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若空

2004-04-29 00:44
经济 2004年7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素质教育家庭

孟 祥

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分是一种愚蠢。今天应该强调的是“社会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兼备,为改善社会生态的“社会教育”更为重要

甲:今天的中学生可能不易理解“黑色七月”——高考时间提前到六月了。

乙:“黑色七月”?呵呵,将“高考”与“黑色”联系起来,乃是媒体发明的最蠢名词之一。

甲:难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不够残酷吗?以“黑色”形容它又有何不妥?

乙:假如将“高考”这座独木桥拆了,就像1966年曾经发生的那样,大家立刻就会明白什么是“黑色”了。

甲:现行高考制度弊端重重,在这个意义上冠以“黑色”大体不错吧?

乙:我猜你接下来就该抨击“应试教育”、鼓吹“自主录取”了。

甲:难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乙:考研“应试教育”的程度要浅一些,考博更是近乎“自主录取”了,可每个身历者都会告诉你:考研太“黑”,考博更“黑”,最干净的还是高考。

甲:“素质教育”与“自主录取”是世界潮流,中国迟早得跟国际接轨。

乙:就考试制度而言,西方其实接的是中国的轨——科举制的轨。

甲:今天还有人赞美科举制吗?难道一个人文章做得好,就可以出任政府官员?

乙:至少一个文理不通的人是不适合担负公共管理职责的。

甲:但“文学”与“管理”毕竟相去十万八千里啊!

乙:从前有个地主,招长工的法子很独特:他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看,只是煮好一大锅白肉,全是肥膘,既不加盐,也无任何作料,让大家敞开了吃,谁白肉吃得多,就挑谁当长工。“吃肉”和“干活”,乍看毫不相干,其实却有联系:能大吃特吃又肥又腻的白肉的人,胃口必好,体质必棒,耐力必强,意志必坚,干活当是一把好手。科举制与此同理,乃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发现机制,通过考察“无用”的知识,借以识别“有用”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试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将“无用”之事做得比别人漂亮,难道这不算“素质”吗?

甲:“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应试教育”只培养做题专家。

乙:难道涂几笔鸦、弹几下琴、诌几句诗就算“全面发展”了?照此标准,科举时代该是“素质教育”了,那时士子不仅精通八股策论,而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来得。

甲:“素质教育”重在锻炼能力,“应试教育”只是灌输知识。

乙:“知识”与“能力”能够截然分开吗?与其勉强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如认真探讨另一对概念,“社会教育”与“文化教育”,前者“树人”,后者“传文”。

甲:“全面发展”难道不就是“树人”吗?

乙:“树人”的关键不在传授知识而在塑造人格,让自然意义上的“人”成长为社会意义上的“人”。如果没有“社会教育”,人人只凭本能行动,人类社会也就与动物世界无异了。

甲:恐怕你所说的“社会教育”很难在学校里完成吧?

乙:“社会教育”当然不限于学校,但学校应是“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环节。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基础教育时期,学校的影响十分巨大。

甲:也就是说,“社会教育”应从义务教育时期抓起?

乙:“义务教育”有两层含义:国家有提供教育的义务,个人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后一层含义其实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国家有权强制个人接受教育,目的是使个人认同社会规则,尊重社会秩序,抑制反社会行为。其实人们的日常语言也说得很清楚:为什么送孩子上学?目的之一就是让他“懂事”、不要“学坏”。

甲:如此说来儿童失学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乙:譬如一家瓷器店,忽然闯进一群野牛,横冲直撞,肆意践踏,那会怎样?

甲:中国古代识字率很低,普通家庭的子女少有读书机会,不是也没出什么乱子吗?

乙:那时情况不同,宗族承担了大部分教育功能。

甲:历代领头造反的却是受过教育的居多。

乙:但下面追随附和的却是没受过教育的居多。读书人何以领头造反?往往由于社会流动渠道不畅,例如晚清废科举,大批士子断了前程,绝望之余铤而走险。没受过教育的何以跟从人家造反?主要是对社会运行缺乏认识,每每为人利用而不自知。

甲:也就是说,欲保社会长治久安,高端和低端两头都得抓?

乙: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甲:那么你所说的“社会教育”又从何抓起呢?

乙:“社会教育”的主旨,一为修身,一为乐群,换言之,旨在调节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甲:是否可以用两门课程概括,“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

乙:“社会教育”可以区分为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其中包括人格修养、心理调适、群体交流、团队合作、政治参与、终极关怀等诸多内容,需引入心理学、伦理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资源,通过公共讨论与交往实践,解决个人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甲:具体到学校,如何开展“社会教育”呢?

乙:本来“思想道德修养”之类课程也可承担“社会教育”功能,但时下学校多不区分“社会教育”与“文化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也要书面考试,结果有的学生“思想道德修养”95分、有的学生“思想道德修养”96分,实在荒唐。学校的“社会教育”首重传播社会通识,不必指定课本,更不安排考试,向学生推荐相关领域经典文献即可,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甲:听起来倒像课外活动,读书会之类。

乙:“社会教育”并非只是读书清谈,更重要的是躬行履践。

甲:也就是“社会实践”吧?这门课学校早就开啦!

乙:选举班委、组织社团、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哪一件不是“社会实践”呢?又怎么能归到一门课程里去呢? “社会实践”居然也计学分、批成绩,也算是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吧。

甲:现在渐渐明白“社会教育”是什么意思了,“社会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分野也清楚了。

乙:说到底“社会教育”效果如何最终还得看社会。如果社会设置禁区、封闭公共空间,那么无论学校的“社会教育”还是家庭的“社会教育”效果均将大打折扣。

甲:家庭也有“社会教育”任务吗?

乙:许多人格障碍源于家庭,仅从心理健康言之,家庭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一环。

甲:各个家庭情况不一,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若将家庭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环,教育恐怕难免失去公平性,最好还是以学校为主。

乙:如果追求绝对公平,那倒不如取消家庭、全面克隆算了。古人早已指出,“禽兽尚且能养”,家长的责任不仅在于“养”,更在于“教”。

甲:如果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彼此冲突怎么办?

乙:即使学校教导学生“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而有家长教导子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允许公开讨论,阴一套阳一套,结果造成受教育者人格分裂。

甲:想起两句话,“广阔天地炼红心”,“风口浪尖育新人”,“社会教育”总不能离开社会这个大熔炉吧?

乙:接触社会现实,观察社会运行,剖析社会矛盾,参与社会变革,这些当然都是“社会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只是片面地向社会底层取经觅宝,势必误入歧途,因为实在无法证明社会地位愈低、人格愈健全。

甲:中国十几亿人口,究竟是“文化教育”重要还是“社会教育”重要?如果“文化教育”搞好了,劳动者素质就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就增强了,立竿见影啊!

乙:“文化教育”是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社会教育”是对社会资本的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资本比人力资本更重要。且看美国,不少成人无法熟练完成四则运算,但它却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甲:美国胜出的秘密或许在于它的机制吧。

乙:模仿或复制美国机制的不在少数,可惜均以失败告终。机制再好,也需环境适宜才能运转,“社会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改善社会生态。

甲:改善生态可是百年大计啊!

乙: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人事有代谢,后浪逐前浪,社会生态的改善并非以“年”计而是以“代”计,“社会教育”的效果体现于长时段。

甲:大学生文化水平高,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好,应是“社会教育”的重点对象吧?

乙:“社会教育”本应是大学的核心课题:“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可惜许多大学却办成了养鸡场,于改善社会生态毫无裨益甚或产生负面影响。就“文化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而言,许多大学并非培养人才而是制造残疾。

甲:大学也不能生存在真空里啊!

乙:教育追求的正是一个“空”字,正如以筛取水,不留一滴水,不流一滴水,只是更洁净了。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素质教育家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