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系文
春节期间,我所敬爱的一位老师去世了。我知道他患了癌症,时日已不多,也早就想着要去看看他。我想等我放假,然而却听到了他离去的噩耗。这一消息让我心中充满说不出的遗憾和自责。
恰好那时刚看了一篇文章,题为《陌生人的距离有多远》,我不禁想:老师与我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同事,还是谈得来的朋友。我们的心理距离应该是很近的,物理距离也不远——家住前后楼。
确实,我们与熟人的距离非常近,比如常常在偶然的场合碰到意想不到的熟人。每当此时,彼此都会感慨万分:“哇!这个世界真小啊!”
但是细想想,意料之外的熟人碰面,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都是极其偶然的。正因为难得,所以我们记住了。大多数的情形是,正因为是熟人,我们彼此更疏于关心和沟通,反正是熟人,好像他跑不掉的。
所以,有些熟人我们可能两三年、七八年都不会见一面。现在通信设施这样方便,就更助长了我们的“懒惰”,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算联络过了。其好处是节省时间,但没有熟人的音容笑貌衬托的联络,总感觉中间隔了些什么,虚无缥缈的,心中的情谊得不到恰当的体现。见面叙谈就好多了,它能让我们在感到亲切、温暖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支持,心里觉得踏实了许多。
有一种观点,可以给因忙碌而忽略熟人的人一个很好的借口:好朋友就是那种“心里有,但不必常见面”的人。也就是说,大家心理上的距离近就可以了,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世事难料,说不定哪天不常见面的人就永远无法再见面了,物理空间永远隔开了熟人,这世界上那个曾与你相熟相知的人突然不在了,悔之晚矣啊。就像我的那位老师,到现在我一闭眼仍能看到他那熟悉的笑容,于是就更对自己未能及时地再看看他而懊悔不迭。
点评:读了这篇文章,想想我们在现实中确实常常不经意地忽略了熟人。我们经常保持联系的是客户,似乎都是些对自己有用的“朋友”或同事。当然,这并不说明我们就忘了熟人,心中一直保留着熟人的一块地方,他们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心灵的抚慰神。
我们常常想念他们,更应该想着去看看他们,把内心的想念传达给他们。要不然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不会唱得那么红——虽然它说的是家人——熟人也包括家人。或许家人、亲朋好友也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群体,真希望越熟悉的人越不会被我们所忽略,为此,很值得反思一下对熟人的态度,我们真的用心、用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