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赠送苏加诺的国礼等

2004-04-29 00:44:03
党史博览 2004年10期
关键词:花名册工程

周恩来赠送苏加诺的国礼

张雪父是上海著名老画家,尤擅山水,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校长。20世纪50年代初,在毛泽东发出治理淮河的号召后,他曾赴治淮工地写生。后创作了一系列这类题材的优秀作品,在北京和上海展出,受到参观者的好评。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友谊日笃。当时,苏加诺总统特邀周恩来专程前去访问。临行前,周恩来在听取驻印尼大使黄镇汇报时,听说苏加诺总统对中国艺术格外钟情,还和黄镇交流过有关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于是交代身边工作人员在挑选礼品时,可否选送一幅反映新中国风貌的国画作品给他。不久,一幅由张雪父创作的山水画《化水灾为水利》的照片送到了总理办公室。周恩来认真地看了看,连声说:“好,好。”这幅画气势雄伟,不仅有治水场面,还有治理水后的青山绿水,一片生机的美好画面。画家的功力也十分深厚,浓墨重彩下的重山、飞流、巨石、苍松和劳动人群,用墨酣畅淋漓。周恩来当场拍板后,上海市文化局很快通知了张雪父本人。就这样,在周恩来出访时,该画赠予了苏加诺。苏加诺对这幅画爱不释手,称赞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随后,他在回访时,还特意将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带回了国。1956年,苏加诺将自己珍藏的画作委托中华书局上海印刷厂印成《苏加诺藏画集》时,又特意将这幅张雪父作品收入。

作为国家收购这幅作品的酬谢,当时有关部门付给张雪父500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国内画界可说是“天价”了。

(摘自《世纪》2004.4陈正卿文)

金门炮战中的两个“巧合”之谜

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发生了两件奇事,即金门防区三位副司令当场被击毙和台军“巨无霸”火炮被击毁。这两件事令台湾方面伤透了脑筋。

当时金门的防卫司令部设在太武门的一个名叫“翠谷”的山谷里。经火炮专家测量计算,这些位置在解放军设在东北方位的围头炮位的射击死角的范围。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随着一串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宁静的围头半岛前线突然万炮齐鸣,地动山摇。当时金门岛上的“国军”周末会餐刚结束,到处是入浴、打球和游玩的士兵。“国防部长”俞大维和即将离任的美国顾问,在金门守军司令胡琏等陪同下正在岛上散步,炮弹忽然铺天盖地而来,金门守军更是被打得晕头转向,四处逃窜。

从解放军炮兵阵地射出的第一波3000多发炮弹,竟然超越太武山顶,落在了翠谷餐厅的外侧。金防部三位副司令章杰、赵家骧、吉星文和参谋长刘明奎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炸死。在外散步的“国防部长”俞大维也受了轻伤,胡琏侥幸逃脱。

第一波炮弹爆炸后,炮科出身的军长兼副司令官张国英与“国防部长”俞大维疑窦丛生。兵工专家反复检测后得出结论:共产党军队炮击翠谷使用的是苏制155榴弹炮。俞大维愕然:这是一种迄今已经有10多年的苏制武器,怎么能打出这样的效果呢?

接着又发生了“巨无霸”火炮被炮击毁的事件。这种大炮为美国制造,整门大炮都配备厚钢板。美国人曾夸口:除非敌方炮弹打进炮膛里,否则“巨无霸”无法摧毁。而这次,炮弹恰恰就落进一门“巨无霸”炮膛里。

两件事使俞大维怀疑共产党军队拥有一种具有神奇识别目标能力的新型火炮。11月23日,他召见主管情报业务的曹之敏,责令3个月内查明共产党军队在炮战中使用了什么火炮。曹立即组织了3个特工密赴大陆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大陆军队使用的是苏制155榴弹炮。

台军专家最后作出这样的解答:共产党军队的炮弹发射后,是呈抛物线状,在翻过了高高的太武山顶后,射程极限已到,便垂直落了下来,正好掉进了射击死角翠谷;“巨无霸”被毁也是这样的原因,完全是巧合。

(摘自《军事史林》2004.7关朝江肖鹏文)

邓小平推动恢复高考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1977年冬我国恢复高考。

高考制度的恢复对知青上山下乡冲击很大。其一,它改变了196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中学毕业生“四个面向”(即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厂、面向基层)的分配原则,使中学毕业生不必先上山下乡劳动几年,而可以优先选择升学读书。1977年7月29日,邓小平在同教育部几位负责人谈教育工作时指出:是否废除高中毕业生一定要劳动两年才能上大学的做法?9月19日,他在同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话时说:18岁到20岁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期。过去我和外宾也讲过,中学毕业后劳动两年如何如何,实践证明,劳动两年以后,原来学的东西丢掉了一半,浪费了时间。采取直接招生的办法,并不是不要劳动,劳动可以在中小学就注意。其二,它改变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了7年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不考试的做法,使许多无“后门”可走和家庭出身不好的知青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离开农村。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9月19日,他在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时说: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大学生。招生的条件,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1977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就贯彻了邓小平的指示精神。这两条大大拓宽了知识青年回城的途径。1977年首届高考,全国有570万人参加了考试,其中知青约占半数。这一年,全国高等学校共招收新生27.3万人,其中有知青7.9万人。1978年,全国共有610万应届毕业生和在乡知识青年报考。高等学校录取新生40.2万人,其中知识青年入学人数猛增至27.1万人。

高考制度的恢复,客观上加大了上山下乡运动的离心力,加快了结束上山下乡运动的步伐。

(摘自《党的文献》2003.6张曙文)

“八三工程”命名的由来和工程指挥部的筹建

“八三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铺设的第一条大型输油管道工程,也是“文革”时期人民解放军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庆油田的原油无法及时外运的问题。当时,周恩来顶住种种干扰,力争用最快的时间修建一条从大庆通往抚顺的大口径输油管道。由于受“文革”的破坏,地方上已经无力承担领导这项艰巨的工程。于是,周恩来直接打电话给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希望军区调遣部队支援,并选拔一名主要负责人组织指挥。沈阳军区党委经研究决定,由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萧全夫挂帅负责指挥这一工程的施工任务。

根据上级指示,萧全夫立即着手组织了大庆至抚顺输油管道工程的筹备领导小组。当时,由于正处在“文革”动乱时期,许多技术人才被迫下放劳动。为了解决工程急需的技术人才,萧全夫向有关领导写了信,呼吁并通过有关部门及时地将管道建设专家唐振华、化工专家张兆明、力学专家潘家华等人从批斗场所和牛棚里解放出来,立即投入到这项工程的研究和论证工作。

1970年8月3日,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沈阳军区招待所三楼会议室召开。军区司令员陈锡联、燃化部副部长唐克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及大庆油田革委会的负责人等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为了便于对这项工程的表述,萧全夫在会议召开之前,提议把大庆至抚顺的输油管道工程简称为庆抚线,并根据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定名代号为“八三工程”,提议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成。这次会议开了两天时间,主要是研究明确输油管道工程施工的方针、组织领导、总体方案和材料设备等一系列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次会议上,萧全夫被正式任命为“八三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张文斌、李少元和罗坤山等人担任,“八三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政工组、生产指挥组、器材供应组和后勤组等5个职能组室为具体的办事机构。“八三工程”的领导小组受沈阳军区和燃化部的双重领导,其主要的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沈阳军区及燃化部有关工程建设的指示,组织领导“八三工程”的实施及负责同东北三省协商有关工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随后,辽、吉、黑三省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八三工程”指挥部。

(摘自《军事历史》2004.3萧全夫文)

将军熊晃参军记

熊晃,原新疆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熊晃从1949年进疆后一直坚守到终老天山,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军队。那么,当年他是如何参军的?这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性的故事。

熊晃的故乡在浏阳河,“秋收起义”之后,革命之火在浏阳大地很快燃烧起来。这里诞生了工农红军,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当时,当过儿童团长的熊晃,一有机会就跟着红军部队要求参军,可人家总是嫌他小,不收。有一次,他正和一位红军连长死缠硬磨,上级派人来要全连的花名册。连长又急又恼,全连都文盲,哪一个会造花名册?这时,念过小学堂的熊晃抓住机遇说道:“连长!我能写。”连长半信半疑地瞅着这个半大小子,派人领着他逐个给战士登记造册。熊晃自小写字认真,一笔一画,清秀工整。他用了两天时间,造就了全连花名册。连长高兴,竟舍不得这伢子离去,让熊晃先留在部队。一天,营长张正坤来到连里,问花名册是谁造的?连长把熊晃领到营长面前。张正坤又惊又喜,“这不是熊家山的晃伢子吗?”张正坤和熊晃是本乡人,自是认得。张正坤和王震一起创建了游击武装浏北一支队。王震带领游击队去了湘赣,在那里组建为湘东独立团。张正坤在当地发展,现在是浏阳警卫营营长。熊晃早听说过王震、张正坤在自己家乡北盛仓打游击的事迹。连长向营长报告:这伢子闹着要参军,来了就不走。张正坤说,会造花名册,算是个小秀才了,你不要我带走。连长慌了:营长批准他参军,就让他在我连里当文书吧。

熊晃在花名册里补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后来,熊晃做了官,做了大官,及至晚年,熊晃将军的字仍然是一笔一画,清秀工整,只是多了一分遒劲。他常说:我就是因为会造花名册,才被批准参军的。

(摘自《中华儿女》2004.4李桦文)

猜你喜欢
花名册工程
浅谈歌剧咏叹调《花名册》的演唱特点
艺术评鉴(2017年18期)2017-11-07 16:43:26
花名册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07:24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点名
那本熟悉的花名册
考古学家的儿子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