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移新
陈锡强,回族,出生于1941年,现任温州市少数民族联谊会名誉会长,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温州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温州世贸房地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市工艺美术协会高级顾问,市鞋革工业协会会长。
陈锡强是从事工艺美术,搞黄杨木雕出身的。这位温州三中首届毕业生,早在1957年就进入浙江省工艺美术基地——温州雕刻厂。1983年,他担任温州工艺美术公司总经理兼党支书记,1984年担任市二轻副局长。直到二轻局改制为二轻总公司,1990年又担任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早在1980年浙江省搞外贸出口工贸联合时,温州重点企业的骨干抽调到杭州创建联合公司。过去浙江工艺品出口是通过上海口岸的,从温州雕刻厂到从事特种工艺美术品出口与管理,他是第一批行业骨干接管上海外贸出口的。
作为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陈锡强积极参政议政,参与提出金温铁路的修建被称为一号议案,还多次提出有关扶持工艺美术的议案。为贯彻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他建议成立温州传统工艺美术研究院,以后形成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案,争取到省、市二级政府各100万元启动资金,为保护发展温州传统工艺美术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参与提出的建设信用温州、信用皮革等议案,也被市人大九届五次大会列为议案。
温州鞋革业经过20年的努力,从传统手工艺到温州支柱性产业之一,从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到规模化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从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到制作精良、品牌林立,从众矢之的到中国鞋都,温州鞋革业发展所走的路,陈锡强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正处在短缺经济时期,温州鞋革业得到空前发展,大批作坊式小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数温州鞋开始出现在各地市场。温州鞋款式新、变化快,很快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随着温州鞋的数量需求剧增,许多技术落后、工艺水平低下的企业开始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他人品牌,大批忽视质量的产品进入市场。
任何违反经济规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1978年8月8日,在杭州武林广场上,一把大火烧毁了部分劣质温州皮鞋,更重要的是烧毁了温州鞋的信誉。对这一点,陈锡强当然十分清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七个部委联合调查温州假冒伪劣产品,温州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市二轻局长陈锡强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治理整顿领导小组。
在市委市政府提出“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的战略指导下,凭着鞋业界人士坚忍不拔的努力,随着产品质量脱胎换骨的提高,温州鞋业逐渐摆脱低劣的名声,在激烈的变革中重新获得新发展。康奈、奥康、吉尔达、东艺、多尔康、红蜻蜓等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批鞋革行业发展的领头羊,树立了企业良性发展的典范,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温州鞋业具备了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优秀品牌多、出口创汇势头强劲、行业配套齐全,区域特色显著等优势,1999年在温州召开的全国轻工厅局长会议上,市长提出创建“中国鞋都”,得到包括原国家轻工局,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的普遍关注。温州政府搭台,鞋革企业唱戏,陈锡强属下的市鞋革工业协会负责运作“中国鞋都”的创建活动。
2001年8月,中国皮革协会组织全国行业专家团到温州评审。陈锡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安排专家团全面、细致地实地考察。专家一致认为,温州是皮鞋制造为主项,旅游鞋、胶鞋、童鞋、注塑鞋、休闲鞋、拖鞋、特种鞋等为重点,皮鞋机械、皮革化工、鞋材设计等配套行业齐全,分工严密,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产业服务社会化强,企业文化内涵丰富,具备极强综合实力的国内皮革重点地区。在各界共同努力下,9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正式发文命名温州为“中国鞋都”。
至此,陈锡强才把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放下来。
陈锡强目前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浙江第一高楼——温州世贸中心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