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脚之店
沧海桑田:海军陆战队
此军偶为香港威龙模型公司(以下简称“威龙公司”)以1942年苏联海军步兵(黑海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为题材开发的。
所谓海军步兵,其实就是沙俄及之后的苏联对其海军陆战队的称呼。冠以这一称谓的部队最早建于沙皇彼得大帝时期。建成后,作为各舰队的陆战力量,执行舰上及海军陆地设施的警戒任务;作为登陆先头部队抢占滩头、引导并掩护后续部队上岸;执行海上登舰搜查、作战等。在沙俄的第一次海上扩张中,该部队效尽犬马之劳。
但是,在拿破仑战争后,海军步兵曾一度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解散。后来,为了顺应沙俄对外海上扩张的需要,海军步兵单位又得以重建,其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多次充当登陆作战的先头部队;在日俄战争中,参与了以“尸山血海”闻名的旅顺攻防战,期间多次与日军发生集团白刃战。这些兼具水手彪捍、勇猛特质的步兵使得任何与其交战的对手,无论英国人、法国人、甚至以凶狠著称的土耳其人、以“武士道”自居的日本人都吃尽了苦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海军步兵(此时也称作“海军突击队”)主要是频繁参与镇压国内人民反抗沙皇统治的行动。期间,海军步兵们目睹了沙皇腐朽统治的种种恶行,对这一统治产生憎恶,在革命势力的感召下,最终站到了革命一方。在反沙皇的“二月革命”和反资产阶级的“十月革命”中,海军步兵作为革命军中一支重要的正规军事力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以至于苏联后来拍摄的反映苏维埃革命的电影中,身穿海军深蓝色制服或海魂衫,手执步枪,肩背枪弹带的青年成了革命军标准的形象。之后,在反击帝国主义和肃清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斗争中,海军步兵仍然凭借他们的勇猛和善战保卫着革命成果,并最终和苏联人民一起迎来了胜利!然而在肃反斗争结束后,由于海军军事力量元气大伤和一些政治上的原因,海军步兵部队再度被解散。
在1920~1930年代的苏联“和平建军”中,苏联红海军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海军步兵也因此得到了重建。根据当时苏联的具体军事需要,对海军步兵的规划是:具有高昂无产阶级革命气概、小规模、受到良好训练、有足够装备的自动武器、平时归各海军舰队(海军军区)直接领导的轻装步兵单位;平时执行海军勤务(登舰搜索、军舰及陆地重要设施警戒等),战时作为先头部队进行抢滩作战或独立执行沿海岸对敌突袭任务。可见,当时的苏联武装力量对海军步兵的建设是按精锐力量要求的。直至苏德战争前夕,苏联海军步兵一直按照此建军方针发展。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海军步兵和其他苏联军事力量一样,规模急剧膨胀。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共投入了35万名海军步兵作战,组成40个旅、6 个独立团和数个小型单位。这些旅之中有不少旅并无任何两栖作战经验或装备 ——他们只是穿着海军制服的普通士兵而已,但他们继承了海军步兵传统的勇猛与顽强,参加了卫国战争中的一系列战役: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蒙海峡群岛登陆战等,多次担任进攻与反击的先锋和要点防守的骨干,狠狠打击了纳粹侵略者,一批海军步兵单位荣立战功,被授予“近卫海军步兵旅(团)” 称号。由于海军步兵出色的战斗表现,使得海军步兵战士们穿的蓝白相间的海魂衫变成了英勇善战的象征,以至之后的苏联和俄罗斯空降部队等精锐力量都贴身穿着它,以海军步兵的勇敢精神激励自己!
1947年,苏联大规模裁军,海军步兵随着苏联武装力量的结构调整,再次被解散。直到1961年,由于军事战略需要,苏联海军得到大规模发展,海军步兵得到重建,每个舰队配备了最低限度的登陆作战能力。海军步兵总数1.8万人,2个团隶属于北海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各有1个团,太平洋舰队拥有1个营。每个团包括3个机动步枪营和1个接受空降训练的轻装步枪营及一些支援单位。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在随后叶立钦总统的裁军中,海军步兵再遭裁减。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北方舰队的海军陆战队代表俄海军参战,在车臣的崇山峻岭中打出了威风。如今,车臣恐怖分子一看戴有“白熊”臂章的海军陆战队便心有余悸。
2002年,伴随着普京总统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政策,海军步兵得到了重整与加强。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红军遭受突然袭击,损失惨重,德军长驱直入。1941年9月,德国第11集团军进抵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岛,纳粹德国将领认为,驻扎在位于半岛南端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可以随时从黑海登陆对侵苏德军南线部队进行包夹攻击,这使得德军不能自由向东方推进;而且从克里米亚机场起飞的苏联飞机时刻威胁轴心国的生命线-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同时以塞瓦斯托波尔为主要基地的苏联黑海舰队也可能对黑海进行封锁,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另外,对克里米亚展开进攻无疑会让德国争取到土耳其的好感,从而把这个一直在观望的大国拉到轴心国的战车上。因此,德军决定:进攻半岛,拿下塞瓦斯托波尔,聚歼当地红军和红海军力量。
1941年9月24日,德军发动对克里米亚半岛的进攻,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打响。由被誉为“二战中德国最优秀战略家”的曼施坦因步兵上将统帅德国第11集团军,下辖德军第30、49、54三个军(9个师),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6个旅)和空军、炮兵的协同下向整个半岛发动攻势。
防守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是以红军独立第51集团军为主的10万人,其中包括黑海舰队的3个海军步兵旅约4200人(在其后的战斗中,经过增援及补充,最多时达到约5500人)。
战役开始,法西斯士兵在JU-87轰炸机和各种火炮的火力支援下,对驻守半岛地峡地区的4个不满编的红军师展开攻击,并迅速突破其防线,进入地峡,威胁整个半岛。为了稳定半岛防御,塞瓦斯托波尔守军进行了反攻,在付出重大伤亡后,终于将德军的攻势挫败,把战局暂时稳定住。黑海舰队的海军步兵们与其他兄弟部队并肩参加了这次对德军的反攻。在战斗中,海军步兵表现出的大无畏勇气与良好的训练水平,令许多红军将领对“水手的陆战价值”刮目相看;同时,由于官兵素质较高,在取得一定战果的同时,自身的损失也不大。
10月18日,德军再次对半岛进攻。苏军全力抵抗,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德军终于在10月28日冲破苏军防线。曼施坦因上将驱赶着杀气腾腾的德军妄图在行进中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但是包括苏联海军步兵在内的苏联军民凭借塞瓦斯托波尔坚固的工事,在黑海舰队和空军的强烈火力支援下,顶住了德军一次次疯狂的进攻,苦战8天,最终将德军挡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要塞下,打破了敌人的如意算盘!
不过,这时的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苏军已经完全没有了预备队,武器弹药也将告磬,不少师仅剩战斗员几百人;同时由于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已经暴露在德军炮兵火力威胁下,黑海舰队主力不得不撤离。由此,塞瓦斯托波尔失去了威力强大的舰炮火力支援。
12月17日,经过1个多月的渗透、炮击和轰炸后,德军共动用7个德国师和2个罗马尼亚旅,在1275门火炮、3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对塞瓦斯托波尔发动总攻。
德军在付出重大伤亡下终于推进到了“斯大林”要塞(塞瓦斯托波尔北湾最重要要塞工事)附近,塞瓦斯托波尔防御随时有被突破的危险。
为了扭转塞瓦斯托波尔战局,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亲自部署外高加索第 44、51集团军在德军侧后的刻赤、奥普可角两地实施登陆,力图与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前后夹击德军。这是苏德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而登陆的先锋部队正是刚由塞瓦斯托波尔随舰队撤出休整的部分黑海舰队海军步兵。
12月26日,以海军步兵为主组成的突击队冒着狂风暴雨,乘着小艇首先在两地登陆成功,迅速解决了登陆地域的德军警戒部队。此举不但为后续登陆部队扫除了上岸障碍;更重要的是,此一迅猛的行动,使德军没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不过,德军在随后判明苏军情况后,曼施坦因上将迅速调集第42军主力(包括100辆坦克)对登陆的苏军进行反攻。双方经过激战,12月28日, 德军第42军将苏军登陆部队压制到海滩上,苏军的登陆攻势即将前功尽弃。
这个时候,海军步兵临危受命:引导第44集团军 23000人强行登陆费奥多西亚,迫使德军第42军腹背受敌,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海军步兵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下冒死登陆成功,并旋即对费奥多西亚海岸坚固工事中的德国守军发动了强攻。盘据在陡壁和山坡上的德国守军从地堡和胸墙的射击孔中射出一道道火舌和烈焰(由于守军中有一个战斗工兵营,所以有相当多的火焰喷射器),大批士兵被枪弹击倒、被火焰吞没。不过,海军步兵们没有丝毫的退缩,如汹涌的海浪般冲击着德军的防线。终于,他们突入了德军的阵地,并与侵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双方扭打在一起,四处可见强壮的海军步兵手持枪托、工兵铲、刺刀甚至徒手与德军拼杀。在后续兄弟部队的支援下,终于击溃了敌人。
由于苏军在费奥多西亚登陆的成功,使德军第42军面临后路被断的境地。曼施坦因上将无奈中只好将塞瓦斯托波尔前线的德军调来支援德军第42 军。
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的成功,瓦解了曼施坦因对塞瓦斯托波尔的猛攻。从12月26日至28日,海军步兵克服恶劣天气,连续在3个地点进行了抢滩作战,为此次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的勇猛表现给德军留下了恶梦般的印象,从此“黑色死亡”就成了德军对海军步兵的代称。
此后一直到1942年的5月,驻守塞瓦斯托波尔的3个海军步兵旅一直与德军对阵。在这漫长的围困中,他们用机枪、步枪、手榴弹对抗着德军的轰炸机、榴弹炮和火焰喷射器,同时还要与饥馑、疫病搏斗。海军步兵战士年轻的生命在一个个的逝去,而与之对应的对面战场,德军阵地后也不断隆起新坟!
最终,相持已久的苏军、德军展开一场决战。
1942年6月2日,德军已经在塞瓦斯托波尔集结了20余万人,各种火炮 2000余门,飞机600余架。
6月7日,德军发动了总攻。海军步兵与德军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此次战斗中,海军步兵们与精锐的德军空降步兵第22师展开了逐个工事、逐个房间的巷战争夺。许多战士在打光枪弹后,面对蜂拥而来的德军,拉响了绑在身上的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
7月4日,德军宣布完全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但是,幸存的海军步兵同其他红军部队潜入山中与德军继续展开游击战,直到1944年5月10日,收复塞瓦斯托波尔。
塞瓦斯托波尔是黑海舰队海军步兵的荣誉之地,海军步兵的作战贯穿了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的始终,使德军深深领教了苏联精锐部队的威力。
海军步兵军偶
本款军偶是威龙公司于2003年7月22日推出的,产品编号为70207,按照威龙公司的一贯做法,本款军偶也被赋予了一个英文名字“Dmitri”。
头雕与素体
“Dmitri”的头雕原型设定为一个20岁左右的英俊斯拉夫青年。头雕麦色的头发浓密光泽,整齐地向后梳着,发丝刻画根根可见。眼睛着色生动逼真,海蓝色的双目水灵有神,配上红润健康微微紧闭嘴唇,现出一脸的坚毅勇敢,让人隐隐感到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面部光润细滑,看上去富有弹性,与现实中20岁左右青年的皮肤特质十分相符。头雕面部轮廓刻画忠实地体现了斯拉夫人眉骨、颧骨高,眼窝深的人种特征。
“Dmitri”的素体采用威龙公司专用的NEO-BOBY素体,整个素体瘦削结实,肩膀宽阔,高挑挺拔,很好地表现了年轻军人的体态与风度。
“Dmitri”的海军帽为无檐设计,其优势是当舰艇航行在海上时帽子不易被强风吹走,另外,在使用瞄准仪器或望远镜时帽檐不致造成妨碍。海军帽后有两条帽带,最早这两条带子是为测风向用的,但主要是作为海军的传统装饰物。其上的苏联“镰刀斧头”红星军徽充满金属质感和光泽。帽圈饰条和飘带上的胶印俄文字迹清晰可见,如同金属线绣制的一般。 “Dmitri”共有两条帽圈饰条,其上印有不同的部队番号。
“Dmitri”贴身穿着著名的蓝白相间“海魂衫”,衣服材料为蓝白双色棉线混纺而成,剪裁优良,穿着在军偶素体身上贴附感极强。
外套为深蓝色33式水兵制服,水兵制服的上衣是套头式样,为无领且背后披有一块方布披肩。据说无领是为了避免压迫喉部造成晕船呕吐,至于套头式样则是因为舰内空间有限且常需攀爬楼梯桅杆,所以服装利落十分必要。
裤子为海军步兵特有的黑色水兵裤(海军步兵的标准制服为黑色),其样式与陆军士兵裤有很大不同,有些像旧式的女装裤:为两边开口,用裤扣系固;皮带固定环只在后面有;裤脚口宽大。这些设计是为了在落水时能快速解脱军裤,便于踏水游泳。
“Dmitri”的军靴为苏军的标准军靴样式,而不是海军常用的皮鞋和短靴,靴面和靴底经过威龙公司的作旧处理,皮革的厚重和磨损体现得十分完美。
“Dmitri”使用的皮带和陆军无异,而皮带扣却是海军特有的苏联国徽加船锚。
老实说,威龙的这款服装不但制作精妙,而且充分表现了其长期参加塞瓦斯托波尔陆上战斗的背景(长统皮靴和紧扎的裤脚是不适合海上和登陆作战的)。
武器
“Dmitri”配备的主要武器为1938年式7.62mm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以下简称SVT40步枪)。
SVT40步枪是由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殊荣的托卡列夫(也是7.62mmTT-33手枪的设计师)研制的。 1938年,托卡列夫研制成功1938年式7.62mm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以下简称SVT38步枪)并列装部队。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由于采用的M1908 7.62mm凸缘步枪弹属于大威力步枪弹,为抑制射击时的枪口跳动、降低后坐力,膛口采用六挡片的枪口制退器,之后又改用双孔制退器。
SVT40步枪是在SVT38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主要改进为:增强了可靠性、可维护性;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后坐力与枪口上跳。从外形上看,该枪前护木和排气孔与SVT38步枪有明显的区别。SVT40于1940年开始列装部队。
SVT40步枪分为两种型号:半自动型和全自动型。两者外形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全自动型的扳机后设有一个快慢机,可实现半自动射击和全自动射击方式的转换。由于全自动型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连发射击时不易控制,精度差,所以很快就停止了生产。
顺便说一句,二战中的德军非常喜欢SVT40步枪,许多缴获的SVT40步枪被分配给国防军或党卫军部队使用,该枪在德军的制式编号为SIG.259r。
威龙公司为“Dmitri”配备了SVT40半自动步枪,并且加装有刺刀。有意思的是,该枪膛口采用的是六挡片式制退器,而不是SVT40步枪标准的双孔制退器。这一细节,说明威龙公司的考据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因为很多早期的SVT40步枪采用的确实是SVT38步枪的六挡片式膛口制退器,这在卫国战争初期的图片中就可以看到。估计原因如下:为了加快SVT40步枪的生产进度,使用以前库存的SVT38步枪膛口制退器;由于在战争初期很多武器制造厂进行了转移,重新恢复生产时,可能还没有新的膛口制退器图纸或生产模具。
威龙公司的SVT40步枪不但外形细致,结构设计也十分精巧。它的拉机柄可以前后活动,弹膛内装有枪弹;表尺可以向上竖起,调整成远射的方式;刺刀座为滑槽设计,可以与刺刀柄紧密咬合。
除了步枪和刺刀,“Dmitri”还配有两颗RGD-33手榴弹。
RGD-33手榴弹是由达格特耶夫(Degtyarev)设计的,于1933年列装苏联部队,用来取代原来的M1914/30手榴弹。
RGD-33手榴弹是一种高爆进攻型手榴弹,不过通过加装预制破片套层可以迅速变为防御型手榴弹,这一设计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这种手榴弹的改进型一直到“越南战争”时,越南军民还在使用。
RGD-33手榴弹的性能诸元
手榴弹质量(不加破片套层)500g
破片套层质量250g
手榴弹全长190mm
引信延迟时间3.5s~4s
安全投掷距离50m
配件
“Dmitri”的配件十分的丰富,有弹匣包、帆布挎包、枪弹带等。
特别鸣谢“苏联主义网”和“威龙” 官方网站提供的部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