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荣
送走一届毕业的学生,又迎来了一年级的几十名新生。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由衷地感到喜悦,特别是听着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奶声奶气地做着自我介绍,简直令人陶醉。
可就在这时,我听到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一抬眼,看到一个表情有些古怪的孩子,他伸着脖子,说话的样子很使劲,吐字却很不清楚。其他孩子不禁哄笑起来。有几个嘴快的孩子告诉我,他叫李军伟,说话一直就是这样。我的心猛地一沉,原来的喜悦一扫而光。
课后,我及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得知他先天舌根肥厚,舌尖短,所以说话不清晰。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请家长配合,在家里耐心纠正,教他准确发音,还建议家长平时有意识地教一些儿歌、顺口溜、绕口令等;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其他同学嘲笑,我上课时尽量少提问他,同时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他。
一段时间过去了,正当我为自己这样的做法沾沾自喜时。李军伟的妈妈来学校告诉我:李军伟不愿意做语文作业,说我不喜欢他,因为上课时,他多次举手,我都不喊他。她恳泶我多提问她的孩子。
乍一听说,我有些好笑,这就是孩子式的思维:你不喊他发言,就是不喜欢他;你不喜欢他,他就不做你的语文作业。可转念一想,孩子发音不准,虽然是个毛病,但总是捂着、盖着,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題的办法,反倒可能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伤害。
从此,我上课时就像对其他孩子一样提问李军伟,鼓励他发言,鼓励他朗读,鼓励他与别人讨论。一开始,只要他一开口,就会有一些学生哄笑。这让李军伟很不自在。
有一次,等孩子们笑完以后,我问他们:“请你们认真想一想,当你读错字或说错话时,是什么心情?”“我很难过。”“我很想读对。”“我也不想读错。”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那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呢?”我又问。“我想请老师教我。”“我想请我的好朋友教我。”“我愿意我的同桌教我。”孩子们回答。
“那么,现在李军伟读得不好,我们该怎么办呢?”我问。“帮助他。”“老师,我教他。”“老师,我不该笑话他。”孩子们明白了。
我连忙夸奖说:“对,你们真是好样的。当别人出错时,笑话别人是不礼貌的。今天,你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帮助别人。”
以后上课时,我照样提问李军伟,照样还会有一些孩子发笑。但笑的人越来越少,并且会突然意识到不对,赶快捂住嘴巴。他们的笑已经不是恶意的了,只是习惯难改。终于有一天,在李军伟读完一篇课文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让我无比欣慰,但我故做不解地问:“他读得不掉好,你们为什么给他那么热烈的掌声?”
“因为他进步了!”“因为他发音比原来清楚了。”“因为他努力了。”孩子们大声回答。
李军伟笑了,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
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许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明白。但我想,他们至少已经会在欣赏与被欣赏之中,健康地成长弗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珍贵的思想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