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世界湿地日的来历
湿地国际1996年3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了第6届缔约方大会。同年10月常委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今年的2月2日是第8个世界湿地日。
2月4日 (农历正月十四) 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随着立春的到来,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春季养生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它最早叫“ 浮元子”,后来还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除了吃元宵,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2月29日 (农历二月初十)闰年二月的最后一天
餐桌上的好“伴侣”
菠菜+胡萝卜防中风
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菠菜和胡萝卜,可明显降低中风的危险。据统计,每天吃一份菠菜的女士比一个月才吃一次者,中风危险降低了53%;每天吃一份胡萝卜的人比不吃者则要低68%。这一切主要得益于β胡萝卜素。
苹果+茶叶防心脏病
医学研究者认为,苹果、洋葱、茶叶可保护心脏,主要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剂。
叶酸+硒酵母防胃癌
医学专家新近公布的一项成果表明,叶酸和硒酵母均具有防止胃癌的作用。而多种绿叶蔬菜、菌菇、动物肝肾等,都是叶酸和硒元素的“富矿”。
谷物+蔬菜+红葡萄酒防肠癌
美国癌症研究的一项调查发现,喜欢吃杂粮、新鲜蔬菜并适量饮用红葡萄酒的人,其肠癌发生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否则患癌的风险则增加2倍以上。
维生素A+硒防肺炎
据临床医生介绍,维生素A和硒元素,能使儿童免遭肺炎的侵害,而已患上肺炎的儿童若多摄入一些含这两种营养素的食物,也可以缓解病情,加快康复。
豆腐+鱼类防缺钙
豆腐煮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小儿佝偻病等缺钙疾病。
2月14日 ☆情人节☆
香薰有妙用
香薰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服人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减轻心理压力很有效果。劳累一天,您不妨在浴室的四角各滴上一滴香薰油,这样,在沐浴时浴室里的蒸气会让香薰油迅速挥发,舒缓你紧绷的神经。
2月15日 星期日
健康美丽从脚起
用温水泡脚,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对于许多想改善手冷脚冰的女性朋友来说,这更是一种简单、便宜又有效的方法。泡脚时,水不需太热,保持温温的就好,水量至少要盖过整个脚面,最好能泡到小腿的一半,泡上个十到十五分钟,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近年来则流行在水中加些精油,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足部的光滑柔顺,更可以增加弹性。
糖尿病人的足部护理
糖尿病人常有周围神经病变,足部感觉减退,容易受伤,因此糖尿病人必须每天检查你的足部,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①每天温水清洗双足,保持清洁②小心剪脚指甲,一定要修齐,不能损伤皮肤及甲床③切忌自己处理鸡眼或厚硬的皮肤④注意趾间的清洁与干燥⑤注意有无足癣,如有应及时就医⑥鞋袜要宽松,柔软。由于足部皮肤感觉减弱,双足易烫伤,故不要接近暖气。
2月19日 (农历正月廿九) 雨水
公历一般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少食油腻,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下面介绍几种水果:
苹果含丰富维生素C和B、乙型胡萝卜素(帮助身体制造维生素A)、钾和啫喱状的果酸,有助身体补充健康的纤维,及控制皮肤细胞的水分。
橙含丰富的维生素A、B、C和磷质,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尤其适合比较油腻的皮肤。
菠萝菠萝内的凤梨酵素,可以消化相等于其本身重量1000倍的蛋白质,因此除了用来吃之外,还适宜用来清洁皮肤上死去的细胞。
草莓含有维生素C,具有天然清洁作用,对于受阳光曝晒过度的皮肤尤其滋润。
2月21日 (农历二月初二)
春捂,慢脱衣
春天来了,天气渐暖。有人便匆匆脱掉棉衣,享受春风的爱抚。
实际上,“春寒料峭”时时有,让身体从“冬眠”状态苏醒过来,要有一个过程。
传统的“春捂秋冻”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无论季节怎么改变,人的体温总需要保持再35℃左右。人体能够保持恒定温度主要是靠血管的舒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脱掉冬衣,就会破坏人体恒温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如发生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
如果气温回升很快,天气转暖,还是要适当地脱点衣服,以保持恒定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