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解放者”神话的破灭

2004-04-29 00:44章思冲
经济 2004年7期
关键词:诺曼底法国人伊拉克

章思冲

在美国这个自封的“解放者”心目中,像伊拉克这样的“被解放者”总是低能的、怯懦的、落后的,正因此,那些“被解放者”对自己被美国人“解放”的感觉甚至较战败者更坏

6月6日,诺曼底,海风轻拂,冠盖云集,法、美、英、俄、德等国政要共同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致词:“法兰西不会忘记……1944年6月6日,这重燃希望的一天。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人付出了巨大牺牲,解放了我们的土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大陆……今天的纪念从这里开始。”美国总统布什回应:“通过战争的考验和牺牲,我们结成不可分割的盟友……” 德国总理施罗德则表示:“我非常高兴纳粹德国战败,纳粹德国应该战败。我不是以战败国身份,而是以被解放国家政府首脑的身份参加这个庆典。”

对法国人而言,诺曼底登陆意味着纳粹的占领转为盟军的占领,自由的降临同时伴随着尊严的蒸发。戴高乐将军成功抵制了盟军对法国提出的货币、运输、公务员任免、战争法庭等方面特权要求,却无法禁绝盟军士兵登陆法国后的阴暗行为——抢劫、掳掠和强奸,今天法国某些警察局还存有控诉美国大兵当年恶行的大幅状纸,而这些“犯下错误”的美军士兵大多数没有受到惩罚,战争法庭只审判战败者,对于战胜者的暴行——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自发的——却视而不见。其实,历史上的“解放者犯罪”绝不仅仅发生在法国,也绝不仅仅限于美军。

无庸讳言,“解放”蕴含了自利性的权力关系:“我们”战胜了“他们”,“我们”解放了“你们”;“他们”让我们流血了,“我们”为“你们”流血了;“他们”应为失败忍受折辱,“你们”应为自由做出牺牲。同时“解放”也无法回避他者化的文化逻辑:在解放者心目中,被解放者总是低能的、怯懦的、落后的,而一旦解放者自认与战败者同属高级的种族或文化而认定被解放者属于劣等的种族或文化,被解放者的感觉甚至较战败者更坏。第三世界之所以屡屡反抗西方赐予的“仁政”,或许即由于轻蔑比专制更难以忍受,而一向保有文化自豪感的法国人,对美国人主导的诺曼底登陆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反应也颇耐人寻味:《巴黎人报》6月5日公布的对1000名法国人所作的调查显示, 72%的受访者认为诺曼底登陆是“法国解放的开端”,而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不必为此对美国人感恩戴德。

美国人无疑比法国人更有积极性纪念诺曼底登陆,他们太需要借60年前“我们引以自豪的父辈一代”的光辉——可惜这光辉因《美国大兵隐藏的真相》、《在法国的美国大兵》等揭露二战时美军秽行的书籍出版而已显黯淡——挽救当下因伊拉克虐俘事件而狼狈不堪的美军形象了。或许在许多人看来,此类“反人道”罪行只应出于德日法西斯,而占有绝对武力优势且素来标榜正义的美军居然也如此下作,实在不易索解,难道他们发疯了吗?

战争令士兵疯狂,美军也不例外。每个士兵都知道不应伤害平民与俘虏,然而恐惧与仇恨却总在驱使他们违反这一律令:当他们提心吊胆地进入一座寂静的村子却猛然发现前面闪出一个人影时,第一反应就是横扫一梭子;当敌人将自己的战友像割麦子一样纷纷放倒然后举手出降时,他们每每遏制不住射杀俘虏的冲动。贵族时代形同竞技的君子之战早已绝迹,现代战争是全面战争、全民战争,无所不用其极,危险无处不在,士兵总是生活于恐惧与仇恨之中,难以时刻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今天美军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大量采取“远距离精确打击”,力图保持己方“零伤亡”,然而一旦进入地面战阶段、与非正规武装周旋,其处境也就与越战时相差不远:敌人似乎无处不在,兵民难辨,亦兵亦民,冷枪、伏击、暗杀、偷袭,防不胜防,己方士兵零零星星却又络绎不绝地倒了下去——这种战法实在比大兵团正面接触战更令人紧张,也更令人忿恚,不难想象,一些心态失衡的美军士兵转而将这股无名火倾泄在战俘身上。此外,“解放”的逻辑意味着伊拉克人只是“他者”,平等、人权、程序正义对“他者”可以不适用,军中潜规则默许士兵“便宜行事”,可以想象,出于获取情报或者仅仅排遣无聊的动机,一些美军士兵开始凌虐战俘,而邪恶往往具有传染性,当虐俘成为公开的秘密、流行的娱乐时,作恶者渐渐不以之为恶了,于是诞生了那幅震撼人心的照片:年轻的美国女兵与被迫摆出屈辱姿势的伊拉克战俘欣然合影,美目流盼,笑靥如花,仿佛身边只是些马戏团的动物。

虐俘行为之所以能够持续发生直至酿成“事件”,与美国的某些理念障碍与制度缺陷不无关系。美国一向标榜“人道主义”,其实关注范围往往仅限于美国人自己,战争中一旦己方伤亡增加,反战呼声即刻高涨,至于对方生命财产损失如何,却对美国决策几无影响。美国标榜法治精神,而一旦发生涉外事件,不是以国内法压国际法,就是公然为己方开脱,如海外驻军犯罪案件,往往将嫌犯从轻发落甚或径自开释。美国之所以时遭国际社会诟病,这套“内外有别”逻辑该负主要责任。

美国人一向对出国无甚兴趣(海外作战除外),国际知识少得可怜,根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比美国更好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而自我中心主义头脑偏又配上世界主义情怀,四处插手,积极干预,恨不得全球立刻美国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霸权是以其盲目和偏执为前提的,然而纠正美国人的愚陋无知却很困难,因为美国人只相信自己眼力所及范围之内的东西,除非被人家比下去了。

美国人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常常令人想起托克维尔的一个判断:美国人思想非常单调乏味,鲜有独立见解。恐怕大多数美国人至今仍相信恐怖分子之所以发动“911”袭击,乃是由于他们嫉妒美国的自由与繁荣。在美国人眼中,世界一分为二、黑白分明。从这种立场出发,美国人相信出兵伊拉克与登陆诺曼底一样,都是“捍卫自由世界”、“消灭邪恶势力”,对于法国人带头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自然十分气愤:“二战时美国为法国献出了无数生命,但法国却忘记了……当美国人开赴前线与萨达姆·侯赛因作战时,法国人又在哪里呢?”美国人以为自己的质问雄辩有力,却不知此举除了激怒对方之外毫无意义:法国认为自己反对攻伊乃出于国际公义,何以居然被视为忘恩负义?!美国将对伊开战与诺曼底登陆相提并论,岂非暗示法国地位竟与伊拉克类同?!

从诺曼底回望巴格达,战争的残酷依旧,“解放”的逻辑依旧,“正义”的代价依旧,而解放者灰头土脸、盟友龃龉不断、被解放者袭击解放者——这世界究竟怎么啦?美国人能讲得明白吗?法国人能讲得明白吗?德国人能讲得明白吗?伊拉克人能讲得明白吗?主权、人权、霸权,程序正义、实质正义,国内民主、国际民主,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国际主义,自由主义、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六十年过去了,我们对所有这些问题的理解究竟是更清晰了还是更模糊了?诺曼底清风无语,巴格达烟尘未定。

伊拉克费卢杰辱尸事件

在作为反美暴力活动最为频繁的“抵抗之都”伊拉克费卢杰,3月31日美国人遭遇到了伊战之后最惨重的打击,4名为美军工作的美国商人被位于“逊尼派三角区”的居民全部杀死。更令人震惊的是,兴高采烈的当地人事后拖着被烧焦的遗体游街示众,并将其中两具尸体高高悬挂在横跨幼发拉底河的铁大桥上“炫耀战果”。

31日当天还有5名美军被路边炸弹炸死,遇难的美军来自第一步兵师。这是今年美军遭受的最严重损失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架美军“黑鹰”直升飞机被击落,造成9名美军死亡。3月份成为美军损失相当严重的月份,共有48人丧生。

猜你喜欢
诺曼底法国人伊拉克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法国人的风俗习惯
法国人为什么要“废除”数学?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Joke笑话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诺曼底之战军力对比
诺曼底的70年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