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发展看近代中国议会内政党的产生

2004-04-29 00:44岑树海
人文杂志 2004年2期
关键词:清末政党

岑树海

内容提要对政党这一新生事物从排斥到逐步接纳,最终完全归依的历程贯穿着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变迁的进程。本文尝试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清末立宪运动背景下政党的孕育、产生及历史地位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从制度保障、政党理念的输入与传播、政治训练、政党主体的构成等角度,较为详细地勾画出中国最早政党生成的过程,强调清末社会的宪政追求是政党创生的强大助力,清末立宪运动是政党产生的制度温床,政党的出现、政治参与的扩大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清末 政党 立宪运动

〔中图分类号〕D092;K2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2-0134-06

缘 起

现代政党自产生以来,它的活动舞台已经蔓延到整个世界,并且占据了政治交易中的绝大份额,有关政党的论述更是汗牛充栋,除了学理性的研究和操作性的分析之外,还有数不清的道德性、功能性的评价,但是当人们对政党问题似乎都耳熟能详时,依然存在着对政党的误读。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政治发展史上,政党自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无须多言。对政党这一新生事物从排斥到逐步接纳,最终完全归依的历程贯穿着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变迁的进程。追根溯源,从中国政党初生时的复杂历史情境出发,解析这一段时期政党产生时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寻求政党出现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这种理论探索自然显得相当重要。

猜你喜欢
清末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清末书院改学堂
简述清末西方中国观的转变
论清末粤汉铁路风潮对粤港地区报业的影响
浅谈清末新式学堂与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形成
立宪主义与政党——以法国为例
清末陕南地区的书院改制
清末报载小说叙事“新闻性”探究
公民社会与政党共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