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岳
朋友陈先生是位很不走运的人。考大学时他曾发誓,非重点大学不读。然而,天不遂人愿,他考试时发挥失常了。家境贫困的他无力复读,不得不上了一所三流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县城一家即将倒闭的企业工作。单位不好不说,还得不到重用。上百号人的公司,经理偏偏安排他上街摆摊子,拖板车,弄得他哭笑不得。后来,一位好心的局长看不下去,就把他调进局机关,当了名公务员。然而,在局机关又怎么样呢?工作虽然清闲,但收入很低,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与他的目标也相去甚远。
工作失意,陈先生曾经痛苦不堪,但短暂的消沉之后,他决定奋起,做起了考研梦,希望通过重新选择来改变命运。然而,由于英语基础太差,几次应试,每次都是名落孙山,无奈,只好听天由命。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先生走出了机关,请假应聘到一家报社当记者。陈先生的特长和爱好就是写作,还在读大学时,稿费收入就基本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当记者后,陈先生如鱼得水,几年下来,除完成本报的编辑、采写任务之外,还在全国数百家报刊发稿。六年时间,他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数以千计,每月仅稿费就有好几千元。
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开始后,陈先生原来的工作单位规定,公务员不准请假打工。陈先生不得不回原单位上班。但此时的陈先生与过去判若两人,他不再愁容满面,忧心忡忡,日子过得张弛有度,非常充实。八小时之内,他一心一意干好份内的工作;而八小时之外,别人打麻将、玩纸牌,他就躲进小楼敲电脑,专心经营自己的特长——写作。日积月累,陈先生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约稿信纷至沓来。不到两年,在写作圈子内,他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成了热门写手。如今,陈先生不仅买了房子,还有了自己的车子,日子过得充实而富足。
陈先生的经历看起来很平常,但是确实有特别之处。在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不得不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不同的是陈先生并没有陷入失望和痛苦之中,而是用业余扩展的事业弥补了工作的不足。这让我想起了两个和尚挑水的故事。
有两个和尚,一个叫智能,一个叫悟慧,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的庙里。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好朋友。但是有一天,智能没有下山挑水,悟慧心想:“他大概是睡过头了!”便没有在意。可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一个月过去了,智能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悟慧急了:“我的好朋友可能生病了,我得去拜访他。”于是,他爬上山去探望老朋友,却发现他的老朋友安然无恙——正在打太极拳。悟慧好奇地问:“你怎么一个月不去挑水了,难道你不要喝水?”智能把悟慧带到后院,指着岩石中的一口水井说:“这五年,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要抽空凿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我也没有停止过,总是能挖多少就挖多少。就在一个多月前,终于让我挖出水了,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就如那两位和尚挑水,虽然并不一定是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但是迫于生计,又不得不去做。然而,除了工作八小时之外,还有十六小时,这十六小时是不是也能像智能和尚那样,坚持不懈地去凿一口自己喜欢的井呢?这口井,虽不一定会日渐其深,但是日积月累,它就有可能成为你日后摆脱劳役之苦的源泉。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埋怨上天不公,没有给自己一个薪水高、又能发挥特长的工作。于是,有人选择了自暴自弃。其实,与其花很多时间为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烦恼,不如放下,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和工具,利用业余时间去拓展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挖自己喜欢的、认为会有所作为的那口井,说不定在什么时候,那口业余凿下的井会泉水汩汩,滋润你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