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良
我国总人口中居住在农村的占64%左右,而农村人口中年龄在15至34岁的青年人占36%,约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3%。这是我国农村发展中极其可贵的一种优势资源。但是,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农村每10万人口中,大专及大专以上教育水平的人口仅有492人(城镇则是8,899人),高中和中专是5316人,初中水平有33266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数量少、水平低、素质差,已经影响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对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挖掘、发展,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农村青年劳动力的素质,培养出实际所需的各种人才。
一、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农村青年的地位和作用孕育着重大变化,他们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中已成为重要的现实力量,不仅仅是农村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也是重要的建设者。
1背窍缫惶寤发展的需要。《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市场,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把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要完成这一宏伟的目标,没有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因为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六成以上,而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近七成。如此巨大的社会群体,同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力量,能否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现在,而且影响未来。
2迸┐迩嗄耆肆ψ试纯发是应对WTO机遇和挑战的需要。加入WTO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农业生产充满了竞争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谁赢得了人才和技术,谁就赢得了市场,谁就争得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我国的改革之所以在较短的时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归功于邓小平同志把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资讯在农村的普及,新一代农村青年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面对新挑战。可以说,中国革命的成功,始自农村;中国改革的成功,也始自农村。我国农村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以耕地为主的自然资源相对不足,潜在人力资源丰富。因此,在加入WTO的今天,靠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则具有比较优势。
3笨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需要。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些,关键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增长由原来的依靠自然资源的开发转到依靠科技开发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因此,只有有效地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劳动力的素质,才能有效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科学技术成果只有真正应用于生产,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的障碍,努力扩大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其应用的经济效益。因此,面对有着巨大数量和潜在活力的农村青年,激活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发挥其中蕴含的无穷潜能,是农业科技成果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保证。
4笨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促进农村人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的需要。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年净增1200万,其中弱智残疾儿童逐年增加,在广东,每年出生弱智残疾儿童约2万,在农村,每家有两个、三个孩子的家庭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出现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农村青年素质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沼。因为家庭孩子多,为了养家糊口,尚处于青年阶段的父母只有靠透支生命和体力以换得延续全家生命的口粮。他们无暇接受现代文明,被隔离于现代文明之外。因家庭贫困,其子女总体上受教育严重不足,能完全接受小学教育的比例较高,但进入初中的适龄学生比例却骤降至60%左右,许多人只能依靠悟性和本能从父辈的言传身教里获得一些生存技能。因此,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农村青年劳动力的素质,改变世代传统的“做人就是要做出几个人来”的生活理念,普及现代文明思想,促进农村人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笨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提高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的需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农村面向新世纪面临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的完成需要农村人口素质的普遍大幅度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的快速发展。只有通过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使广大农民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生产对农业劳动力数量的要求越来越少,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够为农业劳动力满足农业生产领域的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加快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战略思考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现状是数量大、素质低、就业结构单一、流动盲目性大、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被充分利用。同时,由于技术构成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质量型的人口,而非数量型的人口。因此,农村青年人力状况在其数量上供大于求、质量上求大于供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保证我国农村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发展,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农业现代化,把农村的人口包袱变为人力资本财富,现提出如下建议。
1贝诱铰愿叨热鲜杜┐迩嗄耆肆ψ试纯发的重要性,把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偏重物资扶贫投入、忽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旧观点,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视为我国农村的巨大财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新形势和严峻挑战,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要以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为重点,把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和青年农民的实现情况,各地的共青团组织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区各类教育的智力优势,加大各类技能培训,同时注意培训方式的灵活性,既要开展扫盲性质的“补偿教育”,又要突出抓住农民重视眼前利益的短平快思想,传播一些内容易学、立竿见影的实用技术。
2奔哟罄臀袷涑黾耙斓亓鞫就业力度以促使他们进行适应性调整。“十五”发展过程将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过程,而这些转移的劳动力大部分是农村青年。按照已经写入“十五”计划的数字,在此期间,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这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当于“十五”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数和职工人数的887%和3571%。事实上,从农村的发展需要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要求看,5年转出4,000万剩余劳动力还是远远不充分的。据预测,在未来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内,每年需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出1,500万到2,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总规模,需要达到15亿到2亿人才行。只有实现这样一个转出规模,才能保证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其收入增长速度跟上国民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才能保证城乡之间的利益矛盾不致激化。
3庇畔确⒄古┐宓慕逃事业,千方百计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农村青年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青年的综合素质是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前提,其中教育是关键。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国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数每增加一年,就可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3%。有人测算,就教育水平而言,目前农村青年的平均文化水平还不到小学5年级水平。我国农村中文盲人口现今仍高达666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25%。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大部分农村家庭无力支付教育费用,虽然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农村存在的各种名目繁多的乱收费,几百元钱的学费对农村家庭来讲也占据了一份不小的份额,相对于那些整天神恶煞上门催缴各种费税的村干部来讲,许多农村只有无奈地选择后者。同时,由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资拖欠现象经常发生,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导致优秀教育人才严重流失。为此,我们的各级政府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只重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工程,更要重视惠及民族素质提高、具有长远效益的教育事业;牢记“两个务必”,千方百计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
4鼻惺导绦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使农村青年能够拿出精力和财力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的发展、教育科技的发展、西部的开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等等,都给我们的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农村受经济收入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社会保障体制没有得以建立和健全,老无所养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地方采取“以罚代管”的做法,使得许多农村青年在经济上陷入恶性循环。拿不出精力和财力参与各类培训和教育,给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坚持党政一把手,对计划生育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同时制定和实施巩固生育成就工作的社会经济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应该与扶贫工作、奔小康工作相结合,以经济的手段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