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间选民变数大

2004-04-09 18:09乐为良
领导文萃 2004年3期
关键词:李登辉陈水扁政客

乐为良

台湾选民将在3月20日做出重大决定。一些理性选民认为,如果泛绿军赢了,岛内经济将持续衰退,会进一步被国际社会孤立,两岸局势紧张甚至发生正面冲突;如果泛蓝军掌握政权,内部对峙升高,但会在吵吵闹闹中,各方面朝良性方向发展。如今,蓝绿两大阵营不相上下,这些选民的态度就显得相当重要。

许多观察家认为,中间选民将在这次选举中扮演关键角色;也就是说,谁能在最后阶段取得这群人的认同,谁就是赢家。在这个意义上,"中间选民"成了影响本次选举结果和选战策略的一大变量。两大阵营为了争取"中间"优势,不断调整战略,发言经常前后矛盾,看得选民眼花缭乱,着实叫人担心。

哪些人属于中间选民

那么,中间选民到底是哪些人,他们真的是决定这次选举的关键吗?

笼统地说,"中间选民"就是没有立场或立场摇摆的独立选民。他们不属于哪个政党,也不特定支持某个候选人,在统"独"议题上偏向维持现状。其中比较理性的选民分得清什么是政策,什么是选举支票,比较不容易受政治抹黑和负面宣传的影响;他们要求政客拿出实际政绩,而不是空洞的意识形态诉求。而另一类立场不定的选民,他们在接受民调或实际投票时,往往以当时的感觉决定自己的立场,如2002年台北市长选举时,很多人觉得马英九是好人就投了他一票。理性的中间选民要求政客对民众负责,他们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而感觉型的选民则容易上政客的当,是选举变质的源头。

泛绿阵营因没有出色政绩,政策又不以大局为重,他们只能争取感觉型的中间选民;而泛蓝军则比较用心经营理性选民。双方在稳住自己"基本支持者"的同时,很清楚谁获得中间选民的认同,谁就是赢家。

中间选民只占5%一10%

如此说来,台湾的中间选民到底有多少人呢?

根据台湾各大媒体和民调机构一年来公布的调查结果来看,泛蓝军的支持率长期在35%-45%之间起伏;泛绿军则在25%-35%之间摇摆,在数十次的调查中,只有两次略胜泛蓝军一筹。根据较权威的《联合报》的调查,双方只有一次极为接近,相差不到1%,其他时候差距都在5%-15%。如果台湾没有发生重大灾难、意外或丑闻,根据过去的选举经验,结果应该是连宋会赢。但因为每次民调都有30%左右的人不愿表态,因此选情相当扑朔迷离。不表态的选民中包括许多隐藏性选民(内心坚定地支持某一阵营,但目前不愿公开立场)和从不投票的人。根据《中国时报》2003年12月13日所做的民调显示,有31%的人未表态,但实际的中间选民只有5%-10%;也就是说,这些选民才是真正会随局势而改变立场的人,其他都是铁票或废票。为了争取这些为数不多的立场不稳的人,两大阵营使尽招数,其实不见得有用。

以陈水扁为例,从2000年3月18日胜选到5月20日就职期间,他用极为温和的语言试图化解因为选举造成的两岸对峙,其民调支持率一度高达80%。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在实际执政的3年多时间里,他并没有按照这个模式改善两岸关系、建设台湾,而是不断地迎合不同的势力,推出反反复复的政策,拖垮了经济,失去了民心。现在交不出任何成绩,眼看连任无望,竟然不惜以挑动两岸紧张局势做最后一搏。从理论上来讲,这种险招正是争取中间选民的大忌,不出意外,应该会在3月20日的选举中有所体现。但台湾的所谓民主毕竟根基不深,再加上李登辉从中破坏,最终结果仍很难下结论。

为争取中间选民,两大阵营不断调整策略

选举的本意是要淘汰不良政客,给其他人尝试的机会。政绩应是选民衡量政府优劣的重点,但是从李登辉玩权到陈水扁当家,公共政策的检讨一直在野心政客的操纵下,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过去民进党的选举操作很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李登辉的奶水政策(暗中帮助);另一方面则是国民党政权长期执政的事实,使民进党"换本土人当家做主"的诉求显得好像很合理。但这套把戏因为陈水扁执政表现太差而失灵,部分善于理性思考的人,已不再相信泛绿军靠破坏霸占政权的这套伎俩。2002年的台北市长选举,2003年的花莲县长补选以及近半年来的民调结果,一再显示台湾选民独立思考能力日渐成熟。

以泛绿军为例,尽管其中不乏高学历的精英分子,但实际调查显示,民进党的支持者以高龄、本省籍、南部人、教育和收入水平低及"台独"分子居多。历次选举都显示,民进党的得票率也就是在35%-39%之间,最多的一次是2000年陈水扁以39.3%的选票当选台湾领导人。因此,民进党基本上不是个多数党,它要想在选举中胜出,就必须向中间靠拢,争取更多的民众认同。

民進党的本质和支持者的背景,使其无法成为一个理性温和的政党。泛绿军内"台独"基本教义派势力庞大,只要民进党的政策稍稍从整体利益或社会和谐出发,内部就有人反对。因此,他们在口口声声追求两岸和平的同时,又经常破坏两岸中国人民的感情;在否认"中华民国"存在的同时,又在电视上打出唱"国歌"的广告。在司法上,民进党也毫无独立公正可言,如重审"兴票案",不调查李登辉盗用"国安秘密账户"等。这些做法,让陈水扁的政治信用几乎破产。

同样,为了向"中间"靠拢,国、亲两党也一反过去在"立法院"阻挡"公民投票"的立场,让陈水扁逮到在3月20日举行"防卫性公投"的机会。最近,泛蓝阵营又喊出不排斥"台独"和另一种版本的"一边一国"论调,其基本考虑也是想扩大支持基础,开发南部选区的票源。结果非但没有达到扩大支持群众的目的,还自毁立场。

简单地说,双方的如意算盘都是想在忠实支持者外再多争取5%-10%的选票。有意思的是,无论两大阵营在文宣上使出什么招数,通常都无法反映在民调上。例如,2003年11月,民进党通过外围组织制作了《非常报道》光盘,丑化泛蓝军领导人,结果蓝绿阵营的差距反而拉大到40%∶27%。2003年11月,陈水扁大搞"公投法",而法案通过后的两军民调则是41%:30%,泛绿军根本没捞到什么便宜。显然,这种把戏演多了,精明的中间选民也不再上当了。

邻居的孩子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我问他要投谁?他说:"不投!一个太烂、一个太笨。"这也许就是很典型的中间选民的心态吧。

猜你喜欢
李登辉陈水扁政客
辜鸿铭戏弄民国政客
陈水扁入狱满一年
↑政客的祈祷
政客春秋
陈水扁可能被释放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