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关吴氏

2004-04-29 00:44庄文达
金山 2004年10期
关键词:丈母娘黄桃麻花

庄文达

眼下,“名人”出书热仍然不减。丈母娘受了感染,也要出书了。

名人关吴氏,小人的丈母娘是也。用她自己的话讲:“说我不够名人,那市长够吗?你妈我,比市长厉害!市长说话有几人听?我要说句话,全市家家户户都得听,每次非闹个小地震不可。”

丈母娘的家离公园很近。月色下,湖水如镜,将山上的千树万树梨花浓缩在水里,朦朦胧胧的,让人感觉到一缕缕沁人肺腑的馨香。一棵躯干两人合抱不来的老梨树下,丈母娘又盘腿面南而坐,背靠青山,面对湖水;头顶圆月,双手合十,二目微闭,练她那自编自创的梨花功了。春风乍起、雨润蓓蕾、含苞待放、满树梨花。起承转合后又来个回收式:月色朦胧、暗香浮动……

头发乌黑,面色红润,耳也不聋,眼也不花。丈母娘貌相,不过50年纪。其实,她老人家已是72岁的人了。出身书香世家的丈母娘,姓吴。丈人姓关,她嫁给了他,便成了“关吴氏”。一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竟将她关在屋里9年,同时也创下8胎生7女3男,世界尚属罕见的记录。当岳丈大人的名字被某出版社《名人词典》收编后,10个孩子相继在丈母娘的童话王国里走出,成了一些文学期刊的主编和作家。“老儿子结婚,大事完毕。”早晚无事,丈母娘便悟上了“长生之道”。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丈母娘早就懂得这个道理。近来传出旨意,让儿女们为其著书立传,“自我鉴定,比你爸还‘名人。”她受老老丈母娘的熏陶,一年365天用不重样的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对她的10个儿女进行“启蒙灌输”。时间久了,大嫂子小舅子也有听腻的时候,她便张冠李戴,随机应变编上一个,以假乱真。虽有上述“业绩”,仍显单薄,岂够“名人”?

丈母娘被全家公认为“当之无愧的名人”,是上周六给她过72高寿……

好热闹的三室一厅,挤满了人。当我们从公园山上那棵梨树下把她找回一齐向老人家拜寿的时候,她老人家哭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你妈———我的日子,不多了。妈今天高兴,多喝几盅,但不跟你们说酒话。没有我,能有你们的今天吗?你们能出名,我为何不能!”这才接上了本文开头那段话———“就说几年前吧,你大嫂商店的麻花卖不出去,烧得嘴角尽大泡。正赶上南方竹子开花,我就编了一段顺口溜:‘竹子开花要死妈,女儿快快买麻花,买来麻花给妈妈,消灾去病不害怕。不曾想,一传十,十传百,闹个全市抢购风。你大姨乐了,今年商店排骨积压,又来找我。我又编了一个‘瞎巴说:‘老爸羊年要受苦,女儿赶快买排骨。”

“妈,”妻子听出了话外音,“有一年,母亲给儿子买罐头吃黄桃,也是你造的谣?”

“那怎么能叫造谣呢?熊岳城有个望儿山吧?山上有个石头老太太吧?那老太太拄着的拐棍都断了。这说明儿子要有灾难,当妈的赶紧给儿子买黄桃吃才能逃出去。”

“你呀,你呀,”妻子眉头紧锁着,“那阵子,我们一个劲地追查,一个劲地辟谣,没想到这谣传的风源竟是你。熊岳城有座望儿山不假,可那山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老太太。山上只有一座破庙对着海,从远看就传出了什么老太太……”

“你在报上辟谣又有什么用?”丈母娘乐了,“这年头,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说今年4月非典时期抢购风吧,我一传北京、鞍山周围要封城,人们就开始抢上了……”

丈母娘好些耐人寻味的轶事,还没挖掘出来。“不流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我宁可做反面教材。”有了丈母娘这句话,我们几个连襟不顾几个妻子反对,决定联合写《名人吴氏传》。丈母娘一听,乐极生悲:“做了好些名人事,还不知自己叫啥。起个啥名字好呢?”“姥姥,我给你起个日本名,又好记又好听,叫,叫———‘无事生非。”外孙子多,不知是谁出了声。

猜你喜欢
丈母娘黄桃麻花
义卖麻花有感
麻花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炎陵黄桃促增收
更心疼
爷爷的麻花
麻花
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