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霁鸿
早晚练练太极拳,遛遛腿脚,白天看看武侠,弄弄花草——退休工人王老伯,平日里将晚年时光过得极为宁静,除了偶尔咳一声嗽,真难听到他弄出什么响动。可一旦碰上个好日子,他的老工友、老哥们一来,他就如进入角色的演员一般,完全换上了另一副性情,又是大声招呼,又是拍手跺脚。寒暄的余音还在震荡,他又从墙上摘下二胡,调弦,清嗓,自拉自唱甩出了一段悠悠扬扬的“花灯”。惹得他的老伴抬头笑骂一句:“人来疯!”
“人来疯!”,一位朋友也这么亲昵地说他妻子。他说,平常家里每顿饭也就两三个菜,荤荤素素便过去了。但亲戚朋友们一上门来,留下吃顿便饭,妻子的“疯”劲就发作了,掏遍坛坛罐罐,扒尽冰箱储藏,电炉、煤油炉、液化气炉一起发热,铁锅、铝锅、沙土锅个个冒气,待她招呼客人“吃饭喽,没有什么菜,将就一点吧”之时,红红绿绿、煎煎炒炒已经布了满满一桌。热情待客,是真的,但只占一半,另一半是她的“小九九”: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干,展示一番自己的手艺。
上心观察几次,下细默想一回,发现无论是小孩还是老者,无论是青年还是壮年,也无论是男子汉还是女同胞,几乎人人都有点“人来疯”的病根,只不过其症状在小孩子身上要表现得明显一点,强烈一点,约莫这是人的天性吧。你看,这一位,那一位,还有你、我、他,不管平时性情怎样文静内向,只要遇到人多面广的时候,适宜发挥的场合,就那么容易亢奋起来,迫不及待地,淋漓尽致地,又或者是小心翼翼地,“犹抱琵琶”地,总是要一试牛刀,一露峥嵘,一抖自己的拿手好戏,好似异魂附体,疯疯然全没了平时的端庄样。
那么,苦苦修炼“稳重”、“成熟”的人类怎么会每每“不稳重”、“不成熟”地“人来疯”呢?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彼此交往、交流中,大约可看出些端倪。一般来说,人都不是甘于寂寞乐于冷落的,而平日里工作也罢,休息也罢,过日子也罢,大抵皆系枯燥的,平淡的,千第一律的,缺乏新鲜的滋味与色彩。另一方面,人都具备与生俱来的表现欲,总想在别人面前显露一点什么,展示一点什么。还有,也就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一股强大的动力——竞争性,无时不在“蠢蠢欲动”,试图超过别人一截,压过别人一筹。这样,一旦“人来”,也就带来了“疯”的契机,这哪能不犹如服用了兴奋剂,且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他得好好打一顿“精神牙祭”哩。
确实,“人来疯”给人好处多多。只要真正“疯”起来,紧张的心情便可得以放松,得以滋润,平淡的时光也便添了快活,添了彩头,压抑着的个性当然也就得到了舒展,得到了张扬。不消说,冷藏着的能力更可以进发出来,喷溅出来。而且,那众人打堆儿的所在,场面也就热烈了,气氛也就活跃了,关系也就融洽自在了。真可谓疯到好处,其乐无穷。
要成为真正的“人来疯”,又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得“疯”在适当的场合,不能率性而为,随地撒疯,这是不用说的。更难的是,得有本钱,要具备发“疯”的那副脉相,那团底气。一无所长,二无自尊,三无进取心,成日里像根冬眠的老麻蛇似的人,只怕移植给他一道疯神经,他也懒得疯上一疯。而没有一点“人来疯”秉性的人,也许倒真的染疾在身了。
“人来疯”的基因既然在每个正常人身上潜藏着,那就等待着唤醒,等待着裂变,等待着释放能量;“人来疯”既然能够使人的潜力得到挥发,本领得到腾挪,从而就会使人获得快乐,获得满足,获得成就感;“人来疯”既然能够起到润滑剂的功用,粘合剂的效能,于己、于人、于社会都多有益处,你、我、他何妨在机会合适、环境相宜时都放开手脚“疯”上一把。原来就很“疯”的,继续发挥,再接再厉;原来不怎么“疯”的,加强力度,加大密度;原来腼腆于“疯”的,放开胆子,迎头赶上。
“人来疯”,需有人来才能发“症候”,如同凿去泉眼上方的石头,泉水才能喷涌出来。为了使“人来疯”出现得更普遍,其“症”更重,其率更频,实在有必要变“人来”为“人去”,主动为其送上催化剂,互相点火,互相激发,将漫长的等待缩为瞬间的引爆。我们逗他“疯”,你们引我“疯”,大家经常“疯”起来,日子岂不更有滋味,生活岂不更有色彩,社会岂不增添了一股又一股创造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