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蓬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哲学的发问方式与问题视阈的转换规定着哲学的发展轨迹。在哲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历史中,康德哲学的发问方式和问题视阈所显现的二难问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马克思的哲学是面对康德哲学的二难问题而可能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马克思哲学在从“言说”到“实践”的“实践论转向”中,超越了“言说”,超越了“哲学”,走进了现实的感性生活和社会批判。这种转向及其意义指向一直影响到我们当代,至今还没有被超越。
关键词形而上学 问题视阈 康德 马克思 实践
〔中图分类号〕B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2-0025-07
在我国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以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等问题多有争论,形成了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理解。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在解读马克思哲学视阈上的差异。我们无意去评价这些解读视阈的是非曲直,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些解读中,可以找到一些相对有共识的解读原则。这些解读原则是:在解读中要把握马克思哲学文本的本真意义和真实意图;在解读中析理出马克思哲学与我们当代的意义关联;这种解读应该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