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丽静
资产管理公司能否借此行政安排如愿“变身”,要看最后公司的资产情况,要看政府是否愿意出钱,要看能不能引进战略投资者
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中除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外,都随着问题券商的暴露而登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
2004年9月3日起,中国证监会委托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德隆旗下的德恒证券、恒信证券和中富证券三家公司托管经营。
2004年9月3日起,中国证监会委托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汉唐证券公司托管经营。
2004年10月18日起,中国证监会委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闽发证券公司托管经营。
2004年10月22日起,中国证监会委托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辽宁省证券公司托管经营。
有传言说,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也将被中国证监会委托托管一家问题券商。
针对此次问题券商集中托管,资产管理公司几乎全线上阵,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肯定,政府如此安排意在使资产管理公司借机转型。
但这些问题券商的窟窿到底有多大?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仍是个未知数,资产管理公司能否借此行政安排如愿“变身”,仍是一个问号。
政府平衡术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组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此次之所以安排资产管理公司而非证券公司托管问题券商,是中国证监会和人民银行看中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和专业能力。
而一些证券公司认为,目前许多券商已经自身难保,这是资产管理公司出面的直接原因。如果把问题券商交给仍在体制缺陷和道德缺陷中挣扎的其他同业,无异于把问题券商推向了另一个火坑。
但也有业内人士并不赞同此安排。
第一创业证券的一位经理认为,如果这些问题券商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拍卖和竞售,一定会有其他券商参加竞买,关键是价格是否合理。
托管权落到央行管辖的资产管理公司,而非证监会下辖机构,令业内人士不由产生“谁出钱,谁有发言权”的猜测——即央行有可能再次对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问题金融机构施以援手。
此前,为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央行发放再贷款80亿元向南方证券施以援手。近日,有媒体报道,央行已初步同意为被信达托管的辽宁证券40亿左右的资金黑洞“埋单”。
多家券商高层向《经济》杂志记者透露,如果要弥补目前问题券商的窟窿,需要央行2000亿元左右再贷款。
既然央行政策的首要出发点亦是维护金融稳定,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央行为问题券商埋单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
因此,就出现了由央行安排托管机构的一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对应的资产管理公司也自然成为首选。但既然是行政安排,不可避免地要带出行政安排中一碗水端平的问题。
继华融托管德隆后,信达和东方相继被安排托管两家和一家问题券商,唯独没有看见长城公司被安排托管。
中国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第一季度末和第二季度末,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阶段处置进度都在40%以上,其中,华融第二季度末的阶段处置进度为48.72%,高于信达的42.67%。但信达在两个季度的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明显高于华融,并位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首。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阶段处置进度虽然高达50%,位居第一,但其资产回收率仅为15%,现金回收率仅为10%,和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相差甚远。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长城公司一工作人员告诉《经济》杂志,目前长城公司正在加快处置进度,以完成财政部的计划,即在2006年前处理完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至于托管问题券商的业务,“各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运作模式”。
随着大市的持续一蹶不振,跻身问题券商的机构越来越多,华融现在管着德隆一大摊子,信达已经托管了两家问题券商,各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出承受能力,那么行政安排的强加性难以避免。从这点看,券商托管下一步将如何走好,如何确保托管的积极性,就难以看好。
讨价还价的游戏
虽然是行政委托,但并非无利可图。
以华融托管德隆为例。2004年8月26日,华融公司与德隆方面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华融全权行使德隆系四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德隆国际、新疆德隆及屯河集团截至8月31日的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实业公司股权、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股权以及有权处分的其他资产,全部交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托管。根据托管协议,华融将按照托管资产处置回收现金额和抵债金额或债务减免金额的1%收取报酬。
如果说,问题券商是刀俎上的“鱼肉”,1%就是分配给资产管理公司的餐券,这种方式让双方都有些不太爽。
在汉唐被托管后,当记者来到它的一家营业部时发现,散户大厅和后台都运营正常,也未见汉唐被信达托管的任何通知或者公告,就象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
营业部一位管理人员告诉《经济》杂志记者,在他判断,汉唐一定会被信达收购。但公司的员工并不担心出路。因为汉唐的人员就是从湛江证券接收过来的,所以有过一次被“和平”收购的经历后,大家的心情反而平静了。“即使打扫卫生的大姐都不担心自己以后的工作”该管理人员如是说。
营业部给信达派来的托管组的管理人员安排了一个较大的办公室,但因为被托管和将来可能被收购的关系,汉唐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和信达托管组的人员有一种不协调的疏离。
“我们当然不愿意被收购,现在的问题又不是我们造成的。”因此双方除了必要的业务接触外,并没有其他更多的接触。
目前汉唐托管组正在加紧制定重组方案。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重组汉唐,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有三种方式。
一是由信达的控股子公司宏源证券接收汉唐证券的资产,汉唐因此注销。信达通过做大做强宏源证券向市场化金融公司转型。目前信达持有宏源证券37.275%的股权,是宏源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宏源证券7月30日公告称:广东中创科技设备租赁公司将所持有的宏源证券法人股1397.55万股转让给信达资产。增持股份后,信达将持有宏源证券40.07%的股权。但该增持股份已触发要约收购,目前还在等待证监会的批复。
二是政府通过向汉唐注资,吸收汉唐的股权,将汉唐现有股东的股权重新计算,而汉唐保留。
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一方面是寻找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是可将汉唐的债权人的债权转为股权。
虽然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朱登山多次向《经济》杂志记者强调:托管不等于重组,能不能重组要看最后公司的资产情况,要看政府是否愿意出钱,要看能不能引进战略投资者。但他也承认,如果能重组成功,对信达当然是一件好事。信达也不愿在付出这么多的人力、财力后没有收获。
据了解,目前汉唐每个营业部有三个托管人员,而汉唐在全国有二十三个营业部,再加上从信达相应部门调到汉唐在深圳总部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仅托管汉唐证券,信达就派出一百多人。
政府给资产管理公司提出重组方案的期限是六个月,但朱登山承认六个月的时间非常紧张,他希望信达在这方面能走得快一点。
当年国泰证券(与君安证券合并前)托管中创公司就经历了当事人都没有想到的漫漫长路。1997年开始托管,2004年7月1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确认的原中创公司清偿方案才正式公布。最初,政府有一些口头的承诺,但六七年当中,清算工作组的组长都换了三任,清算工作组证券组的负责人也换了三任。
“人都换了好几拨,去找谁啊?”一位当事人回忆说,“但这是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始终在认认真真地做好这项工作。”不知这一幕是否还会在今天的券商托管中重新上演?
据了解,华融和德隆的托管协议中规定,华融因承担该协议项下的资产托管事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和处理费用,由其在托管资产处置回收现金中直接列支。而信达托管组的一位人员则告诉记者,目前的托管费用是由信达公司负担的。但资产管理公司是财政部100%的控权,因此资产管理公司没必要担心托管的成本,“反正都是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