,没有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帮助,也不可能单独发展。因此,各个民族必须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共同发展的目标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这样,两种民族主义错误才会逐步减少,民族歧视的倾向和民族分裂的倾向也才会减少。”

周恩来的这个论断,从国内民族关系的层面上阐述了中国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的民族团结论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带头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新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团结问题在理论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要争取中华民族大团结,加强同全世界人民团结的任务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强调不仅要团结祖国大陆的各个民族,还要团结港、澳、台以及全世界的华人华侨。这是因为一方面,新中国的建立,推翻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制度后,“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有了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已经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就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因此,新的历史时期争取中华民族大团结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祖国大陆各民族的大团结要巩固和发展,对于港、澳、台的同胞 ,以及海外华人、华侨,我们不强求他们赞成社会主义,只要拥护祖国统一,是个爱国者,就应该团结他们。所以,邓小平说:“我们不是有个口号叫‘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吗?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

不仅如此,邓小平还主张团结世界各民族,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反对霸权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明确地表达了这一思想。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强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加强同全世界人民的团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这样,从中国国内的民族团结到中国各民族与世界人民的团结,不仅适应了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型,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还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与世界人民的团结联系了起来,从而从完成了民族团结的构架。

2、提出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在民族团结与全党团结的关系上,邓小平极富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团结的观点。这是因为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每项决策和行动都与各民族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而言,是强调工人阶级的阶级性、科学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先进性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纪律性等,而不论民族的成分和界限。因而,中国共产党能够把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和各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并团结一致为之奋斗,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然而,中国共产党又是由中国各民族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各民族广大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在观察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各种关系时,特别是一些重大问题时,党中央和当地党的领导干部的态度和立场,对各民族干部和群众产生更重要的影响。所以,只有搞好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才能保证党组织内部的团结。党的各级领导成员,必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树立典范,这是实现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前提和保证。因此,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我们党的团结,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党内要分清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克服各种错误思想。”

无疑,邓小平的这个观点,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团结的理论层次,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3、提出了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

早在1950年邓小平就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而且,他认为造成这种隔阂的根源是“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是历史上反动统治者“实行的大民族主义”的结果。因此,邓小平指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因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如何搞好民族团结,消除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邓小平也提出了他的看法:我们要采取措施,使少数民族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所谓文化,主要是指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如果我们不在这三方面取得成效,这种历史的隔阂、历史的裂痕就不可能消除”。

由此可见,搞好团结、消除隔阂始终应该是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

4、提出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把“能不能发展起来”作为衡量民族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标准,这是新时期民族团结的基础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要从基础上夯实民族团结,就必须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对此,邓小平曾经生动地比喻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这是为什么呢?邓小平明确地回答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会出乱子。”此外,邓小平还从正面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问题虽然提得尖锐,但却是一语破的。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哪个民族地区能够尽快地发展起来,那里的群众就会安居乐业,民族关系就会融洽,也就说明这里的民族工作搞好了,团结进步事业就发展,反之则不然。可见,发展也是增强民族团结的硬道理。

由此可见,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的基础论无疑是我们缩小东西部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的民族团结论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江泽民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在世纪之交与时俱进,对民族团结问题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概括。

1、提出“民族、宗教无小事”

1993年11月7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全党都要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潜在危险性,要十分警觉,切不可掉以轻心。”他告诫我们:“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十分突出,频频引发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动乱不断。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和“分化”的突破口。这很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

江泽民从巩固政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高度,指出了民族、宗教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提出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因为江泽民充分认识到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所以他十分强调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1992年1月14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核心力量。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国内建设的需要,继续解决好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如何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江泽民认为,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我国的民族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认真研究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努力掌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要大力加强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民族地区的党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技水平和发展经济的技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努力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增强民族团结和创建文明新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民族工作部门,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民族工作队伍,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提出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1993年11月7日,在全国统战工作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了“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的重要观点。他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重要任务。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无法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各民族也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发展。

江泽民多次反复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要求各民族的各级干部要处理好民族问题,模范带头搞好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他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来解决。所以,我们处理民族地区的各种问题,都必须牢牢掌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民族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的差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在一段时期内,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可能有拉大的趋势。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要加强研究,提出对策。”

4、提出了反对民族分裂是政治斗争的观点

江泽民认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民族分裂分子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他们,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各民族干部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孤立和依法打击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防范和抵御外国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

1992年1月14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他进一步强调:“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我们必须同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分裂活动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策动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割取我国边疆领土的内应力量。他们既背叛了祖国,也出卖了自己的民族,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我们要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坚决反对和揭露‘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我国分离出去的罪恶活动;警惕和反对国际上某些政治势力支持逃亡国外的分裂主义分子,利用‘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或打着其他旗号,在我国某些地区煽动分裂的图谋。”

5、在民族关系上提出“三个离不开”的观点

江泽民认为:“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交融的过程,各族人民在彼此交往特别是近百年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唯有这样,国家的统一才能稳固,中华民族才能振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对于破坏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坚决消弭在萌芽状态,绝不能姑息迁就,犹豫不决。”

基于这样的认识,江泽民1990年9月1日在视察新疆时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两个离不开”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展,更符合我国的民族关系的实际。(待续)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发展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MINORITY REPORT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传承 民族 文化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