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之际的“功德论”分析

2004-04-29 00:44
人文杂志 2004年2期
关键词:功德

雷 戈

内容提要“功德论”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富实践性的政治评价体系。在秦汉之际它得到了广泛而灵活的运用,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和普遍的政治共识。在对人性与政治相互关联的理论思考中,中国人始终缺乏一个终极维度。功德概念在实际政治中的广泛运用恰恰与它同中国社会古老习俗中那种尊祖敬宗的礼制观念有关。

关键词功德 政治共识 天下

〔中图分类号〕K232;D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2-0150-06

“功德论”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富实践性的政治评价体系。在秦汉之际它得到了广泛而灵活的运用,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和普遍的政治共识。三老、豪杰劝陈胜称王时一致认为,“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 ① “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 ② 这里面包含两个标准。一是功,“伐无道诛暴秦”;一是德,“复立楚国社稷”。前者是现实标准,后者是历史标准。它意味着,人们判断一件功业,既看它是否改变现实,又看它是否恢复传统。当然这里也还存在有一种策略上的考虑。即“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但反对意见则认为,“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这里透露出称王背后的观念问题。

猜你喜欢
功德
互动平台
西夏十一言《功德宝集偈》:罕见的汉文佛教偈颂体式
西夏文《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残卷考
敦煌写本《曹议金重修开元寺功德记》考释
千万不要把福报漏了
了无功德
西夏文献《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中的两组程度副词
“立塔写经”与“内外之际”:唐代妇女的佛教功德活动
引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